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打開潘多拉魔盒:將反跳槽進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17:32 新浪財經

  楊靈爽

  正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企業之間的終極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時至今日,每個企業又不得承受企業人才流失之痛,而這種企業人才流失問題業已成為企業、HR的又一“心愁”!

  面對如此“心愁”,身為企業HR的業界人士,不得不與企業的“人才”們在去留問題上,擺好“八卦陣”,職場打“太極”,進行終極“斗法”。堅決把“反跳槽”之役進行到底!

  知己知彼,百戰不敗。那就讓我們在充分解析人才離職原因著手,打開人才離職之“潘多拉魔盒”。

  1、“舍”與“得”之間的失衡——“箭”在弦上!

  “舍”所指的是勞動付出,其中包括腦力、體力等各方面的付出。“得”所指的是公司所付與的酬勞,其中包括薪資、福利、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所得。

  首先,當企業所提供給員工的薪資、福利、工作環境等物質條件明顯低于其它同類行業、同類公司、同類崗位標準,那么外界的物質刺激便會成為員工的“致命誘惑”。客觀的講,薪資在某種程度可以體現一名員工專業程度和自身價值。尤其是“人才”們,本身就自視甚高,加之專業水平的遙相呼應,更是要求企業對自身的價值在薪資待遇上給予良好定位。

  其次,“舍”與“得”之間應追求“對等”,有時候企業的薪資待遇持中甚至偏高,人才依然會選擇跳槽離去。其原因還是出在薪資待遇上!站在企業的角度上,薪資待遇雖然“不薄”。但站在員工的角度上,所從事工作的難度、所提供的工作的品質、所需要的工作技巧,都無一不具有可比性。當企業說:你還想要多少錢?人才也會說:我就價值就是這個幾個錢嗎?

  2、“組織”與“個性”高速路的結點——“箭”拔弩張!

  “組織”指的是企業的大環境,其中包括企業機制、文化等。“個性”指的是員工的自身特質,其中包括性格、價值觀、社交偏好等。

  首先,企業由員工組成,其整體大環境的形成和文化也是取決他的員工。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企業中可稱之為“人才”的員工,基本都是企業之林中的“秀木”。這些可被稱之為“秀木”的員工無論是從個性還是從處事之道都是各有千秋。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并不是所有的“秀木”都愿意承受風摧之苦,也并不是所有的“秀木”都能夠苦戰到最后。最為重要的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HR們心里都清楚,憑借一身的本領他們是不愁沒處去的。

  其實,什么樣的機制塑造什么樣的員工;中國企業的風格暫時還多為老板風格。很多時候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機制“扁平化”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企業人才的“醬缸現象”。即流失的全是“精英”,留下的全是“殘渣”。這樣就使的“人才”在某種程度從能力上無法發揮自身的技術、知識、管理、專業優勢,從意愿上心灰意冷、冷眼旁觀,最后就只有“另謀高就”了。

  3、“企業”與“職業”雙重規劃背離——離弦之“箭”!

  “企業規劃”這里指的是企業對員工的規劃,其中包括崗位安排、能力培養、職務晉升等。“職業規劃”指的是員工對自身職業的規劃,其中包括職業方向、職業目標、職業曲線等。

  首先,在職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很多員工都有著一定的職業規劃。尤其是企業中的知識型、技能型、管理型的人才們,更是會懷揣著良好的職業規劃。員工在企業中工作,除了需要企業為之提供一個可發揮的平臺外,還需要企業之提供一個持續發展和提升的空間。他們看中的不單單是今天站在什么高度,更多的則是通過今天的高度下一步將可以達到什么樣的一個高度。如果今天的企業成為他的“雞肋”,別指望他們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今天的企業不能滿足其職業規劃、職業發展的要求,更是不必多講。一旦“發跡”必然“功成身退”!

  其次,通過企業的“土壤”能否培育出職業的“青松”?今天,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強調“贏”。問題的關鍵并非是“贏”。而恰恰是如何的“贏”?如果是“雙贏”那自然是偕大歡喜,如果是“單贏”恐怕就只有搞個“魚死網破、不歡而散!”了。我們不妨回頭看看,企業向員工所取的和所付予員工的、企業要求的業務量和所配備的軟硬件設施、企業所要求的業績和所提供的資源,我想就不言而喻了!

