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下屬反感的CEO領導方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14:55 《經理人》
領導方式要應需而變,以達到最有效、最佳的領導效能 ■ 文/陳振燁 中國的CEO階層(董事長、總裁、CEO),是一個極富個人英雄色彩的群體。創業初期,他們憑借個人的魄力和膽識,加之一點點運氣,創造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商業奇跡。他們出身各異,要么是技術或營銷,要么是草根或海歸,要么深諳關系就是生產力。特定的時代背景,特殊的出身和個性,形成了他們各具特色的領導方式。 從管理學的定義來看,領導方式是“領導者實施領導行為時,所采用的具體方式和手段”。它是影響領導效能的重要因素。既然是行為和手段,注定領導方式是因人而異的,也許100位CEO中,會有99種不同的領導方式,而每種方式下,都會有成功的企業。 在今天,人們總是以企業的成敗,判定CEO領導方式是否得當,卻容易忽略其形成的動因和潛在的演變規律。就拿專權或者獨裁來說,它的好處在于決策成本低,尤其在創業階段和面臨危機時,可以快速地應變。但是,換作駕馭一家上規模的企業呢?這種方式十有八九是行不通的。 因此,沒有萬能的、一成不變的領導方式。早期的柳傳志屬于專權甚至獨裁式的領導,但隨著聯想開始多元化和國際化,柳傳志逐漸將經營決策權下放給楊元慶,這并非柳年歲已高,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肯定是有意而為的轉變,是順應企業發展需求的轉變。 在這點上,管理學家羅俐特·坦納鮑姆認為:“依據不同的管理對象,領導方式存在著連續性和靈活性。”也就是說,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的組織形態下,領導方式要進行靈活的轉變。李東升顯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放權給萬明堅,但萬明堅卻沒能做到,他的獨裁、冒進葬送了TCL手機的未來。從這個角度來看,柳傳志要比李東升高明得多,無度的放權就等于放任。要知道,任何獨裁或者民主,都是相對而言的。領導方式要應需而變,以達到最有效、最佳的領導效能。 界定“下屬反感的CEO領導方式”有兩層含義:首先是一種情緒狀態,領導者揚長避短,便可防患于未然;其次是,有些方式已經不適應企業現實的需求,會對管理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領導者須矯枉糾編,否則組織將面臨危機。為此,我們根據組織發展的四個不同階段,逐一分析領導方式的利弊。這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它,CEO可以照到自身的不足。 個人主義的創業階段 企業初創階段側重于生產和銷售,組織內部往往靠“同舟共濟”的精神力量維系,著眼于生存,而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管理。“CEO”可以跟下屬稱兄道弟,同吃一鍋飯,但又不會輕易放權,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因為他們始終堅信,只有自己才能把握好新生企業的命運。 在這種簡單的組織結構中,“CEO”的領導方式大多是率性而為,其中的章法就是他們的個性。因而招致下屬反感也常常緣于此。從下屬的角度來說,既然選擇跟你創業,必然降低了對物質收入的期望值,他們更看重精神層面的“信任、尊重、激情和空間”,跟你一起享受創業的過程。甚至可以理解為,員工追隨的是一個人和這個人能把企業做成功的夢想。所以,在初創階段,下屬的內心是很脆弱的,所謂的制度都要更具人情味,恩威并重。 下屬最反感的領導方式:不信任下屬、不兌現承諾、公私不分、事事過問、加班無度 ● 情景A 下屬抱怨:有一次采購辦公用品,因為價格便宜,就多買了一些備用,可老板卻懷疑我拿回家了。雖然事情很小,但讓人很氣憤。公司小,待遇也一般,換個工作對我沒什么損失,再有這樣的事,我就走人。 CEO辯解:創業難啊!一分錢總想掰兩半花,有時也是習慣性的隨口問問,不是不信任下屬,平時跟他們挺融洽的,所以容易忽略方式方法。 