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晨霞
在上學那會,張雪飛就開始有意地收集和銷售他所發現的一切廢品,以自助完成內蒙古大學的學業,日子一久,熟絡起來,他覺得"拾荒"這門生計其實也很有前景。
畢業之后,張只身來到北京,辦起了回收公司。"他的公司效率要比一些國有的回收站要高,但是他有弱點,弱點就在于網絡不夠,畢竟這是家個體戶,有些時候他出去回收時,可能會遇到一些阻力。"楊斌說道,楊是利樂中國公司負責企業傳播的副總裁。
不久之后,利樂公司為張雪飛解決了"網絡"問題,利樂幫助后者嵌入到北京聯合開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聯合開源)的網絡之中,成為后者的"分支機構"。聯合開源則是在伊利、蒙牛之外的"利樂在中國的另類戰略合作伙伴"。
像聯合開源這樣的"戰略合作伙伴",如今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山東等地,他們正在形成一條覆蓋華北、華東、華南的消費后利樂包裝的回收再利用產業鏈。
2007年1月5日,聯合開源在北京啟動牛奶飲料紙包裝的回收業務。經過聯合開源培訓的人員,會身著統一服袋,專門收集上述的包裝盒,并把收集回來的紙包裝盒中剩余的殘留液體倒出,將盒子打開集中碼放到一定的數量后,交回聯合開源公司,或者打電話給聯合開源公司上門收取,而后,聯合開源統一將這些"廢品"送到再生紙廠,生產出新的再生紙。聯合開源按照回收的數量給拾荒員開工資。
和聯合開源一樣瞄準牛奶紙包裝回收業務的,還有位于浙江富陽的富倫造紙廠的老板羊軍。
在利樂找上羊軍前,富倫還很小,"我們找他談合作的時候,其實開始是不抱希望的,因為,之前吃過的閉門羹實在太多了。不過,我們把想法告訴他,他比較感興趣。特別講到環境的時候,他覺得很有同感"。
動之以情之外,利樂對羊軍也是曉之以"利"。這其中包括,政府的環保風暴,以及"利樂包"能如何變廢為寶。
"利樂包裝是由紙、聚乙烯塑料和鋁箔復合而成,其中長纖維優質紙漿、塑料和鋁的含量分別為75%、20%和5%。"楊斌說道,而通過水力碎漿機,實現紙塑、鋁塑分離,可以分別再利用這三種成分。"現在市場回收一噸的利樂包裝的成本大約是1400元,而生成再生紙再賣出,價格大約在每噸5500元。"顯而易見,此中利潤不薄。
"像富倫這樣造再生紙,我們還會投資和它一起來解決污水處理問題。"楊斌補充道,"我們的環境工程師會參與其中。"
楊斌所提及的利樂環境工程師,目前正是利樂企業傳播部門下面一個獨立的機構,在中國利樂擁有三名的環境工程師,他們的職責是順著產業鏈,來跟蹤不同環節上的"碳足跡"。
在追蹤"碳足跡"時,利樂將供應鏈分為上、中、下三個環節。
最上游是原材料供應,其中最主要的是造紙用的木材。作為全球最大的牛奶飲料紙包裝商,在環保壓力之下,作為木材消耗者,利樂難免會遭詬病。于是,今年7月,利樂與康美包、艾羅派克一起承諾,在世界范圍內,將實施木材可追溯系統,確保在未來10年內,用于飲料紙包裝的所有木材纖維均來自"得到可持續管理"的森林。
在居于鏈條中端的生產的環節,到2010年,利樂承諾將公司的碳排放量減少10%。"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現在采用'綠電'。甚至,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呼和浩特,我們新投資的工廠決定用風電。"
不過,從1998年開始,利樂的環境工程師做得最多,是研究產業鏈的最下游——廢包裝盒的回收。他們用大量的時間,調查研究中國人的垃圾分類習慣、拾荒者的回收行為,以及回收后的"廢棄物"的處理路徑,并考慮在這些環節中,利樂可以做什么。
了解了中國"回收再生"產業的現況之后,這些利樂工程師開始找一些回收站和再生廠商合作。不過在起初的幾年,說服實在不是件容易的活。當時回收上來的牛奶包裝紙的量不大,大多數造紙廠并不太愿意為此增添設備。"我們每年在這方面都會投入1000多萬,用來幫助或扶持一些合作者。"楊斌說的投入包括,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將廢棄包裝賣給合作的再生廠商。
在資金、技術的支持下,利樂逐步構建起在華的回收產業鏈。今天,雖環保風暴日盛,但那些融入回收鏈條的公司,卻開始過得越來越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