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
文/本刊記者 袁宏明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去年11月26日,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決定,由國家發改委與工信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開展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等9個重點產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措施,后來又將物流業定為第10個規劃。在兩會前,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全部的10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2月11日,國務院第49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目前,這些規劃正在陸續對外發布。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指出,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化綜合產業,對鋼鐵、化工、輕紡、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是發展國際貿易、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
近日,本刊圍繞《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一系列問題,專訪了陳斌司長。
船舶工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中國投資》:請您談一下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現狀。2003年以來世界造船工業重心加快向我國轉移,我國船舶工業發展怎樣把握機遇,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績?
陳斌:2003年以來,我國船舶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03年5月,吳邦國、溫家寶、黃菊以及曾培炎等幾位中央領導同志都做了重要批示,要把我國建成世界造船大國。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船舶產量和綜合實力不斷提高,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造船大國。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8年底,我國規模以上的船舶工業企業有1242家,其中船舶制造企業600家,船舶配套設備企業368家,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近百萬人。2008年,船舶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4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180億元,利潤總額310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6倍、7.7倍和32.3倍。
二是造船產量快速增長。2003年到2008年,我國累計完成造船9463萬載重噸,平均增速達到35%以上。其中出口船舶6585萬噸,占總產量的70%,遠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造船完工2881萬噸,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29.5%;新接訂單5818萬噸,占世界造船企業新接訂單的37.7%。手持訂單2.05億噸,占世界船舶工業手持訂單的35.5%,均居世界第二位。
三是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3大主流船型整體經濟技術水平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已經具備了3大主流船型的自主開發能力,形成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船型。手持訂單中散貨船市場占有率達到國際市場的46%,居世界第一位。油船和集裝箱船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國際市場的27%和20%,均居世界第二位。除豪華郵輪外,我國已經能夠建造大型天然氣船、大型客滾船、大型挖泥船、萬箱級集裝箱船等在內的各種高技術船舶。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也實現了重大突破,承接建造了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和國際上先進的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船用低速柴油機曲軸實現了批量生產。現代造船模式得到推廣。大型船舶企業建造周期和質量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的17.5萬噸散貨船,船塢周期和碼頭周期分別縮短到50天和37天以內。大連船舶重工集團VLCC油船下水周期縮短到38天,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持平。
《中國投資》: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船舶工業造成哪些沖擊?
陳斌: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深,國際航運市場急劇下滑,造船市場受到很大沖擊,我國船舶工業發展面臨嚴峻形勢。
一是新船訂單急劇減少。2008年9月以來,國際新船需求急劇萎縮,我國船舶工業新接訂單大幅下降。9月份新接訂單319萬噸,同比下降了65%;10月份不足60萬噸,同比下降了94%;11月份30萬噸。12月份僅1.96萬噸;2009年1月份新接訂單30.3萬噸;2月份僅一艘船2.1萬噸。
二是企業融資出現困難。國內有關金融機構已將造船業和航運業列為高風險行業,船東融資難度和成本顯著上升,船舶工業企業流動性資金貸款和獲得保函的難度加大,部分船廠生產經營困難。
三是履約交船風險加大。截至2008年底,我國船舶工業手持訂單約2億噸,其中散貨船占64%,占世界手持訂單的1/3。按接單計劃,2009年-2011年交船分別為5600萬噸、7100萬噸、5400萬噸。2012年及以后交船1400萬噸。在當前航運蕭條,散貨船運力嚴重過剩的形勢下,已經出現了推遲接船和撤單的情況,個別也有棄船的情況。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9月份以來,我國船舶工業累計遭遇撤單超過100艘,凈300萬噸。其中今年1-2月份共撤銷訂單13艘,66萬噸。今后幾年,我國船舶企業將面臨比較大的推遲接船、棄船或撤單的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性航運和造船市場萎縮,也給其他國家造船工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據英國克拉克松咨詢公司統計,2008年9-12月,全球造船新接訂單只有1500萬噸,同期我國接單411萬噸,占全世界的27.45%。2009年1月,世界新接船舶訂單61.4萬噸,同比下降了96%。2009年2月,世界新船接單僅有19.3萬噸。據國外有關金融機構預計,目前世界造船工業手持訂單所需的5500億美元資金中,有近3000億美元融資將遇到困難。此外,推遲接船、撤單、履約風險加大也是世界各主要造船國家普遍面臨的嚴峻形勢。
《中國投資》:當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亟需解決哪些內在矛盾?
