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破解“漲薪”魔咒 (下)
編者按/ 2012年,中國各省份紛紛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員工工資上漲以及社會保險等福利的增加,讓企業的用工成本增長接近20%。對很多民營制造企業而言,必須保持每年13%以上的銷售增長,才能維持現有的薪酬福利水平。本報在上一期(1945期)報道中,深入到廣州、深圳、成都等地,調查了“漲薪潮”背后企業遇到的真實問題。本期我們將針對薪酬增長、高員工流動率、企業招工難等一系列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制造業轉型:橫縱效力提升法
衛小雨
“已經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了!”位于浙江省的一家汽車零配件企業負責人劉偉(化名)很頭疼。盡管我國零配件產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20%多的增幅上漲,利潤總額平均每年以30%多的增幅上漲,但對于像劉偉這樣的本土民營零配件企業而言,一直以來憑借廉價勞動力形成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低廉的產品價格仍是本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要優勢。
知名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從此次‘漲薪潮’以及國家經濟結構亟待調整的大背景來看,本土汽車零配件企業已然到了需要產業轉型技術升級的關鍵時刻。”
橫向:加強產業鏈延伸
中國企業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已經在降低,過去是“人革機器的命”,現在是時候讓“機器革人的命了”。
劉偉所在的企業主要生產汽車內外飾件、各種油壺、減震器附屬類零件、空調系統零件等等、供貨對象為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以及一汽豐田、華晨等整車企業。
雖然這些零部件都是汽車上的必要零部件,技術要求比較高,但是公司里懂技術的專業人員占比不到兩成,主要靠低廉勞動力成本獲取價格優勢。
漲薪潮來襲,不走技術路線就是死,公司管理層一致認為。
從2006年起,該公司開始不斷增加新的產品線,并在總成和模塊技術方向上加強自主研發,目前已經建立了門內護板總成、儀表板總成、中央通道總成等多條生產線,提高了為單個車型的配套效率。2010年,他們又定向增發了近9億資金,專用于投資回報率較高的產品項目,例如轎車內飾生產,及內飾中附加值較高的汽車座椅生產等。
2011年,劉偉分別與中國香港、德國的兩家公司簽訂了合資及收購協議。據了解,該公司與香港公司簽訂了股權50:50的合資企業,其有助于該公司借助外方的專業技術,在中國生產汽車空氣過濾系統。而在2011年11月,該公司正式全資收購了德國一家汽車配件公司的核心業務。這家德國公司曾是高檔轎車內飾和功能零件的行業領先者,主要為奧迪、寶馬等高端品牌提供內飾產品。
細算下來,從2006年起,一系列的技術投資、并購所用的費用遠比為員工漲薪所需的費用高出2~3倍,但劉偉認為,中國企業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已經在降低,過去是“人革機器的命”,現在是時候讓“機器革人的命了”。而在這樣的“短痛”之后也必將帶來企業業績的新增長。
張志勇認為:“在中國整體零配件產業中,該公司只是少數做的成規模的汽車零配件企業之一,中國大多數零配件企業還處在缺乏先進技術支撐、憑借廉價勞動力簡單裝配的階段。因此,上述公司提升技術和利潤的一些方法值得借鑒。”
縱向:向管理要效率
同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和廢物利用可以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約原材料70%。
雖然同屬汽配行業,但由于合資零配件企業擁有技術優勢,利潤率遠高于民營企業。
張志勇表示:“與整車合資企業一樣,在零配件合資企業中,通常也是外方出技術,中方出土地、人力等合作模式,因此在技術實力上,零配件合資企業必定高于本土企業。大部分合資企業都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就決定了合資零配件企業在面對漲薪潮時并不會受到像本土企業那樣大的沖擊。”
一家為日系車企提供零部件的合資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為工人增加了工資后,我們正在想辦法從其他環節上降低成本。比如研究對廢物的再利用。舉例來說,過去一塊生產車身的鋼板在除去有用的部分之后,我們就會扔掉沒用的部分。但現在為了節約成本,轉移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我們可能會繼續使用原本扔掉的部分,用做一些小地方使用。”
據國家發改委的一位官員表示,汽車零部件行業應積極倡導再制造和廢物利用,也就是將舊的零部件利用先進的手段進行專業化修復和加大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因為同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和廢物利用可以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約原材料70%。
一家美系企業則在考慮減少出差,并持續改進能源消耗問題,以此來轉移勞動力成本壓力。
張志勇表示:“其實從此前本田零部件工廠工人罷<!>工就可以看出,在某些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工人的工資實在過低,甚至低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過去企業一直有個誤區,認為降低生產成本就是縮減工人工資,這是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此次‘漲薪潮’正好可以迫使企業扭轉思路,合資企業的技術和生產效率本身高于本土企業,因此不需要大規模的生產線調整,而只是在管理成本上、能源消耗上、廢物利用上多動腦筋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不能一味苛刻工人工資。”
留住核心員工就是留住希望
王永強
對于并不明朗的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企業家多數樂觀,而經濟學家往往悲觀。
2012年1月,長江商學院和安永聯合發布了《全球經濟放緩的應對之道》白皮書,針對100位國內各行業領先的民營企業家調查得出,2011年,67%的受訪企業取得利潤增長;展望2012年,多數企業家謹慎樂觀,28%預計業務將大幅改善、51%認為會略有改善。
看起來,形勢并不是那么糟。
