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任
僅僅一年前,一些學者就意識到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他們提出要通過提升國內消費和投資水平,來擺脫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所帶來的風險,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更為強大、穩定的原動力,中國必須進入一個全新的內需時代。
然而,誰也未曾料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竟然來得如此迅猛,很快便席卷全球,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得不加大力度,刺激內需,拉動內需,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國經濟,使之穩定增長。
在嚴峻的市場形勢面前,一些中國企業驚呼“最冷”的一個“冬天”來了。有的企業開源節流,有的企業停工冬眠,希望經濟寒流盡快過去,世界經濟早日復蘇。
而格蘭仕與海爾,中國兩大世界級家電巨頭,卻適時而動,以不同的方式應對“內需時代”的生存挑戰,生動地勾畫出一幅“內需時代”中國企業的生態圖。
格蘭仕“價值提升”VS 海爾“微笑曲線”
激活市場、拉動消費,是企業“御寒過冬”的關鍵之一。
而在“寒冬下的內需時代”這一大背景下,格蘭仕與海爾行動迅速,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分別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御寒過冬”之路。
日前,格蘭仕對媒體表示,將把內外銷比例由先前的37逐漸調整為55,把更多的精力、資源投入到國內市場上,特別是投入到農村市場的開拓上。
格蘭仕副總裁俞堯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格蘭仕不打價格戰,格蘭仕要打而且正在打價值戰—不是偷換概念的價值戰,而是建立在產品高性價比和服務到位基礎上實實在在的價值戰。”
事實上,格蘭仕在此時提出“擴大內銷+價值戰”戰略,是順應市場的明智之舉。
首先,在全球經濟低迷、消費下滑的大形勢下,專注國內市場,充分挖潛國內市場的購買潛力,進行戰略調整,開辟更大的市場,在國內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可以穩固自己的根據地。
其次,格蘭仕借助千萬級的行業“第一”生產規模與對核心技術的掌握,逆勢而上,大打性價比牌,針對經濟不景氣下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性價比的心理,采用獨特的營銷戰術,強化品牌訴求,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可以拉動市場份額。
最后,在消費緊縮的市場形勢下,提升產品性價比,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實惠,格蘭仕品牌可以占領消費者的心智,贏得消費者忠誠。
“專注國內市場,逆勢而上大打性價比牌,占領消費者的心智”,格蘭仕順應市場的營銷戰略調整,頗有些“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味道。
在格蘭仕進行營銷戰略調整之際,海爾也高調提出要向服務型企業轉變。
日前,海爾CEO張瑞敏對媒體宣布了海爾基于“微笑曲線”理論的戰略發展新方向,也就是說,海爾未來將位于曲線上翹的兩端—強化設計與營銷,而離開曲線下凹的部分—生產制造,將其外包。
在海爾看來,由于生產制造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自己只有掌握、控制設計與營銷兩個關鍵環節,才能確保自己擁有足夠大的利潤空間。而無論是“御寒過冬”還是“基業常青”,利潤都是企業追求的第一目標。
另一方面,海爾向服務型企業轉變,也是市場的要求。因為從本質上講,消費者購買產品只是一種手段,用產品滿足不斷提升的生活品質需求,才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真實目的,而要幫助消費者達到這一目的,僅僅在制造環節下工夫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個性化、體驗式的服務,才能長久地吸引消費者,這是海爾向服務型企業轉變的目的之一。
格蘭仕“內外兼修”
VS 海爾“多層面創新”
有了正確的戰略方向,還需要恰當的戰術支持,在這一方面,格蘭仕與海爾都做得相當到位,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在格蘭仕看來,“過冬”既需要苦練內功,提高“抗寒”能力,又要積極外出“覓食”,為過冬儲備充足的“食物”。
金融危機爆發不久,格蘭仕便在全球范圍內招兵買馬,以幾十萬、上百萬元的高薪大規模招攬營銷、研發精英,甚至將整個精英團隊招至麾下。
