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文
應當逐級、逐層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或股東的干部管理權限,真正建立起以資產關系為紐帶的新型國有企業干部管理體制
《企業國有資產法》是我國第一部關于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雖然該法存在一些不完備和爭議之處,但對于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各級國資部門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法》,要注重以此為契機和依托來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選好、用好、管好企業領導人員。
首先,要從企業體制內、外兩方面因素著手,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理順國有企業干部管理體制,保證選好干部
從企業體制內的因素來講,就是要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豆痉ā泛汀镀髽I國有資產法》對于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的職責分工、工作程序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做出了清晰明確的描述。其核心就是要建立權責清楚、分工明確、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各級國資部門一定要繼續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進國資委外派董事工作,使決策層真正與經營層分開,避免內部人控制問題。二是逐步推行董事會選聘經營層工作,使董事長、總經理各行其責,分工治理。三是建立健全股東代表、董事會、經營層、監事會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規則,實現科學高效運轉。
從企業體制外的因素來講,就是要理順國有企業干部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很多來自行政機關或具有行政級別,這一歷史淵源使得我們目前在企業干部管理方面不得不面對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管理體制不順:一方面,國資部門作為出資人應享有的干部管理權限沒有落實,很多重要企業、重要崗位的干部管理仍以組織部門為主,地方黨委和政府負責任命。另一方面,在國資系統內部,企業干部管理與資產關系也不一致,一些重要的二級、三級出資企業的干部管理由國資部門直接負責。
這種不順暢的管理體制直接制約了國企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一些重大重組措施和監管制度在執行中受到影響,對企業重大事項的監管和責任追究工作難以展開和深入,它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將企業干部管理權限由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而是應當逐級、逐層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或股東的干部管理權限,真正建立起以資產關系為紐帶的新型國有企業干部管理體制。要落實這項工作不僅需要國資部門積極爭取,更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下定決心,堅持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不動搖。
其次,要實施分類、分層考核,不斷完善以經營業績為核心的考核工作體系,切實用好干部
《企業國有資產法》明確要建立國家出資企業管理者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由國資部門對出資企業的管理者實施年度和任期考核。而國有企業的分布領域仍較為廣泛,情況復雜多樣,既有產業類的,又有投融資類的,還有金融、公益、軍工等領域的企業。國資部門必須根據企業各自的行業特點和經營管理目標的差異性,科學設置不同的考核指標,實施分類考核,才能使考核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對產業經營類企業,要突出經濟效益的考核,主要設置利潤總額和凈資產收益率等效益指標;對投融資建設類企業所屬的公益性企業,要突出投資規模、融資方式和融資成本控制的考核,主要設置完成政府確定的投資目標任務、吸引外部資金(股權性資本金)占投資目標任務的比例以及融資成本費用率等指標;而對投融資建設類企業所屬的經營性企業,則還是以經營效益考核為主,另外再根據其具體承擔的任務設置一些成本費用等方面的指標。
根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資部門還應當逐步推進實施分層考核工作。第一層,由國資部門負責考核出資企業的董事會,這是最為核心的考核。要以維護國有資產權益為主,考核董事會的決策水平、發展規劃和戰略管理能力、風險控制情況以及對經營層的選擇和考核情況等,同時考核董事會成員的品德操守、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現。
第二層,由國資部門負責考核外派監事會。主要考核其信息反饋情況、監督工作成效以及遵守工作紀律情況。
第三層,由企業董事會負責考核經營層。主要圍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考核經營層的經營管理業績和各項工作表現。
通過建立健全以經營業績考核為核心的分類、分層考核工作體系,可以為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領導人員明確各自的工作目標與工作要求,指引他們將聰明才智和時間精力用在正確的方向,做好該做的事情,并爭取最佳的結果。
最后,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落實和加強國有資產損失的責任追究工作,依法管好干部
《企業國有資產法》用整整一個章節對相關人員侵犯國有資產權益,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責任追究問題做出了較為明確而嚴厲的規定,這體現了立法者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
從實踐經驗上看,責任追究問題能否得到落實,對企業責任人員的處分和處罰是否具有剛性,對違法違規行為能否及時有效懲治,也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國資監管工作的成效?梢哉f,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責任追究工作仍然處在一個探索性階段,各級國資部門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握重點、落實舉措、加強協同,將這項工作真正做好做實。
所謂理論,就是要強調依法追究。我們注重責任追究是為了維護國有資產權益,是要管好而不是管死國有企業的干部。因此,必須以《企業國有資產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來實施責任追究。還要制訂具體的實施細則,將《企業國有資產法》的精神落實為具體的實施主體、界定標準、工作程序和查處辦法等。國務院國資委和一些地方國資委已經出臺了一些對國有資產損失責任追究的暫行辦法,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完善。
所謂實踐,就是要注重工作實效。理論界對于國資委是否能夠既做出資人又當監管者存在爭議,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看,履行出資人職責與實施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互相交織、難以分割,而且各級國資部門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有效的監管工作體系,再選擇或另設一個國有資產監管部門無疑會增加成本,還會產生監管擴權和推諉扯皮問題。
所以,要落實和加強企業領導人員的責任追究工作還是應以國資部門為主,并且形成兩個工作合力。一個是由各級國資部門牽頭,紀檢、證監、工商、人行、經偵等相關部門參與,建立一種信息互通和聯合查處的工作機制,形成部門聯動的合力。另一個是形成國資部門內部組織協同行動的合力。國資部門對監管企業有外派監事會、外派董事、外派財務總監,內部設有紀檢監察、審計、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和考核評價等廳局或處室,它們都承擔著對企業和企業領導人員的監督職能。應當有效整合這些資源,理清程序,減少交叉,增強協同,形成合力,既將責任追究工作落到實處,又要避免對企業產生過多干預和不利影響。
作者單位:南京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