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企業文化 > 正文
 

新硅谷夢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7日 21:15 周末畫報財富版

  - 采訪:尹茹 部分攝影:漠予

  在“產官學研”的創新機制下,林垂宙正在規劃一個珠江三角區的“硅谷”。

  人物--林垂宙博士:中華南沙科技企業有限公司總裁、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資深顧問。曾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科技獎,美國CIE杰出成就獎以及Drexel 大學工業領導獎。最新的夢
想是用創新的機制建立珠江三角區的“硅谷”。

  如果不是因為霍英東,林垂宙三年前從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職位上退下來之后,就準備無憂無慮地頤養天年了。但是,這位香港富商提的條件太好了:他提供8億基金,科技部和廣州市政府提供中央和本地的政策支持,在廣州南沙區建立一個培養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的科技園,現在這里需要一個操盤手。

  林垂宙毫不猶豫地放棄退休的想法,能把多年來形成的一套“如何建立創新機制”理論實踐出“真知”,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

  中國還需要一個“硅谷”嗎?在全中國城市都在爭建高科技國際化大都市的狂熱氣氛下,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在林垂宙看來,至少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需要一個。

  過去二三十年,珠三角地區積累了良好的工業和貿易基礎。珠三角和香港組成的“前店后廠”架構,令這個地區的外銷產值占中國的1/3,綜合經濟力量幾乎相當于

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規模。如果加上香港在自由經濟、人才教育、法律機制等方面的種種優勢,這個地方的經濟重鎮地位極難取代。

  “前店后廠”的牢固關系曾給珠三角和香港帶來了空前的繁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瓶頸問題出現了:珠三角生產的產品使用價值低,技術含量不高;香港主要以貿易為主,也缺乏技術含量,發展的后勁不足。雙方政府都意識到只有通過重新調整彼此間的關系,在生產供應價值鏈里重新定位,才能謀求長遠的發展。

  突破口似乎很簡單:在珠三角地區的腹地建立一個科技研發核心區域,覆蓋這一整片區域。循此思路,廣州南沙就成了不二之選。

  以廣州南沙區為圓心,60公里為半徑,恰好覆蓋了整個珠三角地區的重要網點,更何況南沙還有直通香港國際機場的海港碼頭。最近,廣州市政府將南沙獨立成區,賦予更多的權利和智能。因此把南沙當作發展高科技的試驗田簡直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條件。

  此刻,在科技研究領域享有盛名的林垂宙眾望所歸成為南沙科技園的操盤手。他開出一劑良方:在南沙建立“產官學研”的聯動新機制。讓產業界、政府、學校、研究單位四個成員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把科技研究產業化最有效地推動起來。

  林垂宙認為,以前的弊端是大學、研究機構和產業界沒有掛鉤,彼此脫節。學術界研究出來的成果,產業界沒有用;產業界的需求,研究機構不了解。研究機構埋頭研究理論,忽略了應用性方面的研發。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各自職能不明確。政府對產業界的需求也不了解,以生產電腦為例,臺灣、新加坡的所得稅是零,而香港是16%,香港因此喪失了在這方面的

競爭力。“產官學研”四方面的各自為政,讓珠三角以及香港整個產業界的后續發展乏力。

  而林垂宙推崇備至的創新機制道理很簡單:從科技研發到商業化生產應用的優化過程。這個過程中,首先是把由學院主導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科研的方向是“高、精、尖”,而商品化的方向是由市場和利潤主導,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轉變成產品和市場,中間必須有技術的轉化,而研究機構則專注于應用性的實踐,開發新產品和示范生產等過程。兩者共同解決產業界遇到的新難題。同時,還要給產業界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政府與產業界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參與但不干預,有風險基金的支持,有充足的人才,有好的制度、法律。這樣產官學研四個方面在良好創新體制下有適度的配合,適度的互動,不能完全分開,也不能完全重合。這就是林垂宙為高科技產業界規劃的伊甸園。

  如今這個伊甸園已經初具規模,園區總規劃占地達250公頃,分三期進行建設。目前已完成首期投資3億元。南沙信息科技園將發展為一個現代化的科技文化中心、產業升級技術中心以及人才集聚和技術研發推廣中心,目前已經進園落戶的有香港科技大學微電子封裝院、香港科技大學嵌入式系統設計院、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等20個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并已經成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

  為了帶動南沙的科研氣氛,林垂宙還將召開歷時兩年的高水平的專題論壇,分別就資訊、

能源、生物醫學、環保、國際化、材料、制造、商業、自然災害、人口十大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產官學研四個方面,都將邀請專家參與討論。每一期論壇均有評估報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交由政府有關部門,并由南沙信息科技園跟進落實。2月24日,第一大論壇就將開鑼,這次的論壇將圍繞IT產業的話題展開。

  50年前美國的硅谷;20年前臺灣的新竹;10年前北京的中關村都是通過前瞻性政策、成功的產業化、優良的創新機制而成功發展起來的。給南沙科技園15年左右的時間,它的前途不可限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