陳斌:當前我國船舶工業面臨的問題,既有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也有重復投資、產能過剩、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船用設備發展滯后、海洋工程裝備開發進展緩慢、增長方式粗放等深層次的內在矛盾。
一是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和在建的5萬噸級以上造船基礎設施能力約6600萬噸,是2003年產能的8倍。其中地方企業產能達到3370萬噸,各地規劃新增產能超過2000萬噸。今后兩到三年,世界船舶市場將處于低谷期,即使航運和造船市場復蘇,我們預計世界新船年需求量也僅僅在1億噸左右。屆時國內將有接近1/3的產能過剩。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大型液化天然氣船、大型汽車運輸船、海洋工程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設計仍依賴于國外企業。船用中低速柴油機、艙室設備、甲板機械等主要船用設備仍依靠引進國外專利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比較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三是船用設備發展滯后。目前我國船用設備本土化裝船率不足50%。2007年我國船用低速柴油機產量為309萬馬力,進口289萬馬力;中速柴油機產量930臺,進口470臺,缺口分別為48%和34%。船用甲板機械和船用曲軸等柴油機關鍵零部件缺口約50%左右。船用艙室設備、船舶通訊導航自動化系統等設備缺口更大。
四是海洋工程進展緩慢。重點海洋工程裝備基本依賴國外開發設計,產品建造尚處于起步階段,國際市場占有率僅為5%左右。海洋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等主要生產設備基本依靠進口,與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規模和海洋大國地位不相適應。
此外,國際新標準規范的提出,對船舶設計、生產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船舶工業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和造船技術不斷完善,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和國際船級社聯合會推出了一系列船舶新規范、新標準,旨在提高海運安全環保水平,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油船和散貨船結構共同規范》和《船舶專用海水壓載艙和散貨船雙舷側處所保護涂層性能標準》。以涂層標準為例,據了解,目前國內大型船舶企業和下屬船廠已經具備了建造PSPC船舶的能力,其他國有造船廠和部分民營骨干企業已經開始積極準備。但部分民營中小船廠應對工作進展緩慢,從現有技術水平看,尚不具備滿足建造PSPC船舶的能力。特別是在當前船舶市場萎靡的情況下,船東推遲接船意愿強烈,需要防止2008年7月1日以前簽訂的船舶由于可能延期或部分船東惡意尋找質量問題,無法在2012年7月1日交船,導致必須滿足PICC標準的情況發生。有關部門和船舶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做好應對工作。
我國船舶工業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必然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以解決產業內部積累的諸多矛盾,國際金融危機在客觀上引發了結構調整期的提前到來。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正處于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沒有改變,原材料配套強、勞動力素質高、制造業體系完備等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船舶工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鞏固和提高我國船舶工業的國際地位,拉動相關產業發展,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船舶工業的調整和振興。
解析《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中國投資》:請您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其主導思想是什么?基本原則是什么?
陳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開發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我國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根據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船舶工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年-2011年。
《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和3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通過采取積極的信貸措施,穩定造船訂單,化解金融風險,確保產業平穩較快發展。通過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大型企業的綜合實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通過加快自主創新,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培育新的增長點,為建設造船強國和實施海洋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規劃》提出了4條基本原則:一是穩定造船訂單,保持生產增長,積極應對推遲接船和棄船風險,防止出現大量撤單問題。力爭船舶企業按期完成訂單任務,保持生產的平穩較快增長。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擴大船舶需求。調整優化運力結構,淘汰落后老舊船舶,落實主權運輸政策,擴大船舶市場需求。
三是推進結構調整,整合造船資源。實施兼并重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裝備等生產資源,發展大型企業集團,促進船舶業和配套業協調發展。
四是加快自主創新,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強關鍵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提高船用配套設備水平,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投資》:振興和調整的目標分別是什么?
陳斌:《規劃》提出了6個方面的調整和振興目標。一是船舶生產穩定增長。力爭今后3年船舶工業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
二是市場份額逐步擴大。2011年造船完工占全球完工量的35%以上,高技術、高質量船舶市場占有率達到20%,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占有率達到10%。
三是船舶配套能力明顯提高。3大主流船型本土生產船用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機、中速柴油機、甲板機械等配套設備的國內市場滿足率達到80%以上。
四是結構調整取得進展。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高端船舶市場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初具規模,一批船用配套設備發展壯大。環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
五是研發水平顯著提高。3大主流船型研發設計實現系列化、標準化,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船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開發取得突破。
六是發展質量明顯改善。骨干船舶企業基本建立現代造船模式。3大主流船型平均造船周期縮短到10個月以內。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3年累計下降15%,鋼材利用率顯著提高。
《中國投資》:《規劃》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務?