在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劉勁看來,2012年,國內的房地產調控還將持續,而很多不確定因素將導致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安永大中華區高增長市場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則相對樂觀,他援引白皮書數據指出,總體經濟下滑,23%的企業家認為競爭會更激烈,而分別有22%和17%的企業將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漲視為營運主要問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表示,食品安全受關注導致整體企業成本上升。
“數字上看,全球形勢不佳,有‘危’也有‘機’。經濟總體下滑,企業銷售價格會下滑,成本卻還在上升,上游企業會感受到經濟下滑對其影響;但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轉型升級也發展出了新業務模式,受惠于國內需求增加,也讓企業贏得了更多本屬于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這都是危機帶給中國企業的新機會。”何兆烽說。
“中國企業目前遇到的困境,是個國際性問題。但所不同的是,美國的問題是需求減弱; 而目前中國經濟是處于‘擠泡沫’的過程中,企業能做的不是特別多。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充分意識到前面的風險,保證好的現金流。如果有融資渠道,應盡快把資金鎖定,同時,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把風險大的投資砍掉。”劉勁表示。
劉永好在新希望集團的做法是個不錯的示范,他不僅更新飼養技術,還幫助農民成立經營擔保和技術服務公司,建立了一支近萬人的技術服務隊伍,向一家農業綜合服務公司轉型。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則從2007年開始關閉了4個虧損運營的工廠,雖然因此損失近6億元,但卻優化了生產架構,提升了盈利能力。
“經濟不景氣時,企業雖然不會加速員工的薪酬增長,但一定要把核心的員工保留下來,因為有出色的團隊才是企業的希望。”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強調。
四招應對“漲薪潮”
年關將至,廣東東莞某箱包廠老板李勇感到了壓力:這兩年的年關似乎成了“漲薪關”。由于不少員工辭職回家過年,以及珠三角地區面臨日益嚴重的“用工荒”問題,企業為了留住人才不得不想盡辦法。
在這兩年的漲薪潮下,企業的用工成本年均上升20%,李勇每年至少要增加40多萬元的人力成本投入。如何消化日益上漲的人力成本壓力,更大地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是諸多制造企業老板最近常思考的一道難題。
對策之一:“低端制造業”遷徙
天虹紡織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包芯棉紡織品供應商之一。為了提升利潤空間,天虹紡織早在2006年就在越南投資建廠, 現在他們還在計劃投建第二個工廠,將更多制造業務轉移至越南。基于原材料進口便利、勞動力成本低廉以及當地稅收優惠政策等利好推動,天虹越南工廠的利潤較國內工廠更為可觀。
電子制造龍頭企業富士康也在2010年把工廠從深圳遷往成都、鄭州等人力資源豐富、人力成本較低的二三線城市。HP、IBM等把呼叫中心、數據中心從北京遷往大連、天津等二三線城市。“此舉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還可以降低土地、房屋租賃等成本。” ChinaHRkey營銷副總裁申立鳴表示。
對策之二:利用信息化提升效益
新日電動車正在嘗試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在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上升情況下,2011年新日加大了技術和管理的投入,如引入ERP信息化管理手段,優化內部作業流程,進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勞動力成本。
在襄樊新廠建設中,新日計劃引入機械手等自動化設備。“不僅可以提高生產率,也可以提高生產的精準度,比傳統手工作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更高。” 新日電動車副總裁胡剛說。原來需要10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7個人就能完成,同時,員工的計件工資也上漲了,實現了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的管理成本過高,為了追求高利潤,員工工資所占比重過低。勞動力價格上漲,可以促進企業的轉型和產業升級,也可以促使企業延展自己的產業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表示:“一味在市場上找尋低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終結。”
對策之三:謀求轉型升級
在人力成本上漲之下,一些曾經做代工生產的企業不得不走上自主品牌經營之路,向主營“設計和營銷”的微笑曲線上端的企業方向升級。按照微笑曲線理論,設計和銷售環節在產業鏈中的利潤高端位置,處于微笑曲線的兩端;而制造業的利潤最低,處于微笑曲線中間的底部位置。
1992年,張志峰創立了東北虎皮草有限公司,以服裝代工為主。打造自己的品牌是其夢想。經過多年發展,他先后在法國、美國等地成立了設計與營銷中心。在設計上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對傳統中國設計元素的提取和名貴面料的使用,并結合西方的設計理念,形成東西合璧的設計風格。在品牌傳播方面,通過會展營銷和事件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如今E.Tiger已經成功轉型成為一知名的服裝品牌。
對策之四:提高員工效率
“加強對人力資源的準入管理,精選、優選與慎選,并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訓,提高人力資源的執業水平、執業能力與執業效率,高效方能減支。” 申立鳴說。
熟手一小時的工作量,生手可能需要花一天,兩者效率差別明顯。尤其是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生產過程基本屬于手工或半手工作業,工人的熟練操作能力影響到生產效率,因此開展培訓,使生手快速變成熟手、挖掘已有人力的潛力是當前人力成本上漲情況下必須要做的工作。
科銳國際副總裁郭雁冰認為,人力資源成本上漲,更加突出了企業提高單位員工生產力的重要性。如何把員工生產力通過流程改造、更新工具設備、增強培訓等方式提高到新的水平,是一個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挑戰。這樣也能順利的把增加的成本通過更高的產出而吸收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