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企業并購 > 正文
 

握好國際并購雙刃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5日 18:09 《經理人》

  中國收購者與他們的西方競爭者相比,要贏得國際接管戰役更為困難

  文/Jim Hemerling

  最近兩年,中國公司在世界并購舞臺上異軍突起。其中兩宗技術類并購案最引人矚目—— 2004年,TCL和法國的湯姆遜聯手組建了一個制造和銷售電視機的合資企業;2005年初
,聯想收購了IBM個人電腦業務。這些并購案清晰地表明,中國企業希望改變自身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過去的20年中,中國企業主要在高速增長的國內市場積累資本,同時向海外客戶提供部件或最終產品。 中國企業現在已經希望能在全球范圍內參與競爭,而并購無疑是為達到這一目標而日益普遍被采用的方法。

  驅動因素與未來潛力

  驅動中國企業國際并購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首先,除了發展國內領先企業并使之參與全球競爭之外,中國還對自然資源很有興趣。其次,扮演“挑戰者”角色的企業希望能通過收購以跳出日漸批量化的本地市場,獲得新的市場、品牌和海外銷售能力。第三,目前有日益充足的交易供應。不夠吸引人的財務報表、表現不是最突出的機構、日漸落后的市場地位以及總體上日漸充滿挑戰性的市場環境,都使得退出市場成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國外企業的這個業務單元擁有多項專利、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和銷售渠道,這將對中國企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如果利用GDP或外貿額來推算一個經濟體對外并購的潛力,中國的并購活動在達到美國或英國之前,還能增長10倍以上。

  挑戰與成功

  中國企業在收購和整合國外公司時常常會遇到一些挑戰:他們往往缺乏一個清晰的全球化戰略;對于目標所在市場的消費者、競爭對手、分銷渠道結構和政策環境,他們很少有深刻的認識;他們尚未發展形成富有經驗的并購能力,例如談判經驗、對目標的評價工具,以及并購之后如何整合成為一個全球的企業;他們必須克服文化障礙;他們所進行的交易是極富挑戰性的,目標企業可能處于虧損甚至已經破產;要在不同的市場中管理一系列業務,中國企業相對缺乏經驗;收購的最大價值往往來自實現協同效應,而中國企業從中得到的收益相對較少,他們很少擁有最佳的運營模式,但也很難從收購目標那里直接借鑒吸收這方面的經驗,同時他們也不善于撤銷聯合運營中的重復部門和過程。

  從最近幾次嘗試中能夠看到,中國收購者與他們的西方競爭者相比,要贏得國際接管戰役將更為困難。潛在的原因往往是政治。很多西方人對此還沒有做好準備,例如將他們國家的自然資源讓給一個來自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公司。他們還擔心,如果收購者是低成本的中國企業而非西方企業,那么原企業員工被解雇的可能性將更大。而當收購者必須將生產轉移到低成本國家來降低生產成本時,解雇工人是難以避免的。然而事實上與來自其他國家的收購者相比,中國企業縮減的工作機會可能更少。因為他們與西方競爭對手的生產重疊度往往較少。另外,和西方收購者相比,銷售網絡和研發力量對中國企業具有更大的價值。西方收購者若已經建立了生產、研發和銷售渠道,那么勢必將解雇更多被收購企業的員工。

  根據這些觀察,我們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對外收購有著不同尋常的優異表現:大多數交易在宣告后的第一年內就創造了價值。而且,在中國的并購案中,那些不依賴于集成協同的并購與有高度整合需求的并購相比,往往進展更為順利。

  國際并購需謹慎

  盡管并購正在日益成為中國企業重要的競爭武器,然而并購也是把雙刃劍。中國公司在積極爭取通過并購向國際市場擴張時應當遵循以下建議:

  1. 要為全球化建立清晰的戰略,對收購的作用有明確的認識。

  2. 要循序漸進。首先開始有機的擴張,以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場,同時建立或取得并購能力。

  3. 對不太明顯的事項應給予特別的重視。

知識產權、勞工法以及環境標準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但卻能夠成為交易的破壞者。

  4. 建立雙贏的交易結構,讓賣方也希望合并實體能獲得成功。

  5. 對管理中的文化差異保持敏感。

  6. 建立新的“組織制度”,保留目標組織中的關鍵人物,并讓他們成為你的同盟。

  7. 定義并溝通清晰的協同目標—— 并遵循這些目標。

  8. 積極地推動整合過程,盡早并實際地處理問題。讓組織停留在不穩定的過渡狀態中沒有任何好處。

  Jim Hemerling系波士頓咨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董事。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