陳斌:《規劃》提出了9項主要任務:
一是穩定船舶企業生產,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大型船舶企業和航運企業按期履行合同,積極應對推遲接船、撤單、棄船等金融風險,指導船舶企業加強企業管理,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確保造船質量和進度,保持生產的延續性。
二是擴大船舶市場需求,加快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單殼油輪的淘汰。提高進口石油、礦石等大宗貨物中國籍船舶運輸比例,積極發展遠洋漁船、特種船、工程船、工作船等專用船舶,鼓勵航運公司在國內訂購船舶。
三是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支持造船企業研究開發新型自升式鉆井平臺、深井半潛式鉆井平臺和生產平臺,扶持生產海洋工程作業船及大型模塊、綜合性一體化模塊等海洋工程裝備,鼓勵研究開發海洋工程動力和傳動系統、安檢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深潛水裝備、甲板機械、油污水處理及海水淡化等海洋工程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
四是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支持兩大船舶集團及其他骨干船舶制造企業實施兼并重組。鼓勵大型船舶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組成戰略聯盟,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指導中小型船舶企業調整業務結構,發展中間產品制造、船舶修理和特種船舶制造等業務,開拓非船產品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并購國外知名船用設備企業、研發機構和營銷網絡。
五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制定船舶工業科研開發重點項目目錄,支持優化升級3大主流船型,開發適應新規范、新標準和節能環保標準的船舶,提高大型液化天然氣船、大型液化石油氣船、大型汽車運輸船、科學考察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設計開發能力,加快新型船用柴油機及關鍵零部件、甲板機械、艙室、通訊導航、自動化設備自主研發。加快現代造船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的共性技術研究。
六是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制定船舶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及產品目錄,支持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專用生產設施項目建設,支持填補國內空白、節能環保效果顯著以及產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品的技術改造。
七是積極發展修船業務。鼓勵造船企業利用現有造船設施開展修船業務。加強修船技術研究,增強大型船舶、客滾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的修理和改裝能力,規范發展拆船業務,實行定點拆解。
八是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制定并完善相關鼓勵措施。鞏固我國船舶工業在3大主流船型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的國際市場份額。鼓勵船用配套設備企業建立境外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帶動產品出口。
九是加強船舶企業管理。引導船舶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內部改革,推進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科學決策和企業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推進數字化造船。加強國際造船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的研究,積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推廣節能節材的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鋼材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強市場分析和預測能力,加強合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控制財務成本,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和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重點培養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性能人才等專業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職工培訓,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
《中國投資》:為實現《規劃》提出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下一步還將制定哪些配套措施?
陳斌:《規劃》提出了8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生產經營信貸融資支持。各相關銀行對船舶企業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要確保按期到位,對船東推遲接船的要適當給予船舶企業貸款展期支持,對信譽良好的船東和船舶企業要及時開具付款和還款保函。加強銀企合作,對建造中的船舶實行抵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船舶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加快建立船舶產業投資基金。
二是增加船舶出口買方信貸投放。鼓勵金融機構增加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幫助兩大造船集團和其他骨干造船企業穩定現有的船舶訂單。
三是采取鼓勵措施支持購買棄船,要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金融融資公司購買兩大船舶集團和骨干船舶企業建造的出口船舶棄船。
四是努力擴大國內船舶市場需求。對國內企業向國內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銷售海洋工程繼續推行增值稅退稅政策。加大預算內資金投放,提前實施納入國家規劃的政府公務性、公益性船舶建造。
五是加快淘汰老舊船舶和單殼油輪。研究鼓勵老舊船舶報廢更新政策,對淘汰老舊船舶并在國內大型船舶企業建造新船的給予更新貸款貼息支持,抓緊出臺單殼油輪強制淘汰政策,嚴禁超齡船舶改造營運。
六是嚴格制定控制新增產能。除《船舶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15)》規劃的造船項目外,各級土地、海洋、環保、金融等相關部門不再受理其他新建船塢、船臺建設項目的申請,新建大型海洋工程專用基礎設施須報國家核準。今后半年暫停批準現有船舶生產企業船塢、船臺的擴建項目。
七是完善企業兼并重組政策措施。研究出臺船舶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決富裕人員安置、企業資產劃轉、債務合并及處置、財稅利益分配等問題,采取資本金注入、融資信貸、技改貼息等方式支持兩大船舶集團實施兼并重組,支持骨干船舶企業兼并重組其他船舶企業,優先核準其技術改造項目,鼓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
八是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投入。增加高技術船舶科研經費投放,投入支持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支持關鍵共性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研究。加快船舶工業標準體系建設。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開展船用配套設備、海洋工程裝備及特種船舶制造專業化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支持大型船舶企業兼并重組后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流程再造,支持中小型船舶企業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調整轉型。支持船舶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能力建設。
《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還制定了有關部門的工作分工和進度安排表。實際上,10大重點產業規劃每個后面都有一個有關部門的政策措施和任務分工表,對規劃提出的每一項任務和政策措施都明確了牽頭部門、主要參加單位和落實時間,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按照工作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盡快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同時,要求有關地區按照規劃設定的目標,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落實方案,確保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3年的目標完成。
另外,根據國務院部署,我委正在抓緊制定包括船舶工業在內的10大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還要制定一個具體的實施細則,確定每一項政策措施落實的時間、進度和最終的表現形式,確保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和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