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曉玲
如果有一個人一面哭窮一面又揮金如土,我肯定要懷疑他是在忽悠我。今年在上海車展看到的一些即將推出市場的自主品牌電動車,就讓我產生了這樣的疑惑。
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的電動車高調亮相,奇瑞、比亞迪、吉利、海馬、力帆和長城,幾乎所有車廠都展出了自己的“未來之作”,但大部分都是概念車,有排產計劃的只有比亞迪E6和奇瑞瑞麒M1-EV,其中E6將在年內上市,瑞麒M1-EV將于明年上半年上市。奇瑞的另一款純電動瑞虎EV據說也將在近期上市。
這幾款車,在外觀看來和傳統汽車沒有什么區別,而且還是傳統汽車中耗油量較高的MPV、SUV等大型車。當然,目前廠商宣傳的重點放在充電方式、時間以及百公里耗電量等技術亮點上。
讓我們這些外人看不懂的是,這幾年我們聽到的關于電動車產業化困境的焦點,都集中在購置成本和電池續航能力上。如果說這兩個問題真是癥結,那符合邏輯的解決方案應該是盡量把車做得更小更輕,以降低總成本,并減輕電池的負擔。何況電動車初期最有可能的購買者是那些追求時尚的年輕人,這些人一般對價格比較敏感,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新產品,參考一下大眾汽車風行幾十年的甲殼蟲就很容易得到答案。
也許和此前上市的比亞迪混合動力車F6M一樣,這些純電動車也準備走集團銷售,主要賣給各級政府,所以要強調舒適、穩重。但即使如此,最終這些車還是要人來開,就算他們不考慮購置成本,我懷疑電池問題還是會讓使用者產生負面情緒,進而懷疑電動車的技術前景和商業前景。
實際上,一般的革命性產品都是以做減法為突破口。比如我們一直在說蘋果產品以工業設計取勝,喬布斯擅長以品質打動人心。但實際上,蘋果的每款創新產品與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相比,都更具有性價比優勢。以蘋果的傳奇作品——2001年發布的第一代iPod為例,這款產品以iPod+iTunes的營利模式掀起一場數字音樂播放的革命。5GB容量,可以儲存1000首以上歌曲的一代iPod,當時售價為399美元,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似乎是天價,但是別忘了那時還沒有作為價格殺手的“中國制造”,當年隨身聽全球霸主索尼的MD碟片機價格也在2000元人民幣以上。
其后的每一款iPod都做了不同類型的簡化,蘋果不僅放棄了索尼一直追求的高音質,其后推出的“白色口香糖”iPod Shuffle甚至舍棄了液晶幕。
對用戶來說,接受革命性產品是要付出轉換成本的,包括舍棄原來的使用習慣,忍受不成熟的使用系統,而價格將是最有效的誘餌。正因為如此,兩年前日本的產業政策就以將純電動車成本降到微車之下為發展目標。本次車展日本人推出的幾款概念車都體現了這一思路。已經有電動車量產計劃的日產帶來的概念車Nuvu表達日產對電動車的理解:3米的靈巧車身,2+1座椅,以及曲線圓滑的可愛外型。
吉利和東風的純電概念車設計理念與此相似,吉利IG是一款單門車,屬于A00微型車級別,只有右側一個車門,車內的超薄座椅采用品字型排列,除了動力系統之外,整車的成本僅為1萬元。東風I-car采用的三門的短小設計,車身大小和奔馳Smart差不多,車頂為全景玻璃設計。
這些全新設計的超簡潔版小車都展現出貼近年輕都市族群的設計風格,雖然只是概念車,但從市場接受程度來看,估計比那些號稱年內上市卻只是將傳統車的動力系統換成鋰電池的電動車靠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