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誰正確不重要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9:53 新浪財經
文:佐佑顧問 “某哲學家或某科學家或某大人物,說過……”,借助名人名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幾乎是中國學生的作文范式。“某先哲大師、某經濟學家、某五百強CEO,說……”,在當下成年人的話語體系中,這種表達觀點的方式也頗為盛行。適當的旁征博引很有必要,怕的是把“誰正確”固化成一種思維,只關心“誰正確”,卻忘了“什么正確”。 在中國企業中,只關心“誰正確”的人比比皆是。在參與討論或決策時,首先會關心:這是“誰”說的?這是“誰”的意見?你的觀點代表了“誰”的意見?這個“誰”,可能是同事或上級,可能是外部的權威或專家,也可能是某個領先企業的知名人物。從“誰正確”出發,結論就很有說服力了:“人家IBM公司的做法,我們這么個中型IT企業肯定要學了”;“人家中國頂尖經濟學家吳敬璉都說了,我們還能怎么樣”。 只關心“誰正確”的人,常常將“正確的人”置于工作之前和目標之上,既容易滋生復雜的人際派系,腐蝕、破壞組織的文化理念;也容易弱化人們對工作的用心投入,打擊、抑制組織的創新精神。關心“誰正確”,盲從于所謂的理論和人物,不僅不利于革新創造,也不利于學習吸收領先的知識經驗。“誰”再權威都會有瑕疵,一個人再普通也會有閃光點。以“誰正確”作為正確與否的判斷標準,后果可想而知。 只關心“誰正確”的人若是做了管理者,一般會格外關心:“誰”與我的關系如何,“誰”跟我的觀點一致,“誰”跟“誰”是一個觀點;其培養和帶領的下屬,多是圍著領導轉、討領導歡心的人,而不是對組織有貢獻的人。在學術領域,這類人往往以“博學的專家”自居,演講時總是處于“無我”的狀態:“剛剛從美國回來,見了某某大師,與他進行了某些探討……”。聽眾聽不到真知灼見,看到的卻是大師的影子。 提醒那些只關心“誰正確”的人,“誰正確”不重要,重要的是,聽明白人家說了什么觀點、講了什么道理,想清楚人家為什么那么說、人家是如何思考和分析的。倒背《論語》的人,肯定成不了孔子,孔子自己也記不清自己的原話;理解《論語》中的一兩句話,比熟記全文更有意義。如果你是企業的領導人、管理者或人力資源經理,一定不要只關心“誰正確”,而且,要培養和重用那些關心“什么正確”的人。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