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確定性決策中的七種武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1:15 華夏時報
秦合舫(北京水木經倫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不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概念,而是一個連續統一體,即從確定性到完全的不確定性有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而且不確定性是針對一個具體的主體來說的,同樣一件事情,對于一個決策者是不確定的,對于另外一個決策者則可能是確定的或不確定性程度比較低。決策者個人的認知水平、情感因素、風險偏好對不確定性決策的決策后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當決策者面臨一個決策事件的時候,首先會傾向于通過信息完善、智慧透視等措施力圖把決策轉化為確定性決策;當決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深,無法轉化為確定性決策的時候,決策者個人的理念因素、風險偏好因素開始發揮作用,而當不確定性決策者通過一系列的努力依然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確定性的事件的時候,由于決策者個人偏好的不同,就可能選擇放棄決策或者隨機選擇一種決策方案的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七個決策處理階段。 程序型處理 當決策的初始條件完全已知,信息完備,從條件到決策后果的對應關系非常明確的時候,決策者會選擇一種程序化的決策方式完成決策。每個決策者由于自身“儲備”的處理能力不同,對于一個決策者可以作為程序化處理的決策,對于另外一個決策者卻可能采取其他的方式進行決策。 信息型處理 當決策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規則不能完全建立起嚴格對應的規則的時候,決策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采取手段向完全的程序型決策靠攏,如決策者可以收集信息,把不足的信息補足,或者是信息比較雜亂的時候,通過信息過濾、信息整理,建立起信息之間的嚴格對應關系;決策者也可以通過重新定義決策邊界、甚至改變決策任務,把不完備信息情況下的不確定性決策轉化為確定性決策。 智慧型處理 如果決策者通過信息處理仍然無法形成完備信息的決策方案,決策者就會選擇依靠個人的智慧、能力來彌補信息鏈條上的“斷裂點”,從而建立起決策條件和決策后果之間的對應關系。和信息型處理的不同點在于:信息型處理是通過直接的信息關聯彌補決策中的不完備之處,而智慧型處理是通過間接的手段建立起一個虛擬的聯結。智慧型處理要求決策者的洞察力、想象力、判斷力等個人能力,它建立在決策者過去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直覺型決策過程中,如果決策者的決策確實是在頭腦中經過了個人的智慧型處理,這種決策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決策效果。 理念型處理 如果通過決策者個人的洞察力仍然無法建立起對決策的完整判斷,決策者個人的理念會對決策者的決策產生影響,即根據決策者個人基本的價值觀來處理決策,比如在決策者的頭腦中有比較深的“物極必反”的認知,那么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可能從企業運行數據上看不出企業經營的危機,但是在企業發展的鼎盛時刻,他仍然可能產生很深的危機感,從而在對企業發展規劃進行決策時產生影響。 信念型處理 決策者的個人信念會對其決策特別是長遠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決策者在依靠信念進行決策的時候,和智慧型以及理念型處理相比,在決策條件和決策后果之間建立起來的直接關聯更弱,如陳勝吳廣決定揭竿起義的時候,其信念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些中國企業家在決定上一個項目的時候,在科學性的決策分析之外,往往也是有一種信念在支撐,如認為“外國人可以的,中國人就一定可以”等等。 情感型處理 即決策者在做出一個決策的時候會考慮個人情感或者在社會群體中的影響,比如是否上馬或者下馬一個項目,會考慮是不是有面子,或者考慮社會會對企業有什么樣的評價。受到這些情感型因素的作用,可能對一些企業產生激勵作用,也可能使企業的決策偏離理性而導致失敗。 隨機型處理 當外部條件的變化遠遠超過企業能夠掌握的范圍的時候,決策者可能選擇被動接受的方式。即所謂的踩著西瓜皮的滑行方式,滑到哪里算哪里,初創企業由于自身的資源比較少,決策中的隨機型處理成分比較大。另外,當幾個決策方案之間的優劣無法判斷的時候,決策者可能采取“拋硬幣”的方式決定最后的取舍,也是一種隨機型處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