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電電氣的人才磁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22:44 中國商業評論

  -文/本刊記者 周云成

  連續6年超過100%的增長,使中電電氣面臨著迷失方向的危險。而陸廷秀一手造就的人才磁場,卻將這種危險降到了最低,并為中電電氣未來的高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鎮辦小廠,到國內變壓器行業的領軍企業;從一個舉步維艱的困難企業,到與世界500強一同引領市場潮流;從一個新能源產業的“門外漢”,到全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從一個作坊式的小廠到擁有7個分公司的國家級企業集團……在短短15年的時間里,中電電氣集團書寫的是一部近乎傳奇的發展史。

  尤其是2000年以來,連續6年超過100%的增長,使中電電氣始終在加蓋新廠房、始終在培訓新員工、始終在面對新市場、始終在解決新問題。在這個不斷加速的過程中,企業家就是一部功率強大的馬達,驅動著整個企業向前突進;而企業的員工則不然——大量進入的新員工不了解企業,遲遲不能融入、遲遲不知道該干什么,部分老員工也面臨新問題,不知將要去哪里、不知將要干什么。連續多年的高速成長,既給中電電氣標示了未來的方向,也讓其面臨著迷失方向的危險。

  “行業領跑者的機遇與風險,其實系于一點,那就是有多少精英能夠為我所用。中電電氣高速成長的時候,我始終在認真地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打造屬于我們的人才磁場,盡情釋放他們潛在創造力。”對于人才的作用,中電電氣董事長陸廷秀深有感觸,“我就是全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這些年,我們企業之所以發展得好,就是因為我們吸引了一批優秀人才的加盟,并給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技術人才拓展可持續空間

  1990年,在廢墟雜草中跋涉的中電人邂逅了一位壯志難酬的數字示波器專家,他研究的具有高尖新特征的數字新產品獲得國家發明獎,亟待批量生產和投放市場,但因為沒有資金,一時還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他們千方百計找到了這位專家,誠心邀請他加盟。也就是這位專家把起步艱難的中電帶出了困境。此后,中電對人才的網羅一發而不可收。

  中低壓變壓器行業似乎并沒有什么技術門檻,一般人都認為很好做。有的變壓器企業好多年產品圖紙都沒有變更。而嘗到過技術創新甜頭的陸廷秀卻認為,要想在同質化競爭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路,技術創新將是中電電氣必須堅持的方向。

  堅持企業創新要有一支“核心團隊”,要有頂尖人才支撐。這幾年,中電電氣陸續引進200多名科技人才。要知道,絕大多數變壓器廠家的設計研發人員不會超過10個。與此同時,他們與國內知名的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方式使國內變壓器領域的一大批專家為中電所用。

  在強大的研發團隊的支持下,中電電氣把美國杜邦NOMEX紙絕緣技術消化吸收,先后應用到SRN耐高溫液浸式、SRNM.D地下式、礦用隔爆干式等系列變壓器中,以獨特的安全環保性能,填補國內空白。中電電氣用4年時間趕超了世界同類產品40年技術發展水平,而且創造出完全擁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七級溫控技術、復合絕緣技術等多項業內領先技術。技術創新的效果立竿見影,同樣的變壓器,別人的成本要12萬元,而中電電氣只需要7~8萬元。目前,中電電氣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了產品設計一年革新兩次的創新頻率。

  中電電氣的技術研發中心,被管理層形象地稱為企業發展的“

加油站”。無論資金多么緊張,每年雷打不動地向它提供占當年產值3%的研發基金。為了這個“加油站”
能源
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從涉足變壓器制造至今,中電電氣已累計投資3億元用于科研開發,平均每年有5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問世。目前,中電電氣已經具備了保持3~5年的技術優勢的慣性。高投入筑就的事業平臺,不僅讓中電電氣降低了成本,也吸引到了更多的高水平技術人才,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沖著中電電氣長期以來保持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西門子的總工程師應邀而來,出任中電電氣的總工程師。

  現任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趙建華博士,是另外一名被中電電氣吸引的世界級科學家。將陽光的能量轉換為電能,最核心的技術就是轉換率。一般而言,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每提高1%,其成本將下降7%。以往轉換效率偏低,致使太陽能發電成本較高,是通常煤炭發電價格的3~5倍。1999年,趙建華創造出了24.7%光電轉換率的世界紀錄。2004年,趙建華帶著他的技術和科學家團隊一回國,就被中電電氣“連人帶馬”引進來。為了能吸引到趙建華團隊的加盟,中電電氣打破了國家對技術入股的相關規定,出借資金給這一團隊,讓他們擁有了一個滿意的股份比例。

  他的到來,一下子使中電電氣躍居世界光伏產業的第一方陣。目前,趙建華所擁有的光伏核心技術已全部為中電電氣(南京)光伏公司所有,趙建華已用中電電氣(南京)光伏的名義,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自己研發的N型太陽能電池國家專利。目前,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08年。按照規劃,3年之內,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將達到600兆瓦,產值達到60個億!這無疑為中電電氣未來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一整套的人才戰略中,中電電氣論貢獻定報酬的分配機制體現了它的核心精神。他們長期堅持實行“三個傾斜”,即向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傾斜,向生產第一線傾斜,向勞動強度大的崗位傾斜。對為企業作出重大貢獻的給予重獎。據不完全統計,自1991年以來,集團共向1734人次授予重要貢獻獎3000萬元。

