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國復材集團偶得德國風電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12:32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劉偉勛 北京報道 進入2007年,德國風力發電機葉片制造商NOI Rotortechnik GmbH(下稱NOI)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共同迎來了全新生活:他們成為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復材)的首批外籍職員,工資明顯提高,并且每年都有機會到中國工作4個月。

  這些變化源于中國復材近日剛剛完成的首次海外并購。1月6日,中國復材與NOI在京簽約,全面收購后者的風機葉片核心業務,并以此為基礎,在德國組建全資子公司SINOI有限公司。這一并購的投資額盡管只有300萬歐元,但它開創了中國本土企業收購國外風電設備公司的先河,打通了國內企業獲取海外風電核心技術的通道。

  “我們不僅獲得了德方多年積累的關鍵技術和管理經驗,更擁有了對接海外市場的橋頭堡。” 1月11日接受本報專訪時,牽頭進行收購談判的中國復材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定金說。

  獲勝幕后

  NOI的員工沒有想到,一次意外變故會讓公司面臨生存危機,而這一危機卻為曾向NOI購買技術的中國復材帶來了飛躍的機會。

  NOI成立于1998年12月,位于德國中部的北豪森(Nordhausen),總資產約1200萬歐元,鼎盛時期曾是歐洲第二大風機葉片生產商,擁有國際領先的1.5-2.3兆瓦級風機葉片技術。但2004年7月,由于一個重要股東突然撤資,NOI陷入財務困境,進而申請破產保護。

  得到NOI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并有意拍賣資產的消息后,張定金意識到,這是中國復材獲取NOI核心業務,包括關鍵技術的難得機會。

  不過對于能否獲勝,張定金當時心里并沒有底,因為中國復材2005年6月才通過購買NOI生產許可證的方式介入到風電設備領域,之前沒有進行過任何風電研發和技術儲備。與競標NOI的西班牙、美國等知名風電制造商相比,在技術、資金、經驗等方面,中國復材的優勢并不明顯。

  事實上,據知情人士介紹,歐洲的這些對手最初也沒把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復材放在眼里。在他們看來,NOI理所當然會選擇實力更強、距離更近的歐洲企業。

  “不管能否成功,我們都要試一試。”張定金說。中國復材母公司中國建材集團董事局主席宋志平也給張定金打氣:“集團全力支持,相信你們能成功。輸了也沒關系。”

  2006年6月,中國復材對NOI的收購進入到實質階段。張定金與中國復材副總經理、

連云港中復連眾董事長任桂芳多次率隊飛赴德國,與NOI的托管律師以及債權人委員會進行商談。盡管中間歷經波折,但中國復材最終贏得了勝利。

  在張定金看來,中方獲勝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通過收購之前與NOI的技術合作,以及談判中表現出來的堅韌和誠意贏得了德方認可,這一點甚至比出價還要重要。他舉例說,談判中一有“風吹草動”,中方高層就會立刻飛到德國尋求解決方案,這一點讓德方始料未及。二是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中國復材在風機葉片等復合材料產品上的專業化程度讓德方認識到,雙方合作能互相提供資源和市場。未來15年,中國的風機葉片市場需求超過200億元,這讓NOI找到了二次使用其成熟技術的廣闊舞臺。

  “這一點有些像打牌時,同一張牌可以打兩次。”張定金說。

  獲取技術新路徑

  收購NOI核心業務后,中國復材在德國注冊成立了一家名為SINOI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風機葉片的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在中國復材的戰略布局中,這家公司承載了兩個職能,一是作為中國復材拓展歐洲市場的支點,為歐洲主機制造商提供配套葉片;二是擔當中國復材的海外研發基地,為其設在連云港、內蒙古等地的國內葉片生產基地提供技術依托。

  據中國復材副總經理任桂芳介紹,以SINOI有限公司為支撐,中國復材將加速技術引進和產能擴張,力爭近期成為國產兆瓦級風機葉片的主要供應商,遠期成為全球風機葉片市場的主要供貨商。

  目前,中國復材正在建設年產1000套1.5-2.0兆瓦的風機葉片生產線,2008年將投產,遠期產能將達到3000-5000套。而在2005年6月從NOI引入技術之前,中國復材在這一領域從未涉足。

  “中國復材的這次收購不僅邁出了自身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步,也為中國風電設備企業以收購方式快速獲取海外核心技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說。

  由于起步晚,積累少,中國的風電設備企業普遍缺少核心技術。目前國內兆瓦級的風機,無論是整機還是葉片、齒輪箱等關鍵設備,大部分需要進口或依賴于國外技術。在兆瓦級葉片領域,國內只有中國復材、中航惠騰、上海玻璃鋼研究所等少數企業具有生產能力,且最初的產品設計和核心技術基本都是來自國外。

  此前,包括風機葉片生產企業在內,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引進國外技術的主要方式是購買生產許可證。這種方式企業拿到的只是生產圖紙,難以掌握核心技術,而且由于外商提價和國內企業抬價,最近兩年購買許可證的費用已經相當昂貴。

  與外商合資以及并購外企是另外兩條獲取技術的現實出路,但目前國外企業普遍堅守獨資路線,不愿與中方合資。在并購外企方面,由于風險較大且自身實力有限,在中國復材之前,國內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中國復材打通了收購的道路,以后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其他企業也可以采取海外并購的方式,不過要切忌盲目出手,也不要一哄而上。”一位業內人士說。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