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分析
2005年我國成長型中小企業500強涉及37個行業,但是行業分布并不均衡。
成長型中小企業數量占據前五位的行業依次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紡織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這五個行業或者屬于勞動密
集型,或者是技術、資本有機構成相對較低,但它們在500強席位中卻擁有199席,占39.8%,可謂是我國最易培育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行業。
由此可以看出,勞動密集型和技術、資本有機構成相對較低的行業仍是我國中小企業的優勢行業,是最具成長型企業的沃土。
二、地域分析
與行業分布相比,我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地區分布更加不均衡。成長型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地區所擁有的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的比重卻很低。
在500強席位中,東部沿海地區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比重高達85.6%;中部和西部僅分別為9.2% 和5.2%。
從省份來看,成長型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省。
預計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中部地區崛起,東中西部地區的差異將有所緩和,但短期內這種狀況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三、規模分析
我國成長型中小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在整個中小企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2005年我國成長型中小企業500強可以看出:最具成長性的不是規模最小的企業,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企業,而是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企業,即主要集中在規模在1000萬-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其次為規模在5000-20000萬元之間的企業。
在500強中,處于這兩個規模的企業數分別達到233家和188家,這一特征是與企業成長的生命周期規律是一致的:即在企業必要的規模之上(200-1000萬元),隨著企業市場規模的擴大,企業開始初步具備成長型;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水平時(1000-5000萬元),企業開始進入高速成長階段;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如5000-10000萬元),企業開始進入穩定的成長階段;當企業規模超過一個臨界值時(如10億元),企業進入成熟期,企業成長速度將大大減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