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企業如何自主創新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11:38 中國經營報
如果一個原本制造紡織機的企業忽然決定要開始生產自己一無所知的汽車,也許會被認為不切實際。然而的確有一個企業這樣做了,而且這個企業現在過得很好,它就是豐田汽車。 這是近期完成的《2006企業競爭力報告》中的一個小注釋。經過對我國上市公司競爭力連續4年的監測,《2006企業競爭力報告》認為,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而企業卻只靠低成本競爭的矛盾,必須通過走創新之路來解決,前提是正確理解創新的含義。 不斷被誤讀的創新 中國大部分上市公司作為業界精英,并不否認創新的重要性。但是比照自主技術創新的高風險來說,低成本戰略和行業價格戰執行起來似乎更穩健。如果在這種低水平環境下去解讀創新,很容易造成誤讀。 《2006企業競爭力報告》指出:上市公司對創新一般有四種誤讀:1.把創新等同于高科技,主業大多轉為高科技產業;2.把創新等同于非制造業,主業大多轉為服務業;3.產業創新一味追求多元化;4.把產業創新和主業轉型當做扭虧為盈的靈丹妙藥。 然而研究表明,多元化應建立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即只有當企業的主營業務具備了較強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后,多元化才有可能成功。盲目追逐市場熱點,拼高技術,實施產業多元化,勢必分散企業資源,加大經營風險。而企業主營業務轉型也是需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受內外部因素和條件的影響。 實際上,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是幼小型企業,專業化相當落后,產業核心能力尚未建立。頻繁進行產業轉型,正說明其缺乏戰略管理。因此,如何順應產業成長周期,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和產業創新,這才是企業管理中最緊迫的問題,也是研究企業主業轉型和產業創新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主業轉型提高競爭力 產業創新能力是一家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通過總結前4年對上市公司連續監測的結果,可以發現產業創新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源泉,而主業轉型則有助于企業創新。 產業創新也就是企業突破既定的已結構化的產業約束,以避免所處產業衰退或產業環境不利時企業衰退甚至衰亡,從而實現連續成長。《2006企業競爭力報告》通過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600665)、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66)、上海新梅置業股份有限公司(600732)、上海海鳥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634)、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48)的事例,充分證明在產品生命周期日漸縮短和企業經營日益國際化的今天,成功競爭不再被看做是轉瞬即逝的產品開發或市場戰略的結果,而是企業具有不斷開發新產品和開拓市場的特殊能力的體現。企業的自身能力將嚴重制約著產業轉型的方向和創新的程度。 成功的產業創新要求有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等方面有力的支持,任何一方面創新的不足或滯后都將影響產業創新的成功。如企業計劃進入新業務領域,可以選擇完全通過內部培育(獨立發展)、購并(包括兼并和收購)、資產置換、聯盟(含合資、合作等)等方式;同樣如果希望從舊業務中退出來,則可以選擇剝離(含出售、分離、置換)、戰略性暫時停業、收割(逐步減少投資直至停止投資)等方式。不過專家也提醒:缺乏足夠實業資本支撐的企業參與的重組,產業創新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重組對上市公司業績的改善缺乏持續性。 另外經濟發展階段、民族文化特性等也是導致我國企業創新不足的原因。但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制造業的大國,企業規避創新風險的空間越來越小,因而必須通過有效政策激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