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環境保護主義者來說,現在是非常有希望的。奧巴馬總統大聲疾呼一旦美國開始行動,我們就可以期待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緊隨其后。
但是這仍遺留了一些關于中國的問題。
像每個來中國的人一樣,我對這個國家的發展規模感到驚訝。甚至是不好的方面,我在中國的很多時間都經歷了交通堵塞,這些也是國家經濟成功的副產品。
但是中國不能繼續沿著既有的發展道路前進,因為地球已經不能再承受這樣的壓力了。
過去幾年,關于未來全球變暖,科學上已經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大家已經變得越來越悲觀了。事實上,最近一次著名氣候專家的看法已經非常嚇人了,為什么?因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速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最壞的情況了。
中國排放量的增長是導致這種悲觀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生產者。 中國碳的排放,大部分來源于以燒煤為基礎的電廠,1月份,中國宣布計劃將煤作為其主要的能源,為了保證經濟增長,2015年前,煤的生產將增加30%。單單這樣一個決定,可能就會淹沒所有其他的排放減少。
那么對此我們可以做什么呢?
每次我在中國訪問時提到這個問題,都會碰到非常強烈的反應,他們聲稱如果限制中國使用化石能源是不公平的。因為西方在發展中并沒有碰到類似的限制。同時中國盡管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但它人均的排放量仍然低于美國的水平。而且現在全球變暖的結果已經發生,并不是由于中國,而是因為今天富裕的國家過去的碳排放。
這的確不公平。但是這種不公平并不能改變事實,即如果中國也像西方一樣發展,那么可能會嚴重傷害我們的地球。
除去歷史上的不公平,中國還堅持他們不應當承擔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因為這是為了給外國消費者生產商品。中國生產所帶來的氣候變化的結果應該進行一點思考。中國的問題與其說在于它生產了什么,不如說在于它如何生產。記住,中國現在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和美國一樣多了,盡管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一半。
好消息是,中國低效率的能源使用提供了改善的大量空間。如果有好的政策,中國可以不增加碳排放量,而保持繼續快速增長。但是首先必須意識到政策改變是必要的。
中國發出的信號說明,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已經意識到現有的情況是不可持續的。但是我懷疑,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場游戲的局面很快會發生變化。
當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最后不得不面對氣候變化問題時,他們可能也會去面對那些拒絕采取行動的國家。這一切將比人們想象中發生得更快,那些拒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將會面臨制裁,可能是通過出口產品的稅收。他們可能會抱怨說這是保護主義,但是如果地球本身變得不能居住,那么全球化還會帶來什么好處呢?
是時間拯救地球了,高興與否,中國都必須要做出行動。
作者:Paul Krugman 出處:《紐約時報》2009年5月14日 編譯:孫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