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7大意外商業數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3:27 《數字商業時代》
在Business2.0的時代,商業神話的生成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2006年最讓人意外的商業數字,不是Google持續攀升的市值,MySpace、YouTube的傳奇進一步模糊了網絡與現實的界線。大公司不再因為他們的規模而高枕無憂,沃達豐的巨虧引發行業巨頭的新恐慌。2006年,中國無疑是全球最受矚目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工行IPO募得的巨款還是跑在青藏線上的列車的速度,都再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經濟的“潛顛覆”力量。油價的起伏、全球暖冬,讓環境和能源的問題得到前所未有地被放大。個體,甚至一個國家的力量,或許對國際油價的控制無能為力,但是張茵卻通過廢紙再生把環境產業的未來展現在人們面前。最后一個意外很意外,因為它關乎你和我。 撰文=丁凱 許鳳婷 張思 新媒體全球化 142117286個 最富有的數字:Tom的朋友 MySpace創始人Tom在網上擁有142117286個朋友 當一個網站可以影響地球上的1.42億人口—那些最活躍的人群時,沒有人不懼怕這種力量。 “Tom,男,30歲,美國加州Santa Monica,”這是MySpace一個用戶個人首頁上的幾行字,頁面簡單得有些平淡。然而,他的朋友數卻一點也不平庸:142117286。這是2006年平安夜的最后一秒鐘他擁有的朋友數,比前一天增加了25萬。如果說朋友是最大的財富,他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他留言簿里有3萬多條留言,大部分是萍水相逢的朋友們的敬仰:“Tom,有朝一日你會統治世界”(男網友)、“Tom,我好想嫁給你”(女網友)…… 這個頁面的主人正是MySpace的創始人之一Tom Anderson。他把每一位加入MySpace的用戶都添加為好友,所以,Tom的朋友數約等于MySpace的用戶數。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一個僅有3年歷史的社會互動網絡。2005年6月,其流量已經超過了Google,但是用戶的暴漲需要不斷的資金跟進支持,2005年7月,正當MySpace捉襟見肘之時,新聞集團找上門來了,以5.8億美元收購了這個原意是為音樂愛好者和草根樂隊而設的虛擬社交網絡。 被新聞集團納入旗下并成為重點培養的對象之后,MySpace擁有了更多的資源,也開展了更多的新項目:和美國移 動運營商Cingular合作推出MySpace Mobile;與Google合作提供文字廣告位;MySpace錄音;讓用戶互相呼叫的VoIP功能;在英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國家開設分站。同時,它也向新聞集團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2006年11月,MySpace的瀏覽量達到387億,超過了Yahoo,同時,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網絡”,尤其是在音像、娛樂方面,它已經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發電站,許多流行音樂唱片、電視劇和電影都選擇了MySpace作為首發地。隨之而來的是廣告商蜂擁而至。據說現在美國面向年輕人的影片如果不在MySpace上做廣告,根本無法推廣。如果說今天網絡的觸覺在向真實世界的每個角落不斷延伸,MySpace無疑是最有力的手臂之一。 Tom現在每天一邊忙著盡量給朋友們回信,一邊從這些來信中過濾出有用的反饋,為MySpace添加更多的功能。隨著開展新項目越多,MySpace的定位就越模糊。MySpace的另一位創始人Chris DeWolfe把現在用一個可以媲美“Web2.0”的詞為MySpace下了定義:生活方式品牌。或許,當新媒體的顛覆力量尚未完全發揮的時候,確實很難為它下一個定義。 規模神話的破滅 21900000000英鎊 最驚心的數字:沃達豐巨虧 全球第一大電信運營沃達豐宣布其在2005財年虧損219億英鎊 把企業“做大做強”一直是很多人堅信不疑的信念,然而,2006年出現的一個數字粉碎了“大即是強”的規則。 2006年5月30日,全球第一大電信運營沃達豐宣布,其在2005財年虧損219億英鎊(約合412億美元),成為歐洲公司賬本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紅墨水。 在短短20年間,沃達豐從威爾士的一家小公司,發展為世界收入最高的移 動通信運營商,其成功得益于一方面聚焦于快速增長的移 動業務市場,與此同時通過推進全球化以實現規模經濟。快速并購是其業務擴張最有力的加速器,目前沃達豐的業務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27個國家,用戶數量達到1.91億。全球化為沃達豐帶來規模經濟的同時,也使它忘記了原來的出發點,一味地求大而忽視了效率,從而失去了快速作戰的能力。 