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旗袍創新中復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17:42 新經濟導刊
在國際服裝市場上,能夠真正表現中國文化特色,占據國際服裝市場一席之地,并能夠在產業化獲得成功的,唯有旗袍,而旗袍需要在創新中才能真正復興 本刊記者 肖瀟 鞏利、章子怡、張曼玉……在國際影壇上知名的影星在國際影展上大都因中式旗袍而大放異彩。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更是把中國旗袍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中國風”吹向了整個服裝界。 而現在,世界大牌服裝設計師們紛紛從中國民族服飾中尋找靈感。如果說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洋為中用”,而現如今,世界服裝界業已經真正地開始借鑒中國古典之美。 在旗袍被當作國服和對外禮儀一種象征性符號的同時,它也正在實實在在地回歸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或許旗袍回歸日常生活的最大意義在于,它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被冷落三十年之久的國粹,在經過形式創新和產業化經營后所煥發的勃勃生機。在國際服裝市場上,能夠真正表現中國文化特色,占據國際服裝市場一席之地,并能夠在產業化獲得成功的,惟有旗袍。 設計需創新 “設計創新已經成為中國旗袍復興的靈魂!币晃毁Y深服飾雜志的編輯如此對記者感嘆道。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要屬“木真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木真了創始人王曉琳為代表的一批服裝設計師開始了對中國旗袍大刀闊斧地革新。徹底打破了旗袍對于女性身體的束縛,在保留旗袍原有風韻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和西方的元素,將旗袍演繹成了漂亮舒適而又適合日常穿著的服飾。 這是一場“古為今用”的變革,又是一場“洋為中用”的變革, 對此,王曉琳向本刊記者這樣描述:“中國元素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立領、盤扣、收腰、水袖、絲綢,而是尋求中國傳統文化之脈絡,會心所至,自成佳境,以性靈為主,不為格套所拘,不為章法所役。凡可引會心之情趣,則可拈而為之所用! 木真了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上迅速崛起,并被冠以“國服之旗”的美譽。 同時,王曉琳在進行創新設計時,還充分考慮到了國外消費者的特點,根據其身材和氣質,在用料、設計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國外的消費者骨子里更認同自由、奔放、性感、個性的文化。為此,我們突破了傳統選料的局限,從進口面料到國產面料都可用及,但不會照單全收,會專門設計、定制一些面料:比如絲綢與現代面料搭配;或在現代面料上手繪山水畫、油畫;線條運用上,打破傳統的對稱、黃金分割,不對稱、非黃金分割、剪貼、剪紙等藝術形式都被創新運用! 正是這樣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設計風格,讓木真了有了開拓海外市場的實力和底氣。如今在韓國、日本、法國等國家都有“木真了”的代理,原汁原味的中國設計讓中國旗袍品牌有了被世界認知和接受的機會。 而“木真了”僅僅是中國旗袍變革的一個縮影。身處大柵欄的“瑞蚨祥”是中國綢緞老字號,在經歷了長期的蟄伏之后窮則思變,也加入到了傳統服飾創新設計的研發當中,同樣是老字號的“上海徐”也在旗袍禮服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設計創新,成為國粹走下神龕回歸大眾的利器! 產業化經營 正是在創新求變的基礎上,中國旗袍從作坊式的服裝小店發展到現代化的服裝企業,走上了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如果說設計創新賦予旗袍以靈魂,那么產業化經營則成為旗袍的血肉之軀,為旗袍的進一步發揚光大提供堅實的基礎。 木真了當之無愧地成為旗袍產業化經營的開拓者和先遣軍。王曉琳向記者表示,木真了正在北京通州興建占地35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建成后的工業園區將由四個部分組成: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中式服裝產業研究基地、中式服裝博物館及中式家具博物館。工業園將為“木真了”品牌的產品設計研發到生產提供充足的支持。 “中式服裝產業研發基地會為本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經過一兩年的運行,會逐步申報國家級研發中心,到那時不僅為本企業服務,也會為本行業其他中式服裝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王曉琳表示,木真了不僅要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特色,還要率先打造中式服裝品牌的規模經濟效益,旗袍的工藝、設計、制作、面料、銷售等環節將在工業園區里得到進一步的創新和提升。 在打造中式服裝品牌規模經濟效益的同時,旗袍企業也越來越注意到服飾文化的重要影響力,注重中國服飾文化傳播的巨大作用,并且自覺地擔負起了保護民族服飾遺產的重任,這既成為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策略措施,又成為企業經營主體的一部分。 “木真了”的中式服裝博物館將承載更多傳播服飾文化的使命。據悉,這個博物館會把木真了的精品典藏,把為各種有文化影響力的社會文化活動、媒體活動所設計的系列服裝以及中國歷代服裝、服飾品、手工藝品及民族服裝、服飾品盡收囊中。 “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服飾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歲月,而審美意識及文化貫穿其中,因此,古代服飾文化是我們創新的堅實基礎,是我們進行現代服裝設計汲取不斷的源泉!蓖鯐粤障M惺椒b博物館的建立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璀璨的服飾文化,并且反哺設計師們進行更多的設計創新。 而得天獨厚的老字號們也開始覺醒,在上海,不少知名的旗袍店都開始了從“坐商”變為“行商”,大力地展開連鎖經營,把批量生產和高級訂制結合起來,并且積極開拓自身歷史背景下的文化資源;在北京,瑞蚨祥一方面不斷擴大企業規模進行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一方面又把保存下來的珍貴文物進行重新整理和利用,其所推出的傳統文化展,便是服飾文化歷史珍品的大集藏;在重慶,三代相傳的馮記旗袍已經演變成了“馮記旗袍大王服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使企業本體和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致力于在經營服裝的同時經營文化。 這一系列的變革讓人看到了“國粹”創新后所煥發的巨大生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一成不變的東西都會被束之高閣,國粹也需要與時俱進。在設計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加速產業化的腳步,中國旗袍必然會在世界服裝界大放異彩!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