同時,在成本控制、質量管控、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產品管理方面,格蘭仕也加大了力度,充分利用“寒冬”時節,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
而在外出“覓食”方面,格蘭仕更是動作頻頻。
在渠道上,格蘭仕與淘寶網合作,在淘寶商城開設了“格蘭仕官方旗艦店”。
在服務上,格蘭仕在業界率先提出,面向全國推出小家電上門服務。
在市場開拓上,“家電下鄉”尚未正式啟動之前,格蘭仕便推出了自己的“大篷車下鄉”活動,致力于開拓農村市場,構建了渠道網絡,設立了3500個網點,輻射到農村鄉鎮市場。2009年,格蘭仕又推出了“感恩中國行”等主題活動,在城鄉市場上精耕細作,扎扎實實地將內外銷比調整為55的戰略目標分解到具體的市場推廣活動中。
如果用“善抓時機、兵貴神速”概括格蘭仕的營銷戰術,那么,海爾的營銷戰術則可以用“打破傳統、因勢利導”來形容。
張瑞敏認為,海爾“過冬”靠創新。
海爾的創新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
對于產品創新來說,關鍵是準確把握市場需求。以海爾的“老外”(海外)市場和“老鄉”(農村)市場為例,海爾的產品設計始終以差異化為目標:在美國市場上,海爾設計了大容積冰箱,其中一個抽屜就能放下一只完整的火雞,以方便美國消費者在感恩節時使用;在中國農村市場上,海爾精心設計,在家電產品里安裝防鼠板,推出了具有抗凍防曬外殼的洗衣機和防雷擊的電視機等產品。
在商業模式上,海爾顛覆了傳統的“先生產、后銷售”模式,提出“零庫存”概念,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盤活資金。
在管理機制上,海爾打破了傳統的組織結構部門與層級之間的界限,根據市場需要,從不同的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自主經營體”,鼓勵員工根據客戶需求,主動核算投入產出比,大膽創新,分享自己創造的價值。
在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的驅動下,2008年,海爾的利潤同比增長了20.6%,利潤增幅為銷售收入增幅的兩倍。而格蘭仕通過深耕市場,其微波爐銷售逆勢增長了56%,穩居市場第一,生活電器的銷售增長更是高達300%。
“隱性需求”驅動格蘭仕與海爾深耕市場
盡管格蘭仕與海爾有著不同的文化與背景,戰略、戰術也不盡相同,但不難看出二者的共同點,即它們始終圍繞著需求與利潤做文章。
利潤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擁有穩定的利潤來源,企業才能從容地面對市場競爭,為未來的發展儲備能量。
然而,由于社會消費能力下降,企業要想獲得足夠的利潤,一方面要“節流”,提高管理能力,強化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更要“開源”,把握市場需求,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如果說利潤是企業的生命線,那么市場需求無疑是社會經濟的生命線,沒有市場需求,企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事實上,市場需求是永遠存在的,問題的關鍵是:企業如何才能發現市場需求并通過自己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格蘭仕和海爾給出的答案是尋找市場上的“隱性需求”。
何謂“隱性需求”?通俗的表述是:“消費者自己尚不清楚、尚未發現但又確實存在的需求。”發掘“隱性需求”,是企業開拓新市場的有效途徑,因為滿足消費者的“隱性需求”,就可以“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
格蘭仕與海爾之所以把觸角延伸到農村市場,進行精耕細作,就是因為它們發現了農村市場的“隱性需求”,并針對農村市場的“隱形需求”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差異化設計,而且以此為基礎為農民提供周到而又實用的差異化服務。
例如,針對農村市場,格蘭仕不斷研發適合農村市場使用的新產品,先后推出了具有寬電壓、防老鼠咬、炒瓜子、烘烤中藥等“鄉土”功能的等家電產品,以滿足農村市場需求。同時,格蘭仕承諾為農民提供“100%售后服務”,包括小家電在內的所有格蘭仕產品,均可享受統一標準的保修服務,走到了家電行業的前面,以實際行動打消農民消費者的顧慮,維護農民消費者的利益。
由此可見,在進行戰略和戰術調整之后,在把握了市場需求特別是“隱性需求”之后,對于企業來說,營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企業不但不必“畏寒”,甚至可以逆勢而上,在競爭對手縮減營銷費用、減少市場投入的情況下,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對此,格蘭仕與海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