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高建華《笑著離開惠普》
締造真正沁入骨髓的企業文化,關鍵何在?持久實現人性化管理,要害何在?當一種文化終于落地開花之后,誰來捍衛?《笑著離開惠普》從感性與理性兩方面相得益彰,令你折服,引你思索……
本刊記者 楊 光
幾年來,知名外企的離職經理人提筆著書并不鮮見。
但惟有這一本,令我震撼。
雖然我與作者高建華是熟識的老朋友,也了解他作為惠普元老對“惠普之道”的真摯感情,但當我捧讀此書時,卻仍然不得不這樣感慨。
文化貴在于“信”!
我用震撼這個詞,絕非聳人聽聞。在現實里,一個組織的文化,如果能從行為層面基本杜絕員工做“大壞事”,已屬難能可貴。但能像“惠普之道”這樣如此感性同時又如此理性地沁入一個下屬分支機構員工的骨髓,乃至烙印一生、留戀一生,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這里提一個生活細節可堪佐證,那就是高建華的電子信箱。當我們普通人一般在@前面都是羅列拼音和數字時,他卻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了“-hp”。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做,他也不能從中獲得什么利益,但是我相信所有朋友都能理解:如果一個組織,能做到讓員工離職之后,還能把組織的名稱自覺自愿地長久設置在自己的信箱地址里,和自己的名字一起相生相伴,那這個組織該是多么偉大!這個組織的領導人該是多么幸福!
不止如此,我采訪過高建華幾次,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他回憶起老惠普的氣氛時,臉上那種如數家珍的興奮,那種無限留戀的真摯,以及……那種時過境遷的遺憾,甚至幾分憤懣……而每當他提到兩位老創業者,不夸張地說,我會有一種錯覺,好像他在回憶自己的父親。
那么,是什么能使一名中國員工如此發自內心地推崇源自美國的“惠普之道”?要探討這個答案,我想首先提出一個命題:天下最難得的一個字是什么?也許有人會說是“度”。有道理,但我不能茍同。因為它只是最“難”的,但不是最“難得”的。
最難得的,是“信”。
一個人,一個思想,一個組織,能讓人“信”,其實是最基本的,但又恰恰是最難得的。這一個字里,包含了“認知”、“認同”、“執行”、“傳播”乃至“捍衛”。我們常說“千金難買一個愿意”,而“愿意”的前提,恰恰是發自內心的篤信!
我們做企業文化,最根本的就應該圍繞“信”來不斷實踐,從而使員工發自內心地相信你的文化!而惠普,特別是老惠普,這方面不僅令人敬佩,甚至讓人心向往之!而惠普的“信”,則是以員工進入惠普獲得信任為起點,又以員工離開惠普報之以信任為終點。
那么,如何能夠建立“信”呢?我始終認為:要讓大家信,就要讓大家“服”,而要讓大家“服”,老板就要首先表現出“誠”!而惠普兩位創始人,以及大批老惠普的管理者(書中多有列舉),用滲透巨細的事實,用逆順不變的原則,有力地詮釋了這一點。
笑容背后的嚴厲!
這本書留給讀者最突出的一個印象,恐怕就是老惠普的人性化管理。但是我相信大家閱讀時并不會覺得作者是夢想桃花源的陶淵明,而是非常切實的。這除了因為書中詳細介紹了老惠普如何在制度上與實踐中給予充分的保障與引導之外,還在于支撐貫穿本書的笑容與溫馨的基礎,也是支撐“信”字的基礎,恰恰是一個很冷酷但卻很重要的單詞,那就是“開除”!
本書在闡述人本理念的保障時,多次出現了這個詞。為什么?我相信:沒有嚴厲的懲罰制度的執行,人性化管理就是一廂情愿的夢話,就一定會被人性中天然存在的“惡”沖得千瘡百孔。
這說來容易。但在我們現實中,最終因為文化與價值觀,卻不是因為業績而被開除的,又有多少呢?或說,又有多少組織能在作這個決策時從不妥協,從不選擇大事化小、文過飾非呢?
我想更致命的,還不在于不果斷而縱容了惡勢力的存在,而在于它使得管理者在自知手軟之后,在管理中也選擇不再信任員工!換句話說,是用事前的不信任,來換取規避事后嚴懲員工的尷尬。于是結果,一方面“惡”被縱容,另一方面“善”被扼殺;于是最終,整個組織死水一潭,得過且過。
所以,當我們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的同時,不要忘記當員工觸碰了企業文化的信任底線時,萬不可姑息。有了“嚴”,“慈”才能長久。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一點。
誰來捍衛經典?
本書多次提到了一個時間副詞,那就是“在卡莉上臺以前,一直……”。
這使得人們在為“惠普之道”而倍感溫暖時,同時也不由產生一絲涼意——這個令人敬佩與向往的文化,已如初春冰雪,正在消融褪色,變得不倫不類……曾幾何時,新惠普似乎失去了自信,同時失去了方向。
2005年卡莉下臺時我就有一個深深的疑問,在讀完這本書之后,這個問號變得更大了,那就是:誰來為“惠普之道”這樣一個公認的經典企業文化負責?
如今,資本市場的話語權幾乎達到了可以呼風喚雨的程度。但很顯然,用腳投票的投資家是不會對一個企業的文化與個性感興趣的。而事實上,老惠普的輝煌,也不能不歸功于兩位創業者面對資本鼓噪時的我自巋然。與之相反,當一家優秀企業因順從資本意志而失去靈魂、走向平庸時,資本卻無需擔負任何責任。
然而,這是我們人類的損失。
誠如近來我們開始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惠普之道”作為人類的一個商業文化經典,理應被我們保存下來!高建華這本書,恰有“搶救性挖掘”的意味,它能讓人們切身體會:純正的“惠普之道”是什么樣子,不至于“失傳”……但這還不夠,“惠普之道”不應該只存在于書本與回憶,它應該以一種生命體延續下去!
那么,誰來捍衛惠普之道?誰來對一個企業的文化個性給予應有的尊重,并擔負最終的責任?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命題。
(本刊注:《笑著離開惠普》一書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本書作者系原中國惠普首席知識官(CK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