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機來臨時大公司精簡架構是難免的,但這一次馬士基的動作是否太大了?
文|CBN記者 商勤碩
馬士基集團2月10日對媒體證實,下屬公司馬士基航運正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進行重組,中國原有的六大分區架構會被壓縮為三大分區。
目前位于青島、上海、廈門、廣州、深圳和香港的六個區域總部的職能,將最終整合到青島、上海和香港三地,分別負責華北、華東和華南地區(含香港)的業務。而位于北京的馬士基航運中國區總部,也將歸并到位于香港的北亞區總部垂直管理。此次調整預計于2009年3月完成。
作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占據了全球集裝箱市場份額的近兩成。隨著金融風暴的來臨,集裝箱運價一瀉千里。國際集裝箱租船運價指數在2008年內下跌近六成,航運價格甚至不到高峰時的1/10。馬士基集團的500多艘集裝箱船多窩在港口里無貨可運,這讓公司在2009年乃至未來很長時間里的盈利前景一片黯淡。
馬士基集團發言人彥辭否認此次重組和目前惡化的行業環境有關,因為馬士基航運早在15個月前就宣布了重組方案。他強調,馬士基航運的此次調整旨在精簡公司架構,決策速度將會有所提升,而并不是為了削減人力以降低成本。彥辭認為,隨著北京總部的功能流向新的區域總部,職位需求會此消彼長,調整不會對職位的整體數量造成明顯影響。
通常來說,中國區總部的撤并預示著一家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態度變化,并會導致中國業務部門在跨國公司體系內話語權的減弱。
不過,這次調整的范圍并不限于大中華區。馬士基在2008年1月就宣布了全球管理架構的重組計劃。馬士基航運首先剝離了集裝箱內陸運輸和物流服務,隨后又將全球14個分區合并至11個。與此同時,馬士基航運宣布將會在全球2.5萬名員工中削減2000到3000名中層管理人員。接下來,馬士基航運將其歐洲業務和管理架構進行梳理,2008年11月,亞洲迎來大變,之前設立的東北亞區、東南亞區、大洋洲區和大中華區四大分部也合并為北亞區和亞太區兩個分部。
馬士基集團主營的集裝箱業務,比重一直占整體業務50%以上。隨著集裝箱班輪市場的低迷,馬士基不得不考慮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大型油輪業務適時地讓馬士基嘗到了甜頭。2007年馬士基的油輪收入為7.12億美元,凈利潤4.06億美元,而當年的集裝箱業務的稅前利潤卻僅為2.17億美元,這還是在全球集裝箱班輪市場異常火爆的行情下。
盡管手頭并不寬裕,馬士基還是對瑞典油輪公司Brostrom提出現金收購,收購總價合計5.67億美元。在并購后,Brostrom品牌得以保留,而馬士基也對油輪船隊進行重組。公司將把2.5萬載重噸以下成品油輪劃歸Brostrom公司經營,2.5萬載重噸以上油輪全部由馬士基油輪負責經營。1月14日,歐盟委員會批準了這一樁收購。
馬士基油輪的高級副總裁KristianMorch表示:“對成品油輪行業而言,規模至關重要。”并購完成后,馬士基油輪船隊的規模將達130艘,成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輪船隊。
馬士基已經將2008年的盈利預期大幅調低兩成,并醞釀著更多節約成本的對策。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 Nils S Andersen在1月中旬表示:“如果2010年底以前形勢能夠有所改善,我們會非常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