點評:多從細節上留心下屬是否忠誠,但絕不能疑神疑鬼。案例中提到的情形在名揚藥業尤為突出,比如總經理經常在半夜到公司,查看車輛是不是被下屬開出去作為私用,這種風格逼走了很多創業元老,也使得企業規模在十年間毫無突破。 ● 情景B 下屬抱怨:說好完成銷售任務后,年底獎勵三個月的工資,盡管老板沒說不給,可就是拖著不發,弄得我現在都沒法相信他,干活沒奔頭。 CEO辯解:公司小,獎勵措施不太到位,也怕能干的下屬拿到獎勵后跳槽,這種牽制辦法是下下策。 點評:做人、做事,誠信是基本的準則,道理誰都明白,問題是要做到實處。任立離開他一手創辦的五谷道場,正是因為品牌成功后,老板沒能兌現當初許下的承諾。 滋生獨裁的集權階段 創業期過后,企業具備了一定規模,開始進入穩步增長的階段,因此更強調效率。此時,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組織機構開始按職能劃分,財務、激勵、預算等相關制度都將完善。管理趨于正規,創業階段的一些不當的領導方式,某種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決策權和指揮權,仍高度集中于“CEO”,中層管理者的角色只是執行。 如果說創業階段屬于船小好掉頭,事必躬親和專權都是下意識的話,那么到了集權階段,“CEO”往往是有意而為的,在他們看來,“公司好不容易做到這個地步,千萬不能松勁,這個階段才是真正的危機四伏。”另外,企業階段性的成功,也會令他們產生自滿的情緒,經常對下屬的工作指手畫腳,不顧情面地批評,甚至是“罵娘”。 中國上百萬家中小型企業,基本都處在這個階段。集權階段的危機大多來自于中層,他們常常會抱怨:“天天打報告,凡事要請示,缺少自主能力,沒有必要的授權。”他們對這種靜止的狀態感到不滿。長此以往,聽指示成為習慣,不愿多管閑事,更不愿承擔責任。而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壯大,“CEO”又難于從煩雜的經營決策中脫身。顯然,身處這個階段的“CEO”應該著手培養管理人才,為向授權階段過渡做準備了。 下屬最反感的方式:權力抓得過緊、指手畫腳、不重視培訓、守著老經驗不放、“罵娘” ● 情景A 下屬抱怨:晚交一天銷售報表,就被老板臭罵了一頓,“能不能干,不能干給我滾蛋”。雖說已經習慣了,但總覺得這種氛圍很壓抑,他罵我,我回頭也罵我的下屬,不然人會憋瘋的。 CEO辯解:每天處理那么多事情,也有不耐煩、情緒失控的時候,對我喜歡的下屬,經常是恨鐵不成鋼,罵兩句讓他長長記性。 點評:威信和執行力不是罵出來的,要給下屬應有的尊重。松下幸之助愛罵人是出了名的,但培養人才也同樣有名。在零點調查董事長袁岳看來,“罵娘”在民企非常普遍,“秘書門”這樣的事情在民企都不算問題,如果哪天老板不罵下屬,下屬還會覺得與老板關系疏遠了。 ● 情景B 下屬抱怨:我的老板是營銷出身,定大的營銷策略沒得說,絕對專家級的,但最反感他眉毛胡子一把抓,像進哪家賣場這類小事都要過問,可他一點都不了解一線的情況。 CEO辯解:全公司上下沒人比我更懂營銷,我總認為自己能把問題說到點子上,避免他們走彎路。 點評:讓下屬做原本屬于你的事情,相信他們不是裝在套子里的人,解決做什么和誰來做是最重要的。金山軟件CEO雷軍說:“我曾經是優秀的程序員,但絕對不會干預軟件工程師怎么干活,誰有本事誰是‘爺’,CEO要把各路‘爺’伺候好。” 權利斗爭的授權階段 在企業發展中期,很難簡單地評價集權和授權,哪個方式更為有效,這與企業的原始特性大有關聯。因此有人說,民營企業中基本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授權。但在跨國企業和依賴資本的新興企業中,授權卻是必經的階段,而這時的CEO也可以徹底去掉引號,回歸其本意。 從組織的角度來說,授權是擴大企業規模的必要條件。當企業發展到規模化運作時,CEO的精力已經逐漸達到邊際,必須借助團隊的力量,達成企業的目標。因此要抓大而放小。但對于很多中國企業而言,授權卻是個兩難甚至痛苦的抉擇,以至于出現兩個極端:一是過度的授權演變為失控;二是表面授權,實則集權。 兩種極端,都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三九集團就是從過分集權到過分授權的失敗例子,在快速的多元化經營中,一向獨裁的趙新先失去對下屬的控制力,進而出現人、財、物和經營上的不協調,形成一個個利益集團。