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是招 文化理念是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18:22 《管理學家》 | |||||||||
高賢峰 小時候學習武術,我爺爺教我們一招,叫“鎖喉”——就是掐住對手的咽喉。爺爺說他曾經用這一招制服過很多人,可以稱之為“絕招”,要我們一定好好練習……我的一個哥哥,學會了這個招數,一次跟別人打架,想用“鎖喉”制服對方,結果剛一伸手,被對方抓住胳膊擰了起來……
同樣的招數,為什么在我爺爺那里是“絕招”,到我哥哥那里變成了“死招”? 其實很簡單,我爺爺教我們的“鎖喉”,只是一個動作。這個動作能不能成為打人的“招數”,除了看動作本身外,更重要的還要看“功夫”:指力、腕力大不大,臂力夠不夠、速度快不快以及掐的位置準不準。作為動作的“招數”是可以從別人那里學習的,但是,動作背后的“功夫”不是從別人那里學來的,而是自己練出來的。 我把這種規律稱為“招可學、功要練”。 習武如此,管理也是如此。如果說管理制度、管理措施都是“動作”、“招數”,那么企業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就是“功夫”。管理制度和措施要有好的效果,一個必要條件是,這些制度和措施要與企業文化理念相匹配、相適應。 人本管理理論認為,每一個制度和措施,都被植入了特定的理念。這個制度能否被有效執行,取決于一個關鍵條件:制度中所植入的理念與企業文化中流行的理念是否適應。一般情況下,制度中植入的理念要能夠被組織中多數人認同和接受,制度才能有效執行。先進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經驗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些制度經驗是在那種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他們本身是適應的。一旦被其他企業學習搬用,學走的是“招數”,是制度,但是與這種制度相適應的文化理念卻搬不走。如果企業的文化理念與這種制度不適應,失敗就是難免的。例如: 在原山東水泥廠,流行著一個怪異的制度。上班遲到的員工,必須打直接上司兩個耳光。開始時沒有人相信真的能夠執行。制度剛頒布,一個女工遲到,考勤主管要求女工打車間主任的耳光,女工非常尷尬,問主管交點罰款,不打行不行,部長不許,說你如果不打他,部長會打我。女工只好來到車間主任面前,滿懷歉疚地打了下去……消息迅速傳遍全廠,從此再無人遲到。 顯然,對大部分企業來說,這個制度不能搬來就用。我經常利用在清華、北大、復旦等總裁班講課的機會問那些總裁們,這么有效的制度敢不敢學,所有人表示,絕對不敢學。再問為什么?一個總裁推斷說:“在人家那里,員工的心理邏輯是:遲到了就要打上司,這很尷尬,要想不尷尬,只有不遲到。我們企業的員工心理邏輯是:遲到了就可以打上司耳光,我早就想打,所以,故意遲到,然后……這豈不亂套!” 很多企業不明白這個道理,今天學海爾、明天學海信、后天學微軟、再天學GE,學了十年,管理還是一團糟。就是陷入了“只學招、不練功”的誤區。 其他企業的管理經驗是招,大學教授課堂上講的方法是招,咨詢公司提供的方案也是招。所有這些招要真的管用,必須練好自己的“功”! 管理制度是招,文化理念是功。招可學,功要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