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的海外投資不僅在額度上具有標桿意義,在形式上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樣本
現年20歲的民營工程機械裝備制造企業——三一重工終于邁出了其成長道路上最具有挑戰性的一步。2009年1月,在中德兩國總理溫家寶與默克爾的見證下,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和德國北威州州長呂特格斯在柏林簽署了一項關于三一重工在北威州投資建廠的共同聲明。三一重工計劃在北威州投資1億歐元,在今后幾年內將創造幾百個就業崗位。
任何企業“走出去”都希望有所斬獲,同樣,三一重工也有美好的愿景。而其愿景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北威州相關部門提供的政策、稅收、服務等支持力度,更大程度上則取決于自身是否已經做好了海外投資的戰略準備,以及能否控制好投資的節奏。
然而,對于這一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海外投資案例,相關人士認為,不管其結局將會如何,三一重工首先都值得肯定。這不僅因為它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的最大項目,更因為其選擇的時機——蕭條時期而非繁榮時期和選擇的方式——新建工廠而非并購方式。
源于信心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很多企業都在縮減陣地,而三一重工卻選擇在歐洲投資1億歐元建立研發制造基地。對于逆市投資的選擇,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的解釋是:源于信心。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向文波表示,“總理講信心比黃金重要。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信心的,首先是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我認為對我們是很大的信心上的支持。比如信貸支持,三一重工去年年底就得到了28億的中期債券,中國建設銀行一次性給我們授信是100多億。因為危機中最擔心信用的問題,但是因為中國銀行強大的支持,我認為這些問題是不存在的。”
向文波補充說,“胡錦濤總書記到非洲訪問,也提到了中國企業應該要大膽地、積極走出去,這對我們都是信心上的支撐。正因為這樣的信心來源,正是因為黨中央、國務院的這些措施,使我們愿意拿出1億元到德國投資。”
向文波認為,現在是投資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的投資成本是最低的。我們同時也相信,世界經濟在三五年之內會得到恢復,現在我們去投資,兩年后我們投資完成開始生產時,就可以趕上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機會。”
事實上,三一有勇氣走出這一步,最大的信心來自于20年來實力的積累。始建于1989年的三一重工,在梁穩根的帶領下,由當初資產不過幾百萬元的鄉鎮企業,發展到現在擁有幾萬員工、幾百億資產的企業集團,在人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目前,三一集團已全面進入工程機械制造領域,其中混凝土機械、樁工機械和履帶起重機為國內第一品牌,主導產品混凝土泵車已全面取代進口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6%,居國內首位,且連續三年產銷量居全球第一。
三一秉承“品質改變世界”的經營理念,將銷售收入的5%用于研發,致力于將產品升級換代至世界一流水準。2003年7月3日上市,三一重工成為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第一家成功的企業,目前市值居中國工程機械上市公司之首。2004年4月,三一首次亮相德國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展銷會,世界排名前幾位的重工巨頭卡特彼勒、沃爾沃、寶馬無一例外地前來展臺參觀,對這個來自中國的“黑馬”讓競爭對手驚呼:“要重新認識中國的工程機械制造業。”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代表國際最高技術水平的66米臂架泵車問鼎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國內,三一建有上海、北京、沈陽、昆山、長沙等五大產業園。在全球,三一建有12個海外子公司,業務覆蓋達130多個國家,產品批量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三一已在印度、美國相繼投資建設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基地。
地利天時
三一如何選擇投資地?為何偏偏選擇德國北威州?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電氣總經理吳佳梁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最終選擇簽約北威州,三一之前也經過了實地考察和慎重的考慮。
