——訪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隋鳳富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馬玉忠 崔曉林/黑龍江報道
神秘,荒涼,奔放,甚至有些粗野。提起北大荒,也許人們的腦海里便會閃出電視劇《闖關東》中的畫面——大風刮過荒涼的原野;金戈鐵馬的兵荒戰亂;狂放火辣的關東性格……
北大荒曾經荒涼,但從不貧瘠。這片“插根扁擔都能發芽”的肥沃土地,在全世界都為糧食而犯愁的年代,成為中國人的救命飯碗。從1947年開始,開發建設北大荒的戰役就已經打響,數百萬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歷經60多年的不懈努力,徹底改變了北大荒的面貌。如今,作為黑龍江墾區的核心“領地”,北大荒已變成了良田無際,稻麥飄香,城鎮相望的“北大倉”,被譽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
如今,在國家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作為“亦工亦農”、“亦城以鄉”的現代化農業企業, 黑龍江墾區的104個農牧場,正在發生著從“鄉”到“城”、從“形”到“質”的深刻變化。5月18日,黑龍江墾區黨委書記、局長隋鳳富就“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等話題,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采訪。
墾區農業勞均生產糧
高于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經濟周刊》:一直有人認為,黑龍江墾區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國家隊”,是中國糧食問題的“關鍵先生”,您對此怎么看?
隋鳳富:1947年,隨著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大反攻的關鍵階段,黨中央發出了“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重要指示。隨后,中共中央東北局在財經工作會議上傳達了黨中央的指示:為迎接全國解放,組織億萬農民走集體化、機械化生產道路,要在北滿創辦“糧食工廠”,主要任務是培養干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范農民。于是,大批部隊和地方干部來到北大荒,創建了第一批公營機械農場。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王震將軍親帥10萬復轉官兵開赴北大荒,拉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序幕。之后又有14萬大中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和54萬城市知識青年相繼從祖國四面八方,匯入墾荒洪流,拉開了北大荒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序幕。時至今日,已經走過了62個年頭。
黑龍江墾區是我國先進農業生產力的代表,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由多行業組成的經濟社會系統,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國有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在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北大荒集團總公司列第96位。它具有經濟性、社會性、區域性三位一體的特點,既有部門經濟特征、又有區域經濟特征,并兼有國有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兩重性的特殊社會經濟區域特征。
作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60多年來,每當國家糧食出現短缺的時候,墾區都發揮了作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直屬大糧倉作用。
2008年,墾區糧食總產量達284.1億斤,商品糧達260億斤。墾區目前農業勞均生產糧食達35.4噸,高于世界發達國家勞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率82%,相當于發達國家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0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周刊》:除了天然的地域條件,如“土地肥沃”、“耕地面積大”等優勢,黑龍江農墾在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上,還有哪些特點?
隋鳳富: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這里土質肥沃、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最適合糧食作物生長。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家重要的糧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墾區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具體說,有如下特征:一是亦工亦農,以工業經營理念推進農業現代化。墾區把工業領域的先進技術、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應用于農業,從而改造傳統農業,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與科學化。二是亦農亦工,以農業產業化方式推進農區工業化。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墾區又適時發展了工業,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是亦城亦鄉,以城市文明推進農場城鎮化。四是不斷創新,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作為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墾區創造了傳統農業無法比擬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
以農墾工業化,帶動城鄉一體化
《中國經濟周刊》:黑龍江農墾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在哪里?
隋鳳富: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必須依賴一個客觀的物質前提,即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工業文明的進步。“城鄉一體化”必須借助于農業的高度發展,也就是說,要想實現城鄉一體化,農業是關鍵。要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以及農業在商品經濟中的貢獻率,必須使農業的現代化程度(機器的應用、化肥的使用、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及發展速度逐漸與工業趨同。
《中國經濟周刊》:在向城鄉一體化邁進過程中,墾區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隋鳳富:要想實現城鄉一體化,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必須借助于工業對農業的引領、促進和支撐,把工業領域的先進技術、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盡快應用于農業和農區工業的發展。墾區經過60余年的開發建設,農墾工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新建了一批在全國具有領軍地位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墾區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已增至8家,還有9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和26家墾區級重點龍頭企業,精心構筑了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等支柱產業。
近年來,我們著力打造墾區食品工業骨干區。圍繞“十大”主導產業,做強做大“十四”家重點龍頭企業,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升級。到2012年,糧食加工能力達到600億斤,拉動農村種植4000萬畝;拉動農村養殖豬牛285萬頭。把九三集團、北大荒米業、完達山乳業3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打造成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把北大荒肉業、北大荒薯業、北大荒豐緣麥業、北大荒藥業等5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打造成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把北大荒牛業、新棉米業等6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打造成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中型企業;把其余80余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打造成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通過農墾工業化,帶動墾區和地方農村經濟發展,傳播工業文明,促進農工與農民就地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市場供應,從而帶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
新型農場的城鎮化“蛻變”
《中國經濟周刊》:如何實現墾區城鎮化?
隋鳳富: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的載體與平臺。墾區有113個農牧場、100多個現代化小城鎮,星羅棋布地分布在龍江大地74個縣(市、區)中,與地方的縣鄉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這是黑龍江省的一大特點,也是黑龍江省的一大優勢。正如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所指出的,“我看墾區有那么多小城鎮分布在全省各地,省委省政府要研究好如何以農墾城鎮帶動周邊農村發展的問題”。因此,要以農場城鎮化來帶動全省農村城鎮化,以農場城鎮化的成果來吸引、凝聚周邊農民進入城鎮,共享農場城鎮的城市文明。
墾區要按照規劃布局合理、城鎮規模適度、載體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良、具有北方園林特色、能夠集聚產業要素、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要求,集中打造5個十萬人口以上農墾中心城市,50個萬人以上的重點城鎮,50個五千人以上的一般城鎮,500個千人以上的管理區,增強農墾城鎮集聚產業和吸納人口功能,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堅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原則,通過深入開展局市、場縣合作共建,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共建領域,實現社會公共資源共享,形成農墾帶動地方、地方支持農墾、墾地一體化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