目前沃達豐已作出戰略調整,剝離回報率低的資產,并以嚴格的標準篩選收購對象。日本是沃達豐失利的主戰場,2006年3月,沃達豐終于決定將其在日本的業務出售給軟銀。沃達豐還曾表示,如果價格合適將可能出售其持有的美國第二大移 動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的股份。2006年11月14日,沃達豐公布2006財年上半年財報,稅前虧損仍高達33億英鎊。 無獨有偶,業界老大遭受重創不僅發生在電信業,汽車業也目睹了這樣的悲劇。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2005年實際虧損額達106億美元,而且其產量也即將在2007年被豐田超越。與沃達豐類似的是,通用龍頭老大的寶座也是通過并購獲得,其旗下擁有20多個品牌。同樣地,在并購帶來的風光過后,昔日的大傘變得千瘡百孔,甚至幾近分崩離析。電信和汽車兩大產業的老大的巨額失利,是否意味著傳統商業模式的末日已經來臨? 經濟利好 中國溢價 21900000000美元 最強勁的數字:中國工商銀行IPO 工商銀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共籌資219億美元 無論如何,2006年注定是一個中國經濟跑道上具有承啟意義的里程碑年份。但不管是強勁出口推動下的10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還是第三季度折合成年率達10.4%的GDP增長,或者加入世貿組織五周年在全球范圍內獲得的高分評價,都不如2006年10月19日工商銀行IPO所獲得的219億美元更為有力地增加整個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這起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使工行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銀行,香港證交所從全球排名第八上升到第七,中國股市整體融資規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219億美元的背后,是整個世界為購買工行股票而凍結的5000億美元資金,這一度引起了去年10月中旬投資者們為認購工行IPO而將手中股票套現—無論他們是賺是賠;同時,機構為工行IPO準備港元而導致港元短暫走高。 在這起IPO結束之后,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們還意猶未盡。迪拜國際金融中心資產管理業務主管希普頓說,申購工行股票的幾十億美元中東資金“不過是其中的一點點,在中東,有上萬億美元的資金,正在尋找中國的投資機會……我們歡迎中國上市企業到迪拜再次上市掛牌,也希望有中國的資產管理企業到迪拜募集基金。” 市場的狂熱來源于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增長的預期。投資者們競相認購其股票的這家中國銀行擁有1.8萬營業網點,250萬企業用戶以及大于俄羅斯全境人口數量的個人客戶,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企業拖欠貸款的可能性就會持續降低,并持續產生對于新增貸款的需求。如果希望從中國持續20多年,年增長率超過10%的經濟發展中獲益,投資中國銀行是最佳的選擇,而錯過這個可以與美國工業化時期的長期快速增長的經濟快車,下次機會可能要再等待幾十年,更何況,中國政府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房地產對銀行資金的危險挾持。 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實際上甚至超越了投資者們對于工行本身的信心。這是因為他們明白,只要中國經濟繼續前行,銀行類股就理應保持升勢,甚至走勢可能更為強勁。到工行為止,全球投資者對于中資股的看法被徹底扭轉,從以往通常需要折讓近兩成到工行“綠鞋”(行使超額配售)前2.23倍的市凈率,中資股逐漸揚眉吐氣并讓世界驚訝,但這不僅是工行的溢價,實際上是中國經濟的溢價。 “能源新戰”升級 78.4美元/桶 最無奈的數字:油價持續癲迷 2006年7月14日,紐約原油期貨達到78.4美元/桶的歷史最高點 “加滿。”這是2006年5月23日從午后到午夜,北京大街小巷的加油站員工們聽到最多的兩個字,有些司機還帶來了油桶。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所有加油站門口的長隊都排到了大街上。自24日零時起,汽、柴油全面漲價,93#汽油將從4.65元/升漲到了5.09元/升。 在2007年,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國。中國和印度的迅速崛起,使得這兩個國家對于石油的依賴和需求正在逐步接近美國,只是他們對石油價格的控制力卻趨近于零。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在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比重上卻達不到0.1%。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國際價格的被動接受者,一度陷入了高買低賣的不利局面。 