“我們也考察了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的100個國家和地區,但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德國北威州最適合我們投資建廠。因為該地區擁有制造領域的必備條件:歐洲最大的市場、頂尖的研發基地、高素質的人才、良好的商業氛圍和雄厚的技術基礎。”
據悉,三一重工此次在德國科隆市建設的歐洲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將覆蓋整個歐洲市場。項目達產后,計劃年產工程機械產品3000臺,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3.5億歐元,利潤總額4802萬歐元。
相關人士表示,由于公司產品汽車底盤、油泵、發動機等主要零部件主要從歐洲采購,公司在歐洲建立制造基地并在當地銷售,可以節省高昂的往返運輸費,也將進一步利用國際化的先進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三一重工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品牌影響力,擴大歐洲市場份額。
在北威州來中國招商時,北威州經濟、中小企業和能源部長托本女士也反復強調這些優勢。托本表示,“中國和北威州的經濟交往和友好往來有著悠久的傳統。如今,中國已發展成為北威州最重要的經濟伙伴之一,中國是北威州第四大進口和第九大出口伙伴,我們在未來將進一步深化這一密切關系。北威州和中國之間2008年的貿易額為210億歐元,其中向中國的出口額為66億歐元,從中國的進口額為144億歐元。”
據了解,在過去幾年中,北威州也的確成為中國公司到歐洲投資的首選之地。其間,已有600多家中國企業進駐北威州,其中有中興公司、華為公司、美的公司、五礦公司、中國通用技術公司、力帆公司等著名企業。2003年至今,到北威州投資的中國公司增長了5倍,2008年在2007年的基礎上又增長了30%。
當然,海外投資除了要選對投資地外,投資時機的選擇也不可忽視。向文波表示,“這是一個時機選擇的問題,也是一個判斷的問題。”
他認為,“實際上我們對經濟危機的認識一直是不到位的,去年我們一直在宏觀調控,并沒有意識到這場危機來得這么快,這么深,所以有可能產生誤判,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向文波話鋒一轉:“現在我們判斷,經濟危機到達了一定的程度,我們行業內有一些海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經蒸發了90%,剩下只有10%,我們覺得現在投資是非常好的時機了。”
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要非常小心謹慎,向文波有充分的依據:“因為這場危機到底要持續多長時間,還有很嚴重的不確定性。現在很多企業海外抄底、收購、并購這也是需要謹慎的事情。不是說買不起,這些企業現在都很便宜,最大的問題是供不起、養不起,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幾年這些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準備,如果盲目地并購可能會把中國企業拖垮,中國企業有可能走上一條不歸路。”
向文波也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政策和法規來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比如在信貸方面的支持,對企業運營流動資金有一些支持,這樣中國企業走出去會更加果斷。”
風險與勝算
海外投資并非一帆風順,而往往要面臨更多的風險與陷阱。此前,諸多中國企業先行出海,然后嗆水而歸的慘痛教訓已經歷歷在目:上汽并購雙龍贏得了開頭,但沒有贏得結局。
當然,三一重工也不可能沒有考慮到海外投資的風險,但吳佳梁認為,當企業發展到需要走出去進行整合全球資源時,即使是在經濟蕭條時期,也應該大膽走出去。相關人士認為,三一重工現在要走出國門,就是要去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只有實現最優化的資源配置,才能實現全球化的視野。
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到任何不熟悉的地域投資,都會遇到一些挑戰。雖然,三一在國內市場投資回報率會比較高,在歐洲可能很難達到國內的投資回報水平。但對三一來說,走出去是一種必然。”
談及上汽并購雙龍失敗的原因時,上汽董事長胡茂元曾強調,“雙龍產品是有競爭力的,當時走出去,選擇雙龍,是希望雙方優勢結合。而要解決現在遇到的問題,關鍵是韓國要改變投資環境,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要獲得政府和銀行的支持,改進現在做得不夠的地方,解決工會阻撓的問題。”
而對于此次三一在歐洲投資建廠,向文波卻絲毫沒有胡茂元的擔心。“這次三一走出去并不是采取并購,而是我們自身的建廠,投資的規模都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所以這個風險也不是太大。”
向文波表示,“我們的這個投資不是一次性的,它的投資時間是兩年,而這兩年時間我可以隨時根據市場變化情況來調整我的投資進度,今年我建多少廠房,買多少設備,招多少人完全是受控的。不像買企業,買企業是今天交這么多錢出去就意味著有這么多的人要發工資,有這么多的財務費用要支出,這是很大的壓力。”
相關人士也認為,即使經濟危機并不會影響三一重工在德國的投資,但在這種形勢下,控制生產成本對三一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