  扶上馬,送一程

  很多中電電氣員工對幾年前的那場臨陣換將仍然記憶猶新。當時,中電電氣已經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長速度,為了讓公司能夠更加適應未來的激烈競爭,中電電氣的幾位執行董事,在一夜之間退出了日常的管理工作,改任專職董事。

  此后,在陸廷秀的主導下,中電電氣重新優化了業務板塊,成立了11個公司,并面向企業內外公開招聘各個公司的總經理。目前,在中高層的管理人員中,11個總經理外地人占了7席,中層以上崗位任職的70%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志之士。

  如何才能讓這樣一群背景各異、經驗不同的中高層管理者成為未來的中流砥柱呢?陸廷秀秉持了一貫以來的謹慎作風,并沒有任其策馬狂奔。

  首先,陸廷秀在中電電氣推行起了全面預算管理,強化中高層管理者的計劃意識。每年年初,各個公司的總經理就會將各自的預算提交給公司決策層討論通過。這一年就會嚴格地按照預算執行。在中電電氣,凡事都須經過周密的預算才能執行。2004年底,在上馬光伏項目的時候,陸廷秀發現在施工中廠房周圍的圍墻沒有列入預算,立即在全公司范圍內通報了此次失誤。

  其次,每個總經理的任何一個重大決策,都需要經過相關委員會的批準。中電電氣成立了全面預算、薪酬、定編和廣告推廣等7個委員會。每個公司的重大決策都需要經過委員會的討論,而負責該公司的總經理在委員會上只是負責提出一些方案,在具體表決的時候也只有一票投票權。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和委員會制度,實際上就是要在中電電氣內部建立起一種規范的制度化管理和團隊決策機制。扶上馬,送一程。這些突擊提拔的中高層管理者,在這個過渡期擁有了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和提升自己,中電電氣也得以保持了一個穩定的高速增長。

  這種團隊協作的管理模式還體現在中電電氣的營銷上。2003年,中電電氣一次性投入4000萬元,在全國設立100多個辦事處,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以辦事處的團隊協作取代單槍匹馬的傳統供銷方式。如今,這個龐大的營銷網絡已經成為中電電氣的強大優勢,在市場上綻放著讓業內同行無法“復制”的競爭力。現在,當其他企業都在為銷售發愁的時候,中電電氣每年都會要求各地的辦事處減單——控制住銷售的速度,因為中電電氣每年100%的增長速度,是在年初就預算好了的。超出了這個速度,中電電氣內部的資源配置就會出問題,企業健康的高速成長也就會有動搖的可能。

  二度開發

  中電電氣集團一直將人才視為企業的“軟黃金”。他們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引人、育人、用人機制。因為外地員工占了一半以上,在這個成長于江蘇揚中的企業中,日常交流的語言不是揚中方言,而是普通話。在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工作交流用語則是英語。

  “人人是人才”,是中電電氣關于人才戰略的核心觀念。缺少人才不是阻礙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而是缺乏出人才的機制,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公司所要開發和使用的正是員工的長處,只要把員工的潛能發揮到最大化,無論是在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人才利用率以及公司的經濟效益上將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中電電氣還建立了在職人才儲備庫,著力進行人力資源的“二度開發”。在已有的人才體系上,逐步開展專業性、針對性較強的各類培訓,力求實現普通員工崗位成才、現有人才再插“金翅膀”的人才戰略目標。

  中電人清醒地意識到,未來企業間的競爭決不是個別或少數崗位高端人才的較量,而是全員素質的抗衡。因此,他們在全員學習培訓上不惜血本,不僅與揚中市職教中心聯辦了員工教育基地,而且與高校聯合開辦了遠程教育大專班和本科班;不僅對員工開展崗位技能培訓,而且進行企業文化、思想道德等全方位的教育。近年來,集團共有45批2000名員工接受了各類在職培訓,成功進行了人力資源的“二度開發”。

  為了留住人才,中電電氣建立起了通暢的職業發展通道:大學畢業生可以在全公司范圍內自由擇崗;員工可以直接與干部競爭上崗,干部可以不受部門約束,自由選擇想去的崗位……這一系列公司合理的競爭制度,給每個人平等的競爭舞臺,增強了員工的競爭熱情。

  能耐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中電電氣經常根據員工“績效考核”業績,選拔、吸收和提拔有相應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領導能力的干部。

  完善的培訓體系和暢通的晉升通道,讓中電電氣的員工不再抱怨沒有機會大展拳腳,而是堅信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把握機會。在員工日益高漲的學習熱潮中,中電電氣不僅吸引來了人才,還留住和培育了人才,從而塑造出了“鷹一般的個人,雁一般的團隊”。

  在中電電氣的成長過程中,一流的人才為中電創建行業先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陸廷秀所言:“過去是公司發展,員工跟著發展,現在應努力變成員工的發展,推動公司向前發展。”

  陸廷秀的穩定心得:

  領跑行業到底是機遇還是風險關鍵就在于有多少精英為我所用。在高速成長的時候,我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打造中電電氣的人才磁場,盡情釋放他們潛在的創造力。

  中電電氣什么是別人不可復制的?中電電氣人的創業激情,中電電氣人的創新意識,中電電氣人的思想軟件,是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的。我們擁有一支拖不垮,打不爛,不得勝利不罷休的鐵軍,這才是中電電氣的高速得以持續和穩定的關鍵。-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