中國嘗試增加石油定價方面的話語權,但道路異常崎嶇。2005年,中石油經加拿大法院的最終裁決之后終于得以41.8億美元100%收購PK(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但除此之外,此類嘗試幾乎全部以失敗告終,其中包括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以及中航油在石油期貨市場的嘗試。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2006年高漲的石油價格“肯定含有一定的泡沫成分”,他解釋說:“由于美元匯率變化,對沖基金借美元大量購買包含石油、銅在內的大宗商品,從這個意義上講,油價確實存在泡沫成分。”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石油商品的價格已經脫離基本供需關系的制約,作為一種武器,石油成為少數國家左右國際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局勢的利器,同時也是形形色色的國際資本瓜分世界經濟成長利益的工具。2006年6月,對于國際社會在核問題方面施加的壓力,伊朗連續兩次以石油武器相威脅,而美國自二戰起已經習慣于將石油武器用于左右戰局以及對其他經濟體形成控制。 除此之外,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在2006年9月下滑之前,持續高漲的油價還受到各類國際資本的影響。截至2006年7月,美國人向能源類共同基金投入了235億美元,各類蜂擁進入石油市場的國際資本的投機行為,被認為是油價泡沫的主要制造者。 雖然眼下進入了暫時的調整起,但石油價格仍然一個無法準確預測的數字。在路透社對未來油價預期的調查中,世界知名投行和分析咨詢機構對于2007年油價的預估介于54.5~76.0美元,油價在2007年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再生財富救了環保 5350000噸 最可貴的數字:張茵造紙 玖龍紙業的產能將從今年的330萬噸進一步擴大至07年的535萬噸,2008年的715萬噸 自胡潤百富榜發布以來,張茵就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大家把太多的焦點放在了“女”首富上面。其實張茵帶給我的啟示決不僅僅是這一點。 重新審視排行榜就會發現:位列榜首的張茵是通過回收廢紙出口,而排在第五位的施正榮是從事太陽能的一部分,這兩位擠身前五的富豪都在做著與環保有關的行業,當然還不止這兩位,這是一個趨勢嗎? 榜單的制作者胡潤說過:“如果將環保和賺錢結合在一起,中國的環保問題會解決得快一些。” 當從小在地理課上被告知我們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時,中國人養成了浪費的習慣:頻頻曝光的餐桌垃圾,不知垃圾分類為何物……“變廢為寶”這個詞似乎就停留在用易拉罐做幾個工藝品上。 再生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而百富榜上的多位富翁們發現了這種力量并合理的利用了這種力量。 玖龍紙業在廣東東莞和江蘇太倉擁有兩個造紙廠,與傳統造紙廠污染排放、低利用、高消耗截然不同:進口自歐洲的環保設備、自建熱電廠、自建碼頭……玖龍的出口量快速增長。此外,還減少了中國對外國牛皮卡紙的依賴需求,為國家創造稅收以及增加就業機會。說張茵靠收廢紙登上榜首是一個誤解,她本人也澄清了這一說法:“外界一直有一個誤解,以為我是靠收購廢紙發家的。收購廢紙怎么能成為首富呢?實際上,我這些年所做的,是將廢紙轉化為造紙。” 張茵1990年在美國創辦的中南控股公司,已經成為美國廢棄紙張的主要收集商,還是美國及歐洲向中國出口廢紙的最大出口商,出口廢紙的量從2001年的15.39萬個標準箱,增加到2004年的20.1萬個標準箱。目前,這家由張茵及其丈夫全資擁有的公司是玖龍紙業的主要廢紙供貨商。張茵使廢紙和造紙循環不息,不斷再生,這條產業鏈可以說完全掌握在張茵手里。 而另一位上榜的鈄正剛,瞄準了煤泥、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焚燒發電領域,他義無反顧地于1998年獨辟蹊徑,投資焚燒垃圾的熱電廠。 登上百富榜后,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他們是如何賺錢的,當然這很重要,只不過還有更重要的,是他們賺的是什么錢。企業家不是慈善家,不過,在為環保做貢獻的同時又能賺取巨額財富,誰又能抗拒呢? 不知道2007年是不是有更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加入到“再生”致富的行列中來,也許有一天我們的課本上會出現:中華民族是一個最善于利用資源的民族,那么這其中一定有張茵們的功勞。 國家戰略“智造”突破 100公里/小時 最振奮的數字:青藏鐵路的時速 即使以這樣的高速,依然能夠保證青藏高原的生態不被破壞 青藏鐵路創造了世界上穿越多年凍土地帶最快的列車時速,但列車的轟鳴對青藏高原的“玻璃生態”秋毫未犯。統攝全局的周密規劃和精心安排,配合以迅速、精準的執行能力,青藏鐵路是國家戰略轉向“智造”的一次成功實踐。 2006年的夏天,一位白發蒼蒼的中醫世家之后坐在北京一家同仁堂藥店的診室里慨嘆:“凡是火車通達的地方,就不再適合作為中藥材產地了。”