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斌
現在,許多企業都辦有企業報。這是與企業員工見面最多、也是最及時的宣傳輿論工具,應該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這是因為:
企業報直接、經常宣傳企業精神。企業在發展中為引導員工的思想、行為規范,都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了企業精神,如江淮汽車公司提出的“系統思考、團隊學習”、“制造更美好的產品、創造更美好的社會”;中聯重工公司提出的“至誠無息、博厚悠遠”,等等。這些企業精神在企業報多次刊登、反復宣傳,效果極好。辦好企業報,發揮企業報的作用,能使企業精神深入人心,成為行為規范。
企業報能結合實際介紹科技、管理知識。科技知識和管理理念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企業報都用較多的版面,介紹企業產品性能、產品質量和水平發展趨勢,介紹企業管理知識,并且刊登員工學技術、抓管理的經驗和體會。我們看到,不少企業報都設有“科技之窗”、“管理實務”、“市場信息”、“它山之石”等欄目,有的還不時介紹國內外人文景觀、旅游知識,等等。適合了企業不同層次員工的喜愛和需要。辦好企業報,對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水平能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
企業報是提煉企業文化的源泉和基礎。一張企業報,不管是半月刊還是月刊,一般都能做到:企業大事不遺漏,小事刊登有擇優。它記載了企業發展歷程,將企業報收集好,是一部很齊全的企業發展歷史資料。這不僅是編寫企業發展史、廠志的重要原始材料,也是提煉企業文化的源泉和基礎。
企業報是培育員工思想和寫作技能的園地。企業報刊登的大都是員工自己寫出的稿件。有些員工愛好寫作,但在開始階段還缺乏寫作功底,“大的報刊不敢投,都市小報用不上”。有了企業報,愛好思考和寫作的員工就有了用武之地。這對提高員工的思想水平、文字寫作水平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既然企業報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有這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就要重視起來,認真辦好。企業領導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為辦報創造必要的條件。要指派得力的干部負責辦報,發動廣大員工寫稿投稿。還要抓好讀報用報,充分發揮企業報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引導、宣傳、促進、傳播作用。
(作者系安徽省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郝幸田)
美國企業界挑戰7大制勝觀
- 月 明
最近《財星》列出七條受到挑戰的經營思維,并指出美國企業需要新的經營思維。
新舊法則對照如下:
1.經營規模
舊法則:企業規模是決定企業良好的關鍵
新法則:靈活最好,規模大而無當反而會吞噬企業
直到20世紀末,企業界還是堅持大就是好。商學院教的也是經濟規模的優勢。營收數字越高,每單位固定資產越能分得更多凈值。某公司的市值經常和公司營收相稱。
在1993年,微軟的市值首度超過IBM,雖然當年比爾蓋茨的30億元營收,不過是IBM的1/22。
大型制藥廠經常說研發費用高,但是今天小型生技公司才是風靡市場新藥的明星公司。而且,像默克、施貴寶、禮來藥廠等,雖然營收數字、獲利都遠高于新生技公司Genentech,但是股市市價仍低于Genentech。
科技演進,改變生意模式,已大幅降低經濟規模的重要性。當企業紛紛與有特色的公司進行外包、合伙、策略聯盟時,企業固定支出可挪移到其他變項,因此經濟規模可攤提固定支出的規則就不存在了。
戴爾電腦就把許多零件全部外包生產,像磁碟機、記憶體、顯示器等,而只專注于銷售、即時裝配的兩大優勢服務,讓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
2.市場地位
舊法則:做老大或老二,否則會被淘汰
新法則:找一個利基,才能創造新優勢
沒有人希望落后,但是市場領袖有很多說法。耐吉、沃爾瑪、艾克森石油當然都是市場領袖,但是市場領袖并不一定是經營的安全網。
迪士尼強力控制動畫片市場,但是當皮克斯一炮而紅的數位創新時,迪士尼的領先就不算什么。AOL美國線上既有的用戶數量雖龐大,也無法阻止Google的崛起。
相較之下,星巴克千方百計要避免龐大身軀的陷阱。
“我們從來沒有說要當市場的第一或第二,”星巴克CEO吉姆唐諾說,星巴克本身不是商標,而是一個消費的認同;比較像是一連串的聯結;從一個商品如一杯拿鐵聯結到一個地方,這地方可以無線上網,有音樂,可以約朋友見面。“我們不斷移動、變形、嘗試新的事物。重要的是,你是顧客選擇的公司。”吉姆唐諾說。
3.服務對象
舊法則:股東權益法則
新法則:顧客是王法則
每次問任何一個CEO顧客的重要性時,都是千篇一律重要無比。但是,事實上是,顧客經常被犧牲。Bain&Co.的研究指出,有八成CEO自認客服周到,但是只有8%的顧客同意這看法,相差10倍。同一研究也指出,平均4年,企業就會流失一半的顧客。
話雖如此,也有一些顛覆產業規則的企業,例如:蘋果電腦和制藥業Genentech,是真正走在顧客需求的前端,在消費者還沒有理解到之前,就發明iPod這些產品來讓他們驚喜。
4.企業文化
舊法則:要精悍、精實
