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善協會:從給面子捧場到積極參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6:18 《中國商界》雜志
從給面子、捧場到積極參與 ——王石談參加SEE協會的體會 現在流行“及時行樂”這是沒有錯的,因為青春不常在,但是我還想說“及時行善”,因為生命也是不常在,不要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遺憾自己該行善而沒有行善。 參加這個協會是從劉曉光那里得到消息的,當時就想,這個面子還是要給曉光,不就100萬嗎!于是參加了,但是一般說來面子都是只給一次的,參加一次以后就不一定有第二次了。后來了解到細則說,這100萬不是一次給,而是分十年十次給,而且如果在第二年你覺得不信任協會了,可以不給,沒有什么連帶責任。當然到了第二年,的確也有十多位會員離開。生態協會不會說,你承諾給100萬的,怎么才給10萬?也不會要你承擔法律責任。協會的這種組織形式本身就很巧妙、很新穎,這是我當時的一個感覺。 成立大會我去參加了,因為既然是給面子,當然應該去捧場,所以我就風塵仆仆地趕到沙漠去了,到沙漠的那天晚上開成立大會的籌備會,一下子讓我興奮起來了!我突然發現,平時很多會議也經常見面,但基本沒有什么交流,都是開會聽發言,會議完了就走了,大家認識十幾年了,基本沒有深談過。但是那天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為了治理沙塵暴,大家在一起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直爭論到12點鐘還沒有結果,曉光很著急,明天就要開成立大會了,而且內蒙古自治區的主席還要來捧場,我們還沒有結果,他當時非常著急,都想站起來質問這些不聽話的企業家,你們到底想干什么。但是我當時的感覺非常好,因為我突然發現,我們企業家坐到一起來,是為了同一個目標——關心大自然、關心環保,而不是關心自己的命運,關心自己的企業,沒有功利性,而且這也是我們企業家在進行一個自我民主教育的過程,這種感覺非常強烈,所以我當時就覺得我們這個協會太好了! 我們都知道臺灣企業在大陸的投資占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許多著名的臺灣企業都在大陸有投資,但是我們大陸的企業家和臺灣的企業家都沒什么來往,至少我是沒有。但就是那天晚上,我突然對臺灣的企業家抱有很大的尊敬,因為我發現,在八十多家參會的企業中臺灣企業占了二十家,按照在大陸的臺灣企業與大陸企業的比例來講,他們占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在過程中,他們非常積極,非常認真,我發現他們對關心生態、關心環保非常熟悉,他們的人數不是最多的,但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就在那個晚上改變了我對阿拉善協會的消極態度,從給面子、捧場到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我這個變化過程可能楊平秘書長體會比較深,只要他打電話,協會的事情我都積極、盡量地去辦,成了一個積極分子,而且在這次香港年會上,得到了積極的回應,曉光會長委托我為新一年的輪值會長,這是對我的一種肯定,一個榮譽。 我還想談談企業家對社會的責任應該怎么體現。這次在香港開年會,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李樂詩博士,因為這次會議是把我和她作為對應的一對發言人,她是香港的探險家、旅行家和環保人士,一個走了七大洲的傳奇人士。我聽了她的發言,立刻發現我和她的兩個差別,一個小差別,一個大差別。小差別是什么呢?就是她開始探險活動是1985年,那時候我已經在深圳創業了,我的探險活動是在十年之后,1995年,我比她晚了十年,這是一個小差別。大差別是什么呢?李樂詩博士在1985年開始探險的時候,就把探險和關心環保結合起來了,她拍了很多照片,一方面記錄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記錄著大自然被破壞的慘痛,她通過這些照片的對比,宣傳了三級保護的概念,就是南極、北極和世界的第三極珠穆朗瑪峰的保護。我發現,我的探險就是個人個性的張揚,和關心社會、社會責任感沒有關系。要說把自己的探險活動和關心社會結合起來,那還是現在,也就是2004年4月我去北極的時候,在機場出發的時候,一位做環保的老教授——潘文石教授,風塵仆仆趕來帶給我一面旗幟,一面關于物種多樣性保護的旗幟,他希望我能把它帶到北極點,他還寫了一封信,他認為探險精神應該和關心大自然、關心環保是一致的,所以他認為我的探險活動應該是關心社會、關心大自然、關心物種多樣性的一種形象,受到他們的啟發,我非常感動,同時也非常慚愧,我之前的探險活動還真的只是一種個性的張揚,所以我決心今后的探險活動一定和關心社會、環境保護結合起來,今年最后一站就是12月份到南極,我就要發動一個“支持物種多樣性”的活動,我跟秘書長也商量好了,這個活動籌集到的錢也放到我們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用來支持物種多樣性。 第三點,還要說一下這個會議為什么要在深圳開呢?就是為了表明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中有一群活躍的我們深圳的企業家,目前參加了協會的我們深圳的企業家一共是三位,馬行長、我、還有世聯的董事長陳勁松先生,當然目前我發動了幾個朋友,他們都明確表示要參加,我希望這次我們深圳的企業家能發展到八到十位(除了我三個外),我們也不希望太多,為什么呢?今天接受鳳凰的采訪時,他們問我現在會員還不多,打算怎么發展會員?我就說不是會員多少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把已有的資金有效地利用起來,如果單純地資金多了,可能還是災難,因為在中國,NGO組織開始做環保才剛剛開始嘗試,我們的錢從某個角度來說是不少的了,100個企業家每年給10萬,那么一年就有1000萬,如果不用好這個錢,那可能在第二年、第三年,可能就有很多會員因為不信任而退出,而且的確也有人退出。所以現在我們關鍵的是怎么把這些錢用好,用兩三年來證明我們做的很好、很透明、很有效率,這樣我們才好號召更多人加入,我們才能到國際上去募集更多的資金。所以,這次希望深圳企業家聯合會的夏會長能促成這個事情,能有十多位企業家加入,這樣我們就是僅次于北京企業家的第二大陣營。在這里我很想表達一下我們對云南企業家的尊重,據我了解,云南企業家會員是除北京外最多的,云南企業家中有一位鼓動力相當強的企業家武克鋼先生,我想這是云南企業家團體壯大的原因。為了協會的長遠發展,我想我們深圳能不能發起12到15個會員,雖然在協會發起的時候我們深圳的會員不多,但是我們要爭取成為阿拉善協會的第一個分會。 企業家的成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業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企業管理階段,企業經驗能夠輸出;第三個階段是廣義地對社會負責任。我們深圳應該是最早富起來的一批,應該是最早渡過第一個階段,也應該是最早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企業,我們深圳的企業在管理方面、盈利方面都走在前面,但是我們在關心社會、參與社會公益方面卻走在了北京企業的后面,所以我非常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深圳的分會能夠成立起來。 最后我想說一點,有人說等我退休的時候,我要把錢都捐出來,成立一個基金會。但是我要說的是,現在流行“及時行樂”這是沒有錯的,因為青春不常在,但是我還想說“及時行善”,因為生命也是不常在,不要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遺憾自己該行善而沒有行善。讓我們深圳的企業家在全國帶頭來積極地“及時行善”吧! (此文為王石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2006年年會上的講話摘要。)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