在遼遠的西面,世界之巔的一位牧民則憂心忡忡地祈禱鐵路到來之后,草場不會被破壞得太厲害。 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長的青藏鐵路穿越4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帶,低溫高海拔的寒旱系統地區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土壤層稀薄,草皮一旦破壞,地表很快就會變成沙礫的土地,極難恢復,這就是所謂“玻璃生態”,在這個生態圈里,還生活著瀕臨滅絕的藏羚羊。 想象一個高速運行的中國是輕而易舉的:持續20余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每年超過1%的城市化進程,急速轉型的經濟社會……然而這樣的高速往往并不能讓我們徹底地為止驕傲,在經濟引擎轟鳴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側面是環境的急劇惡化與高昂的能源消耗,而在較早時候,越來越多的離開土地的中國農民被認為犧牲自身利益,為城市化做出貢獻——我們的“高速”似乎一定要顧此失彼。 此前,穿越凍土的鐵路最高時速不超過60公里,而青藏鐵路實現了凍土帶100公里、非凍土帶120公里的高速,并且,青藏鐵路已經考慮了未來50年全球氣候變暖對青藏高原凍土的影響。對于青藏鐵路的100公里高速,值得驕傲的當然有突破世界鐵路技術難題,打破國外專家“青藏鐵路無法通過風火山”預言的輝煌,但超越這一輝煌的是高速之下的和諧:中國的重大建設工程正在以一種與自然更為協調的方式高速推進。 在當雄至拉薩段,為了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鐵路繞道選擇羊八井方案;在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護區的線路設計中,以橋代路,盡可能減少對沿線草地、凍土和濕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證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遷徙。除首次設立野生動物通道,青藏鐵路還首次與所經省區簽訂環保責任書,并首次在高海拔地區成功移植草皮。 青藏鐵路為藏羚羊預留了33條遷徙通道,而相關的研究始于2001年。青藏鐵路的環保投資達15.4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4.6%,超過標準的1.5倍。這條全封閉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不像普通列車那樣將廢物廢水沿途傾瀉,而是到終點之后用專門車輛抽運處理,車上還設有列車專用垃圾壓縮機。自2006年7月1日正式運行以來,西藏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向世界靠近,而我們對于青藏鐵路最應該感到驕傲的,是截至2005年底,從藏羚羊98%的遷徙率看到草場生長旺盛而欣慰的牧民臉上的微笑。作為一次突破,“智造”思路正滲透到中國各個領域的國家戰略中。 低成本擊中新主流 3000000元人民幣 最瞠目的數字:《瘋狂石頭》的低成本 投資不到300萬元的成本博得2000萬的票房,回報將近投資的七倍 和前六個數字不同,《瘋狂的石頭》似乎和商業不太靠譜兒。也不打算談低成本電影取得的成功,畢竟每年將近200部低成本電影有98%徘徊在電影院外。 況且《瘋狂的石頭》本來就不是低成本的勝利,由劉德華的映藝娛樂公司投資,就說明電影制作方面是由非常專業的團隊來策劃,而劉德華本人的號召力也不可低估。 特技、巨星、場面,名導們認為擁有這些就爭取到了主流觀眾,《瘋狂的石頭》給了他們重重一擊并宣布:主流人群已經被新草根顛覆了。這種說法也許也有些瘋狂,可是看看“石頭效應”吧:影片上映后多少人把自己MSN的說明改成了片中經典臺詞;朋友見面第一句話是“看《瘋狂的石頭》沒有?”;無數論壇和博客在評論和推薦該片。 這應該不是一部主流電影:用方言作為臺詞,只有飾演馮董的徐錚還算是知名演員,而影片的主要場景破廟與小旅館更非大場面。 這是一個屬于新草根的時代,其實對于草根的定義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人們大多數默認為是:不富有,社會地位不高的人等等。而新草根不再是以收入來劃分,出入寫字樓的白領也愿意稱自己為草根,新草根更獨立,對于不喜歡的可以毫不留情的唾棄而對于喜歡可以瘋狂追捧。 新草根的出現模糊了“主流”的概念,只有真正去了解他們喜歡什么,熱愛什么,討厭什么才可以醞釀產品。新草根也許是百般挑剔的,但他們只是想要他們真正需要的,這個要求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 “你”已經戰勝了布什、卡斯特羅等政商界名人,當選為美國《時代》雜志的2006年年度人物。以往,少數偉大人物決定著人類的命運,而今天這種“偉人”史觀在今年遭到了沉重打擊。商家也許要注意這個重要信息:個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被重視。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