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上市公司如何雙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5日 14:1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銀河證券研發中心高級研究員,博士肖漢平 一股央企“私有化”上市公司的熱潮正在興起,具有代表意義的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對旗下上市公司進行的要約收購和即將進行的中鋁系整合。其中,以中國石油對三家上市公司有條件的要約收購最為典型。
雖然主流媒體對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要約收購活動進行了正面評價,稱“私有化”收購實現了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雙贏”。但筆者看完本期案例認為,是否真正實現了“雙贏”,仍然值得探討。 首先是私有化雙贏需要“合理的估值和定價”。在上市公司私有化并購過程中,作為并購方無疑希望以盡可能低的價格收購目標公司股權,而作為被并購方,則希望其股權能夠賣出一個好價格。因此,雙贏的價格是各方在博弈過程中形成的均衡價格。這個均衡價格是基于對被收購股權產生的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價值,這個折現價值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 從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進行的7家上市公司私有化回購定價情況看,基本上是以公司股票二級市場價格為基礎,加上一個“溢價”作為要約收購價格。 中國石油的要約收購定價標準就是“過去6個月的相當水平溢價”,在控制收購成本的基礎上,以此來平衡吉林化工A股和H股投資者的利益。 這一定價模式簡單且容易操作,但在市場定價效率低下的新興股票市場,股票的市場定價與公司內在價值經常存在背離。因此,簡單化的定價難以實現“雙贏”的理想狀態。 如中國石油是在A股處于低迷的時期發出收購要約,以較低價格完成要約收購;而中國石化在中國石油之后,投資者對中國石化整合已經形成明顯預期,股價出現大幅度上升,公司為此支付了高昂的收購價格。 對于中國石油要約收購的吉化A股部分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案嗎?對于中國石化多付出的收購成本來說,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案嗎?或許,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要埋怨,要約收購只是一家公司的商業行為,為何要付加其他的過多“政治責任和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是雙贏的方案嗎?這都需要探討。因而,“股票價格加溢價”的簡單化市場定價難以實現“雙贏”。 最后,筆者要強調的是,如何確保“合理估值與定價”,“獨立、專業”的中介機構是關鍵。 上市公司私有化屬于典型的商業活動。在上市公司“私有化”中,收購方和被收購方,由于信息不對稱,并購方通常在并購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而被并購方則處于被動地位。因而“合理估值與定價”需要有投資銀行或財務顧問公司作為各自的代表進行談判和博弈。 然而,在不少已經發生的要約收購中,投資銀行、財務顧問等中介機構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