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學良
導語: 若政府不在中高端第三產業方面調整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即使到了明年下半年從金融危機谷底走出來以后,恐怕也不能有效解決中國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已經延續多年的難題
現在看來,2009年大學生就業問題比過去幾年都更為嚴重,這也是政府最關心的事情之一。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到現在為止,國內主要的批評或反思集中在多年來的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太大,高教本身專業師資和教學素質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不夠,這些批評都是對的,但是有些方面卻被忽視了。這些年來,我在大陸參加一些會議、做一些調研,發現中國經濟在朝著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國內求職的市場化機制并沒有相應地跟上來。
看看國外的經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于,他們的大學生就業最多的部門其實不是那些大型企業,因為大型企業使用先進機械設備,同量的投資提供的職位不多。在過去20年間,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之一,中國的制造業生產率的提高很顯著。數據表明,中國在這方面的提升在發展中國家是名列前茅的,基本原因是中國作為最大的制造業發展國,很多設備來自先進的國外進口,另外,大型企業如重石化等產業的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是不成比例的,因為它們用的設備這一項占的份額太大。國外吸收理工科大學生最多的是那些中小型企業,特別是跟IT技術運用相關的中小企業,這方面的就業率較高,這還不限于最發達的經濟體,跟中國經濟水平差不多的也是。
第二種能夠提供大學生就業的是剛剛創立的服務型公司,中小企業在發達國家能夠吸收40%左右的就業,IT跟服務業是交叉的。而中國最欠缺的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第三產業中最欠缺的又是中高端業務的發展。用行政命令的辦法來嚴加管制,這是造成中國中高端第三產業嚴重萎縮的基本原因。如果政府不在這方面調整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即使到了明年下半年從金融危機的谷底走出來以后,也不能有效解決中國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已經延續好多年的難題。
我查了一下國外資料,比如說跟創意產業相關的企業,內容包括很多,比如廣告、傳媒、設計、表演、創作娛樂產品的(動畫、出版、電視、電影)等,拍節目,包括發布到網絡上的,音樂、舞蹈等等。像這類創意產業在香港、臺灣、英國、美國等比較發達的或高度發達的經濟體,是吸納大學生就業最多的部門。因為年輕人有創造性有新意,跟新生一代的趣味、想法很接近。這一點不但在發達的經濟體非常明顯,就是在印度也一樣,印度整體經濟不如中國,但是中高檔的服務業很強大。
其實在十七大報告中,講到了要發展文化產業。既然如此,就要把這句話同中國現有的產業政策結合起來做。應該把中高端第三產業作為經濟體的排頭兵,使其變得越來越發達,把這列為國民經濟從勞力密集型向智力型發展的一個基本的產業政策。國家要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大政策。我在25年前到美國學習的時候就接觸到一個詞:娛樂產業。為什么娛樂是一種產業?一是它能夠提供就業,二是把資本組合到能夠創造很多的利潤。美國的電影、音樂、動畫片、書籍等不但在美國創造巨大利潤,而且還出口。創意產業又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體育明星和體育產品、服裝之間的關系,電影和藝術明星與時裝設計、首飾業之間的關系等等。
當然,這些年中國已經小規模地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現在要推動政府的相關法律和政策朝著這個方向去快速改革開放。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不管是在目前的特別困難時期,還是從中長期的發展來講,它才能給高校畢業生,不管是本科、專科還是碩士,創造一個持續增長的就業部門,創造一個不但是就業增長而且是財富增長的部門,不但是財富增長而且是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施展軟實力的部門。
丁學良
作者為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