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垚霞
天生具有散財性格的蒙牛集團(下稱“蒙!)董事長牛根生,以及他所領導的企業做公益事業,本不是件稀罕事。但是牛根生作為一個企業家,能有將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的勇氣,還是足以讓人驚嘆、甚至佩服的。這在全球,似乎都是絕無僅有。
2005年1月12日,“老牛專項基金”宣告成立,作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牛根生宣布將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目的是利用所捐股份每年產生出的紅利資助公益事業。此舉一出,全社會為之嘩然,“做秀”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而在短短一年之后,牛根生再次于2006年2月將自己在蒙牛集團2%的股權轉到了“老牛專項基金”的賬戶上,人們的反應開始歸于平靜。畢竟這已經是老!奥憔琛焙蟮牡诙未笮途柚。
其實早在伊利做副總裁的16年間,老牛就有過多次慷慨解囊的經歷。對于崇尚“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以及“富貴不過三”的老牛來說,只是這兩次的捐贈似乎執行得更為堅決、徹底。
在牛根生看來,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只有全面履行經濟、法律和道德這三大義務,才能構成企業社會責任的完整結構。因此在蒙牛成立之初,老牛就為其植入了社會責任的基因。蒙牛的公益行動,既為企業樹立了品牌形象,也促進了產品的銷售。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蒙牛就從排名后幾位的企業,一躍成為全國乳業最強勢的領軍品牌。同時在世界范圍內創造了三項世界紀錄:液態奶銷量居全球第一、增長速度位于全球乳業第一、特侖蘇奪得全球乳業最高獎“產品創新獎”。
就在前段時間,牛根生和比爾·蓋茨基金以及李嘉誠基金商談了合作事宜,也見了洛克菲勒的基金管理人。“他們的基金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而我們卻剛剛成立。通過交流可以了解他們曾經走過的彎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正是借鑒了比爾·蓋茨基金、洛克菲勒基金及李嘉誠基金的成功操作模式,今年11月,在“老牛專項基金”一屆二次理事會上,蒙牛集團將原來的基金章程做了修改,拓寬了基金的籌資渠道,開始吸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公益捐款。救助范圍也由原來的“立足蒙牛、面向中國奶業”,擴大到了“面向全社會的醫療事業和教育事業”。
“‘老牛專項基金’建立后,很多社會人士紛紛提出捐款要求。最終我們決定吸納這些資金,由于基金來源的多元化,相應地,我們在使用上也進行了多元化。”牛根生說。
而按照蒙牛目前的股價和今年1月的平均市值來計算,牛根生裸捐股份的市值已突破25億元,第二次捐出的股份市值約為2.4億元,二者合計接近30億元。老牛堅信,今后捐股所產生的紅利會源源不斷地進入“老牛專項基金”!半S著蒙牛事業的發展,這個資金肯定會‘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