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專欄
文/丁學良
導語: 從近期來說,這對兩岸簽訂經貿協定有重要推動意義;從長遠來說,對兩岸關系的大布局有正面意義
關于呂秀蓮訪問大陸的事情在臺灣報道有一陣時間了,我非常希望呂秀蓮本人能夠排除島內的反對和負面的炒作,冷靜下來把這件事做成。我之所以這樣強調,一個基本背景,這件事是屬于歷史性質的。在20世紀80年代后半段,我正在美國哈佛大學讀博士學位,曾在哈佛法學院拿到碩士學位的呂秀蓮有段時間也住在我們附近。老實說,雖然那時我在美國已經待了幾年了,讀過不少來自臺灣和美國的中文報刊,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跟呂秀蓮在一起談兩岸關系的時候,仍然被兩岸在認知方面的巨大鴻溝所震驚。
有一次談話讓我感到特別震驚,當時不好說她是臺獨分子。她周圍的很多人(也就是今天所稱的綠營)對大陸的誤解比我們對臺灣的誤解還多得多。我們幾個大陸的留學生告訴她,你們真的要好好地去跟大陸正面接觸,而不要通過任何第三者間接接觸,間接接觸很難對第三者傳達的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更不要說還可能有第三者的自身利益的考慮。她當時很認真地聽我們的建議,那可能是呂秀蓮最早直接接觸到的大陸留學生的聲音。
臺灣的綠營尤其是深綠的人對大陸的了解,即便是這么多年來有很多的改進,仍然鴻溝巨大。所以從歷史的角度看,呂秀蓮訪問大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據我了解,呂秀蓮是綠營中比較善于學習的。跟陳水扁相比,呂秀蓮算是一個直率、言行較一致的人,這是很不容易的。像呂秀蓮這樣的綠營資深政治家,如果介入到臺灣跟大陸的交往中,我認為他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陳水扁執政的八年里,把兩岸大陸關系搞得太僵,臺灣經濟也比較低迷。現在馬英九執政,兩岸正在啟動新一輪的經濟協定談判。對于這個經濟協定該不該推動,最后是怎么個簽法,該協定簽過以后會給臺灣帶來怎樣的影響等問題,目前在島內爭論得非常厲害。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個“圈套”,是馬英九當局和北京之間的一個“合謀”。這個“合謀”就是用商業機會做誘餌來把臺灣“圈進一個中國的框架之下”,使臺灣喪失自主性。馬英九表示,你要說這個貿易協定有什么連帶后果的話,直接后果是促進兩岸間貿易的大幅度擴張和提升。最重要的一個連帶后果是這個貿易協定簽過之后,大陸跟臺灣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不再阻止臺灣以適當名義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如果臺灣不能加入10+1(東盟+中國)或10+3(東盟+中、日、韓)的架構的話,那對臺灣GDP增長的負面影響低則有1%,多則到2%。這是個區域整合的根本問題,臺灣要想不被這個區域經濟大循環邊緣化,不想被長遠排斥的話,首先必須解決跟大陸之間的理解和默契,所以目前要簽定的這個經貿協定正是邁向這個目標的最重要的環節。擱置兩岸之間政治上的大事情暫時不要去碰,在能夠合作的層面上合作,創造互信的局面,逐漸消除誤解和敵意,為兩岸的長遠關系打下好的基礎,所以我非常希望呂秀蓮訪問大陸之事能夠做成。
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學者真誠希望看到兩岸之間有重大的進展,消除非理性的因素,增加對對方的了解。關于呂秀蓮這次訪問大陸,看得出來大陸方面是比較積極的。但是島內對此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呂秀蓮則認為,她現在是個自由人,到哪里去訪問并不牽涉到官方高層的關系。呂秀蓮是一個具有較大象征意義的人,大家盡可能不要把她的訪問過于政治化。近了說,我覺得對于兩岸簽訂經貿協定有推動意義;從長遠來說,對兩岸關系的大布局有著重要的正面意義。
丁學良
作者為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