新法則:向外看,不要向內看
1995年,在威爾遜強力主導導入六個標準差后,1996年通用電器集團的毛利為14.8%,到了2000年毛利則提高到18.9%。成效卓著,吸引一堆公司跟著導入六個標準差。
六個標準差最大的毛病之一是對現有制程定義很狹義,無法給出空間或新想法。所有人力全部綁在每百萬片只有3.4片出錯的高精度、低誤差,沒有人想新產品或突破性的科技。
所有人都“向內看”。一個向內看的文化,最容易讓企業陷入險境。好比,分類廣告產業新競爭者Craigslist把地方報紙的分類廣告搶光了,而VolP(網路電話)幾乎讓電話變成不要錢了。
“資訊的易得,還有主要市場的開放已經是爆炸性的發展。”《創新者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作者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說,“現在我們是和幾百萬個中國和印度工程師競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浪費得起只往內看、只顧自己,往外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5.員工雇用
舊法則:將員工分級,只重用A級員工
新法則:雇用狂熱的員工
在威爾遜時期,通用電器員工分極為A、B、C,C級員工會被無情砍掉。正如同“我們是A級公司,只要A級員工。不要浪費時間把C級變成B級,直接淘汰”,1997年威爾遜接受專訪時指出。
然而,根據2002年紐澤西州立Rutgers大學和康州大學研究,員工普遍不相信主管,58%員工相信主管把個人利益放在公司利益之前,僅有33%員工相信主管會奉行維護公司最高利益的原則。
把員工分級,其實弊大于利。因為惡性競爭,反而劣幣驅逐良幣。而當企業要轉型時,能否充分運用員工所長,往往是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過去威爾遜利用人性本惡的競爭本能,甚至鼓勵員工惡性競爭,像玩“大風吹”,讓大家避免滑落到最后10%而被開除,但終究有人會被開除,這樣的制度實在不足取。
蘋果電腦賈伯斯(Steve Jobs)也強調:蘋果電腦只雇用工作狂熱的人。
至于通用電器,還是持續評比人才,只是多了一個新制度:紅燈、黃燈和綠燈,重點包括:主管的五項領導特質,員工只和自己比,而不用和其他人比。伊梅爾特現在不談通用電器每年刷掉10%C級員工的舊政策,反而強調建立團隊。
6.CEO選擇
舊法則:雇用有領袖魁力的CEO
新法則:雇用勇敢的CEO
當1980年“威爾遜典范”大興、各大公司的大股東開始強勢主導的,各公司董事會的應變措施就是不斷換CEO。
CEO為了求生存,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這個時代的CEO所用的四大手段:壓編成本、靈巧使用財務、會計的決策,或運用并購快速壯大營業額等,并沒有真正維持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鐵證就是:一項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針對157家公司,1990年代透過購并手段壯大者,發現只有12%實質比同業成長快速,而其中只有七家公司的營收獲利,高于整個產業的平均,可見CEO用購并的手段沒有實效。
如果說當年的明星CEO需要聚光燈力捧,今天的CEO就需要剛強的內在來自我心理建設。
波士頓顧問集團去年針對940位CEO做調查,發現不到一半的CEO對投注龐大的研發經費后,所得的營收成長感到滿意。連研發投資這么“正當”的經營策略,回收都不理想了,今天的CEO真是處境艱辛。
7.永續經營
舊法則:尊敬實力
新法則:尊敬靈魂
企業擁抱社會責任的大趨勢,儼然成形。所謂善盡社會責任,當然不只揭露公司董事監事、高階經理人的酬勞,或符合最基本的環保法規這么簡單。
這年頭,企業開始講究所謂的“企業的靈魂”——對社會的貢獻,而所謂的靈魂,其實就是決定該企業永續發展的方式。
為了堅持企業靈魂的純潔,CEO要不怕基金經理人或各類投資人的施壓,而是要永續經營,避免飲鳩止渴,包上“殺雞取蛋”式的、立即有股利可派發的糖衣。
當然像Genentech這樣快速成長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是容易對華爾街嗆聲的,因為它的股價表現好。
但是這也彰顯了一個結構性問題:其他不像Genentech那么亮麗的廣大美國企業執行長,是否具備足夠的勇氣去對抗當前短視急于獲利的趨勢,堅持投資未來?
時空不同,企業典范沒有絕對
鉆研“企業策略管理”領域30年的政大企管所教授司徒達賢認為,“所有經營法則都有例外,也都有不同的適應狀況,因此無論是舊或新‘法則’都沒有什么好說的。”
司徒達賢認為,無論是正方或是反方,辯論的都是局部,都不應武斷地列為企業經營的鐵律。
過去經營的金科玉律已經過時。《財星》發現,昔日奉行“威爾遜典范”的所謂“規模超大”的贏家,近年來都表現平平:像是可口可樂、花旗銀行相信“數大就是美”,以為透過企業購并、搶占龍頭地位,就一定是高股價的保證。
但是從實際上的數據卻發現,大而無當,購并后不善經營,反而是累贅。如惠普購并康柏,導致CEO菲奧莉娜下臺,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相形之下,小而靈活,小而穩占基利,才是美。大型藥廠經常說研發費用高,但是今天小型生技公司才是美國華爾街股市的明星。
面對經營環境遠比上世紀80年代威爾遜時期艱難的新時代CEO,能否發展出自己的新時代管理圣經,各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