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政治家的任務就是讓企業獲得公平的競爭待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 16:35  《商務周刊》雜志

  ——專訪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

  •中國的產業結構在很多領域中是過時的,這會導致企業耗能過多,危害環境,經濟效率不高。中國要為自己和其他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應注重調整產業結構

  •不僅僅要讓德國的大企業到中國來投資,更重要的是,讓德國的中小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和尋找機會,中小企業也是德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產品質量都非常的好,我們希望幫助他們更容易的進入中國市場

  •現在德中的關系非常好,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某些時候不會出現一些意見分歧。在知識產權方面,我認為中國的市場應該更加有透明度,在招標的時候也應該對德國和中國的公司一視同仁

  □記者  吳麗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的施明賢在德國外交部任職長達31個年頭,又正好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歷了同樣的歲月風雨。2007年8月,他來到中國擔任德國駐華大使。“坦率地說,來中國做大使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與中國頗有些緣分的施明賢對《商務周刊》解釋說,“我對中國的多樣性很感興趣,中國的西南、西北、東北,差別都很大。”

  正像施明賢對于中國的好奇一樣,中德兩國在地緣、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使兩國人民對彼此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建交37年來,中德變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雙方的關系還有很大的改善和加強的空間。”施明賢說。

  這也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這個廣袤的國家,施明賢可以到處旅行領略,他稱自己喜歡中國人的開朗、漂亮的風景,以及深厚的文化和民族特色,他的結論是:“你們在很多方面進入了21世紀,但很多方面還在19世紀。”

  “氣候變化問題是

  默克爾外交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商務周刊》:目前,致力于中德兩國交流、為期3年的大型系列活動“德中同行”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推動者,您希望借此活動取得怎樣的效果?

  施明賢:“德中同行”系列活動是中德兩國共同舉辦的,以“行進中的城市”為主題。我們有意識地把“德中同行”系列活動和我們舉辦的文化方面的傳統活動區分開,“德中同行”活動具有多樣性,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文化、教育等方面,我們都有涉及。這當中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同行”二字,就是我們一起行動。因此,整個“德中同行”活動不管到達哪一站,我們都會根據各個城市的不同情況而制定計劃方針。

  “德中同行”將不僅僅局限于展示德國,因為我們不想把它辦成一次博覽會,它應該能為兩國人民提供一個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可以討論人類共同面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建筑方面,中國主張能效,主張工業化發展和生態的平衡,這個我們就可以合作。我們也更希望這次活動能夠讓兩國青年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并且讓他們認識到,通過共同的合作,可以找到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在三年的活動期間,我希望這個活動能夠覆蓋整個中國,能讓中國更加了解德國人的生活。

  《商務周刊》:從任職德國駐華大使以來,您一直力推兩國青年的交流。

  施明賢:我的確很重視這一塊。在國與國之間,青年人的交流非常重要。所以“德中同行”活動中,我們也把重點放在教育方面,每一站我們都會去尋找一所學校進行合作。德國在教育方面有一個很好的體系和制度,我認為這可以給中國一些借鑒的東西。德中教育領域的合作涵蓋了小學、中學、大學和職業技術培訓,目前兩國已有450個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大約有3萬名中國學生在德國留學,同時也有幾千名德國學生來中國留學。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德國醫生開始專門學習中醫,并且用中醫療法來治病,未來中醫在德國肯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商務周刊》:您的前任史丹澤博士說過,氣候變化問題有可能成為中國和德國兩國間最大的合作項目,您認為呢?

  施明賢:合作是理所當然的,對于氣候變化,大家都知道這是當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問題不僅僅是我們能否合作,而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合作。在這個方面,我們兩國政府已經有了很具體的合作項目。氣候變化問題是默克爾外交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個人認為,氣候變化在本世紀對于全球各國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不過,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一個快速的國際性的解決辦法。溫總理訪問德國時,跟我們簽訂了一個氣候合作方面的備忘錄。首先,雙方要組建一個工作組,更多交流兩方的信息。我們也在考慮工作組著重在能效等方面開展工作。德國環保部長去年訪華了,今年還準備再次訪問中國,他將參加“德中同行”活動在沈陽的下一站,主要探討和中國在工業化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商務周刊》:對中國來說,為了獲得一種可持續的增長,能源效率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德國在有效利用能源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現代化技術。在您看來,如何能促進德國企業在提高能效和降低環境影響領域為中國伙伴提供更多的技術和知識?

