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葉生:攜外來工具 成本土大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15:58 南方都市報
(第一印象) 干練爽朗是葉生的氣質,這種氣質的形成或許與管理咨詢行業的特點不無關系:與形形色色的企業打交道,腦子轉得要快,辦事效率要高。分析行業動態時,葉生興致尤濃,不求語出驚人,但往往一語中的;談及與咨詢相關的陌生領域和新鮮話題,他又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人在江湖走,難免有了咨詢這個行業的氣息。 (人物介紹) 葉生,廣東管理咨詢協會副會長,著名管理咨詢專家。現為香港普智經盛集團執行董事,廣州經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及睿盛品牌策劃機構總裁。榮獲中國十大企業文化領袖人物,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家,中國十大品牌建設特殊貢獻人物等稱號。 (成長史) 從投資顧問到管理咨詢專家 大學剛畢業的葉生經過激烈競爭進入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從項目投資顧問開始了職業生涯。“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從小學起就愛寫文章,大學二年級就在國家經濟類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初入職場的那幾年,關注市場、勤于筆耕的習慣在不經意間改變了葉生的職業軌跡,“我在香港《大公報》發表了一篇關于香港和內地股市趨勢的文章,而這篇文章恰好被香港一家公司的總裁看到,總裁對我的專業及文采贊賞有加。”一年后,葉生以24歲的年齡擔任了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廣州代表處主任,成為該集團最年輕的管理人員。 進入管理咨詢行業也是機緣使然。葉生在負責集團人力資源工作期間,多次與集團聘請的管理咨詢公司合作,他感覺管理咨詢的舞臺很適合自己,而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也讓他頗為看好。心動不如行動,葉生毅然決然地加入一家香港咨詢公司,開始了智力行業的職業生涯。在管理咨詢行業浸淫了幾年,葉生又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缺陷:管理咨詢公司往往是“醫者不能自醫”,許多國內管理咨詢公司給客戶做咨詢,但自己卻沒有戰略規劃,沒有人力資源管理,國內管理咨詢公司之所以做不大,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葉生于是有了自己的大抱負,他要有自己的公司和團隊,他要成為管理咨詢這個“智力行業的領跑者”。2002年,他開始創業,成立了普智經盛咨詢集團:“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有非常清晰的戰略,在我比較感興趣的管理咨詢,品牌策劃,投資咨詢領域,我要努力做到最強最好。”經過近六年的奮斗,葉生的集團現已經成為管理咨詢和品牌策劃領先企業之一。 (威水史) 為本土管理咨詢企業鼓與呼 管理咨詢行業正在快速發展,其中的本土咨詢企業面臨不小的壓力。身為廣東管理咨詢協會副會長的葉生對現實的生存環境有著切實體會,他堅信行業的發展空間足夠大,本土咨詢企業不應在抱怨和惶恐中裹足不前。 談市場 國際管理咨詢公司施加壓力 葉生對管理咨詢行業的發展態勢了然于胸,對本土管理咨詢企業歷練中的酸甜苦辣更是感懷頗深。“以麥肯錫、羅蘭貝格為首的國際大型咨詢公司早已預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進入國內市場開設其分支機構。對比國內同行,它們有著更開闊的國際視野以及先進的管理咨詢工具,這些國際巨頭的加入無疑使咨詢行業的競爭更趨向白熱化。”作為行業中人,葉生感到了不小壓力,“國內咨詢公司自2002年迎來了第二個發展高峰,近幾年來國人開設的咨詢公司逞幾何級增長,但不少公司缺乏成功經驗,能形成成熟商業運作模式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甚至不少缺乏專業咨詢顧問的公司為謀求利潤亦紛紛上馬加入到市場之中,不正當競爭此起彼伏,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國內市場對管理咨詢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這為本土管理咨詢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至2005年已有78.9%的國內上市公司接受過管理咨詢服務,另外中小企業由于面對著更為激烈的競爭,也越來越感覺到對管理咨詢需求的迫切性,數據顯示,單2003年到2006年間,咨詢業新增客戶數量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遞增。 談企業 本土管理咨詢企業有文化優勢 “相對國外咨詢公司而言,中國管理咨詢公司只是一個小孩子,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和國外的老大哥學習。”