最終,趙新先也從成功的企業家淪為階下囚。 授權的前提是信任,核心則在于有效的監督機制。在摩托羅拉大學有關領導力的五個要素中,約束力是其中的核心,執行力、戰略規劃能力等等,都要圍繞這一點展開。在授權階段,CEO領導力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你所帶領的企業的目標是成為卓越的公司,你的團隊更不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其中有很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尤其在CEO與中高層管理者之間。一方面,下屬希望獲得更大的權利和施展空間;另一方面,CEO在想什么權該放,放多大的權,爭取權利的潛臺詞,是不是“我這一畝三分地”你別來管呢?金山軟件CEO雷軍將自己定位在民主外加強勢型的領導,他可以充分授權給下屬,但一定是以接受監督為前提的,并且保留秋后算賬的權利。 下屬最反感的方式:授權不當、績效衡量錯位、缺乏寬容、越位指揮、縱容親信、整風運動 ● 情景A 下屬抱怨:每天都感覺有很多雙眼睛盯著我,身邊都是老板的親信,最可惡的是,我這個公共關系總監,竟然要向老板那個無能的親信匯報工作,有時為了幾萬塊的費用跑來跑去,不如干脆把我開了算了。 CEO辯解:不放權是缺乏信任,公司的監督機制不健全時,互相的牽制是無奈之舉,親信可以幫助我掃清管理的死角。 點評:壓抑下屬的才能,無異于扼殺企業的活力,而親信萬萬不能淪為權利斗爭的工具。某互聯網企業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其總裁行事頗為獨裁,處處監控,即便吸納風險投資后,這種風格仍沒有改變,以至于公司高管走馬燈式換來換去。 ● 情景B 下屬抱怨:只是多接受了一次媒體采訪,老板就把我開除了,明知道這是個借口,可我好歹是公司的副總裁啊,太草率了,讓人憤怒到無話可說。 CEO辯解:職位越高,越該以身作則,不能壞了公司的規矩。 點評:不談其他積怨,就事論事的話,應該寬容一些。要知道,肚里能撐船的人,才能做得了宰相。謝文在和訊網做CEO時,曾經開除過兩位違規的副總。他認為,在規則面前,寬容是有限度的。 矛盾激增的精細化階段 精細化階段的最大特征是,組織開始重新整合,合并分權單位,控制體系通過新型的計劃中心、責任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資中心來組成。基層員工被分成若干產品組,按產品設立適宜的部門。管理者融入到企業中,參與利潤分享,并擁有股票期權。也意味著他們將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 由于組織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分散,因而企業需要有一種整體感,需要員工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跨國公司通過股票期權這種長期利益的方式,來增強員工主人翁意識。但很遺憾,我們僅能看到聯想這樣的企業具備了精細化階段的雛形,而這樣做的其他中國企業卻寥寥無幾。 這一階段的最大問題在于,各個分散的組織中,容易滋生官僚作風,而制度與計劃的激增,有時會遭到各級組織或個人的抵制。 下屬最反感的方式:責權不清、頻繁調動崗位、獎勵個人忽略集體、設置等級差別、優待元老、安插親信 ● 情景A 下屬抱怨:我才做了一年的分公司總經理,客戶關系剛熟悉,業務剛上手,又要換地方了,這不是瞎折騰嗎?太累了,對公司也沒什么好處。 CEO辯解:企業變革中,一定有人做先鋒,往往是把自己最信任的人,派到最需要的地方。 點評:并購和重組越來越頻繁,培養員工的忠誠度也愈發關鍵。去年,聯想高管層面頻繁地走馬換將,其中的利弊值得觀望。 ● 情景B 下屬抱怨:老板也太不明事理了吧,要不是我們這些人賣命地干活,他COO能完成今年的任務嗎?輪到發獎金的時候,我們全都靠邊站了。 CEO辯解:我只看重結果,很難顧及到過程中的每一個人,COO對下屬的獎勵措施,應由他本人來報請。 點評:只獎勵個人,就等同于忽略團隊的貢獻和價值,無論如何,都不要忽視下屬的成績。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