  施明賢:中國的產業結構在很多領域中是過時的,這會導致企業耗能過多,危害環境,經濟效率不高。中國要為自己和其他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就應注重調整產業結構。中國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11%,其中的45%用在運輸、建筑、取暖方面。因此如果中國準備進一步完善可持續的經濟政策,只能在節能改造方面取得更大成功。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依靠一系列的先進技術。

  德國企業在環保技術方面居全世界領先地位,能夠保障提供給客戶最好的、性價比最高的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因此我認為,德中兩國企業間在環保技術方面應該進行密切交流。例如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對兩國企業來說這個話題今后越來越重要,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未來市場。

  但是在合作過程中,不要強迫德國公司把一些技術留在中國,除非這個技術是自愿轉讓的,而且這個技術能夠得到保護。我知道,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貴國人大出臺了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法律來保護知識產權,但落實還需要加強。假如一家德國企業來到中國,看到自己的知識產權受到損害,應該有機會在中國進行起訴。這些問題解決了,就沒有任何問題能夠阻撓中德企業的合作了。

  “沒有任何德國官方的力量

  去幫助企業做危機公關”

  《商務周刊》:中國啟動了四萬億刺激內需計劃,這給了很多跨國公司爭奪訂單的機會。德國一些著名企業都會參與其中。德國政府在幫助國內企業在中國獲取政府訂單上將采取哪些支持措施?

  施明賢:德國可以按照已經跟中國簽訂的一些合作框架協議來幫助本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但同時企業更要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中國的投資機會。作為大使,我代表德國在中國,也有責任去推動這項工作。

  我經常說,不僅僅要讓德國的大企業到中國來投資,更重要的是,讓德國的中小企業到中國來發展和尋找機會。中小企業是德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主張對他們給以公平的待遇。到目前為止,大約有2500家德國公司在中國,有些已經有150年的歷史。此外,德國還有更多的中小企業有興趣進入中國市場,他們的產品質量都非常好。我們希望幫助他們更容易的進入這個市場。這也要求德國商會加大發揮他們的作用。

  《商務周刊》: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暴露出他們過度依賴政府外交去幫助自己的商業成功,德國是否將加大通過政治外交的力量來幫助本國企業在中國獲取機會?

  施明賢:很多行業的貿易和投資,確實是靠政府方面的力量在發揮作用。政治家的任務,就是讓企業獲得公平的競爭待遇。

  《商務周刊》:對于德國的公司在國外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比如管理層發生腐敗和海外賄賂,需要危機公關時,德國政府是否有幫助他們消除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施明賢:不可能的,這是完全靠企業自身去處理的,沒有任何德國官方的力量去幫助企業做危機公關。我們在中國的很多跨國公司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給中國制造了很多就業崗位。德國是一個法治完善的國家,只要政府發現了類似的商業賄賂案,政府絕不會去掩飾,而會去揭露。

  《商務周刊》:很多跨國公司在本國都很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但在投資國卻往往被爆出血汗工廠和不注重員工福利的現象。您對此怎么看?

  施明賢:我們在德國,都很強調企業的目的不僅僅是利潤,德國企業在自己的國家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已經很多年了,我們也要求他們到海外投資堅持同樣履行社會責任的做法。德國企業來中國,在中國發展業務,在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上,我認為是起到榜樣作用的。

  “德中關系非常好,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好”

  《商務周刊》:在施羅德任德國總理期間,中德關系非常緊密,但是最近似乎出現了倒退。在現任政府眼中,對華關系在其總體外交政策中占有一個怎樣的位置?默克爾政府對中國的外交思路是否有改變?

  施明賢:我認為,現在德中的關系非常好,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好。我想強調一點,過去30年里,我們對華政策從沒有發生改變,這中間也包括我們一直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所有的前任領導都是堅持這一原則的。2008年,德中兩國也再次強調了這點。中國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國聯邦政府非常重視兩國在諸多領域的合作。過去1年半時間里,兩國領導最少有過5次會晤。

  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某些時候不會出現一些意見分歧,比如在人權、經濟合作方面。舉個例子,在保護知識產權上,我認為中國的市場應該更加有透明度;在招標時也應該對德國和中國的公司一視同仁。這種分歧是很正常的。我們現在和中國的雙邊合作越來越多,摩擦自然也會越來越多,我們和美國也會有很多分歧的時候。

  德中關系在建交37周年以來一直建立在廣泛合作和穩定的基礎上,現在雙方則需要一起探討,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

  《商務周刊》:在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中德關系尤其是經濟關系會有哪些變化?

  施明賢:在這次全球危機下,我們可以靠深化我們的雙邊關系來應對。我們看到了全球經濟穩定的重要性和世界經濟的特點,那就是透明和開放,而不是保護主義。默克爾總理和溫家寶總理在反對貿易保護問題上達成了一致的共識,而且都認為不要出臺一些短期和短視的經濟政策來刺激當前的經濟,還同時認為要采取一些預防性的措施。當前的危機是金融市場產生的,雙方總理在預防金融再次出現不穩定上是有共識的。

  要渡過難關,就需要依靠市場的開放和透明,去制定大家都遵守的規則。在取得對這些重大話題認知的一致后,兩國領導人都赴倫敦參加了G20峰會,峰會的結果我認為是兩國領導人所樂見的。溫總理今年訪問德國之后,就有一個中國的采購團到德國購買產品和設備,也有中國的投資者代表團到了德國。德國的很多企業也表示對中國投資很有興趣,想參加中國經濟振興項目的招標,在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希望能獲得合作的機會。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同樣貴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一再表示對我們企業的歡迎。我深信,盡管經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德兩國,但總體上會促進我們雙方的聯系和互動。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