葉生常用這個比喻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外來壓力之下他從不會妄自菲薄,“中國畢竟處于過渡的市場經濟,如果將國外的經驗直接搬過來的話,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在對中國國情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把握上,部分國內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他們比外國人更懂得中國人的想法與觀念。能夠較好將國外的咨詢工具靈活運作到中國企業的實踐中來。”葉生嘗試著將戰略和人力資源這些從國外引進來的管理工具和中國企業文化相結合,解決了西方管理的本土化問題。 葉生表示,中國管理咨詢企業的態度很務實,那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更大偉業:“西方的管理咨詢工具僅僅是工具而已,如何活學活用,那需要結合中國企業的文化現狀,有了對中國企業文化的把握,才能夠將科學管理工具本土化。這是很多本土公司重視中國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原因。”在葉生看來,國際化的市場可以讓中國本土管理咨詢企業很快地吸收學習到國外的先進管理工具,但如何把它靈活地應用在管理實踐中才是最本質的問題。國內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比國外更為復雜,這是中國歷史文化與國情決定的。 談走勢 咨詢企業要摒棄浮夸作風 管理咨詢畢竟是以智力為資本的行業,管理思維非常重要,它需要咨詢顧問長年累月的實踐積累和系統總結。現在有許多公司在還未理清自己思路的情況下便為客戶做方案,從而降低了行業誠信和美譽度。葉生并不諱言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隨著客戶要求的提高,行業普遍的浮夸作風正面臨客戶的正面審視。” 本土管理咨詢企業的管理思維建立在對中國企業、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思考上。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在于如何形成真正意義的中國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不是對西方管理理論的全盤繼承,也不是對中國傳統管理模式的全部采納,它是思考如何將西方管理科學管理理論的精髓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葉生對自己首創的“三環管理咨詢理論”非常自豪:“以戰略為前提、文化為核心、人力資源為機制的企業競爭的三環模型,可以有效地實現西方管理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轉化,并落實到企業管理的實際操作中。”目前,這已經在包括廣東移 動、白象集團、廣州友誼商店、合生創展、華美食品等100多個大型企業咨詢項目中得到成功印證。 (用人之道) 期待成熟的高端人才 和其他快速發展的行業一樣,管理咨詢行業也亟需人才。因為要與客戶企業打交道,要切實了解企業的需求,這個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可用“內外兼修”來概括:要具備基本的學歷、技能,同時要具備外向的思維、交際的藝術和學習的能力。據介紹,成熟的管理咨詢人才的月入可輕松達到數萬元。 個人:高學歷、有經驗是現實需求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一部分沒有咨詢實力的從業人員進入到該行業中來,這極大制約了行業的發展態勢。葉生認為,高學歷、具備相關甚至是直接經驗,將成為管理咨詢企業招賢納才時的現實要求:“以項目經理為例,沒有三十幾歲怕是做不了的。要具備相當強的策劃、溝通能力,還要具備管理能力,能捏合團隊。” 希望進入管理咨詢行業的人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因為隨著咨詢公司的成長,咨詢公司所服務的客戶水準也越來越高。從業者要通過直接和間接經驗的積累不斷提升自我,鑄造較強的市場敏感度,在了解客戶企業需求的基礎上為其提供最具貼近性的增值服務。 團隊:比個人力量更重要 咨詢團隊實力非常重要。在國外,大型咨詢公司強調的是咨詢團隊的實力,通過團隊為顧客提供服務,而國內基本上都是強調個人能力,比如咨詢公司的領導人如何能干,但團隊卻被弱化了。不少優秀的本土管理咨詢正在進行積極嘗試,比如強調弱化個人而強調團隊,依靠團隊的咨詢公司才能夠長期生存和發展下去。當然,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能夠發揮作用。葉生期待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我們的專業團隊中來。 轉載自《南方都市報》2007/10/23 南方都市報記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