  在沒打開“潘多拉魔盒”之前我們留有許多不惑和猜想,隨著“潘多拉魔盒”的昭然天下,企業人才流失的癥結也逐步顯露。那么接下來HR們要做的也就是打好“反跳槽”反擊戰。

  1、薪資待遇—化“成本”為“資本”。

  首先,客觀的講人才在某程度也是一種商品,但卻是一種特殊、微妙的商品,在將商品打上“標簽”之前,要考慮到人的尊嚴。第一、薪資待遇最低標準是合理化、人性化。第二、薪酬設計要多樣化、多原化。第三、薪資比例要有靈活性、激勵性。這樣不但可以有效穩定住“人心”,而且還可以通過“胡蘿卜加大棒”調起人才們的“胃口”,“美味”已備好還怕“貓兒”不乖乖的送上門來嗎?當薪資成為“死水”時,員工最多只是機動的工作,他無疑將成為企業的“成本”。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通過“彈性薪資”,使員工的潛能和創造力被充分激活,那么他無疑將轉化為企業的“資本”。

  2、從源頭抓起—嚴把“招聘關”。

  要嚴把人員入司第一關“企業招聘關”。在招聘之前應從兩方面著手:一、HR應充分做好崗位分析、部門人員情況調查,且充分了解同類行業、同類企業、同類崗位人員的薪資情況。二、HR應積極準備,嚴把面試關,要從實際出發多角度的評測一個人,為企業招到“最適合的人”。人力資源講求人崗匹配,即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如果你只需要招一只能力持中、老實本分的“老黃牛”,就千萬不要招來一只能力強勁、沖擊力一流的“非洲野牛”,不然最后搞了個“雞飛蛋打”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3、尊重“個性”—化“頑石”為“玉石”。

  尊重“個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個性是是思想的外在表現。之所以有“個性”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有自己的“思想”。之所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一種“關心”。懂得尊重與包容的團隊才會有更多的隊員融入。企業與山峰一樣,欣賞山峰要通過不同的角度,才可以感受其秀美;員工是企業最好的觀眾,也是企業最好的境子,只有通過不同的反饋才可以真正的認識到自己。有時間相反的意見才是最有幫助、最有價值的意見。企業中真正的“人才”并非是“中庸”之輩,往往是一些“個性”突出的“刺頭”。允許發出不同聲音、寬容善意的過失、認同不同的個性、傾聽不同的見解,才可能化“頑石”為“玉石”。

  4、苦練內功—以“德行”感化人,以“制度”規范人,以“機制”鼓舞人。

  “德行”、“制度”、“機制”三者之間相附相承。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機制是企業的“規矩”,而“制度”與“德行”則是企業的“方圓”。規矩不變,方圓適時、適勢而變。在現在企業中建立良性競爭的機制,可以得到絕大多數的員工認可和贊同。職場也如戰場一般,誰都希望成為強者,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企業有這種可供人才展求、發揮的機制。管理可分為“管”和“理”兩方面,制度多用來“管人”,德行多用來“理人”。正所謂:攻“心”為上。先理順人才們的心態,再規范他的行為,人才自然就會跟著你的腳步走、言聽計從。得到認同才可以得到響應,而得到響應才可以“擰成一股繩”,只有“擰成一股繩”才會不離不棄!

  4、企業與人個相結合—“雙向”思考,爭取“雙贏”。

  在一家業界權威機構的調查中顯示,“沒有個人職業發展、上升空間”是員工最終選擇棄東家而去的關鍵因素,選擇這一原因的人數在參與調查的1229人中占了幾近一半的比例。此比例之大,不可不謂之“驚人”。一、面對員工越來越明顯的職業傾向性,企業也應該為自己的員工無論是從專業技能、知識結構、職務晉升、發展前景好好的規劃一下發展路線了。二、企業應加大對員工的培養。例如:針對不同員工群體需求提供一系列專業、職業、心態、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支持、鼓勵、甚至出資讓員工深造學習。企業和員工就向像天秤的兩端,大家都希望向自己那端“加量”而不是“加碼”!讓員工與企業一同發展,只有“雙贏”才會是最后的贏家!

  5、堅持離職面談—覆水可“收”。

  其實讓員工最為傷心的一件事之一,就是為企業辛苦工作了多年,在離開之際卻沒有一個人肯出面挽留一下。這無論是從情理還是從心理上都讓人感覺難以接受。某些時候,人才以離職這種方式,一方面發泄心中的不滿,另一方面只是想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還有就是想解決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誠懇的挽留就可以真的留住一些本不該流失的人才。另一方面,即使最后沒有留住,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公司方方面面的不足,及離職者本人心態的走勢。一則可用來參考改進公司制度,二則可以借此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態,對日后人員的培訓、引導、疏理都會有所幫助。

  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面對居高不下的企業人才流失率,不要只找外因,強調付出了多少,而更多則應該尋找內因,想一想自己真正給予了多少。

  其實,無論是企業中的HR亦或企業中的“人才”,在職場上都欲取“荊州”!只要職場繼續,搏奕也將繼續。那就讓我們這些企業HR們,攜手并肩將“反跳槽”進行到底!

  (稿件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