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企業并購 > 正文
 

謹防外資并購中的壟斷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9:55 新京報

  外資并購的發展趨勢及其對中國民族經濟健康發展的影響歷來都是一個嚴峻的話題。據2月27日最新一期的《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世界機械工業巨頭,世界500強排名77位的卡特彼勒公司強勢介入中國機械工業行業,國內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均被列入收購名單,其稱霸中國機械工業市場,將中國企業作為生產基地納入其全球產業鏈的野心昭然若揭。

  事實上這樣的案例早已存在,在德國博世公司收購我國油嘴油泵行業的排頭企業——
—江蘇無錫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國的油嘴油泵行業幾乎全部被跨國公司并購、控股,多年苦心經營的技術中心也被撤銷、合并。

  不同以往的合資或新建企業形式,此輪外資并購的突出特點是采用股權合并的形式,強勢介入,要求絕對控股,擁有并限制中國品牌,拒絕

不良資產,全面確立在中國相關行業的壟斷地位,并使中國企業成為其全球戰略下的制造業基地。

  跨國企業之所以能夠以如此直接強悍的姿態進入中國市場,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是從跨國企業本身的利益訴求來看,大部分外資進入中國初期因生產成本、銷售渠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并未在短期內迅速占領市場,如上文所提及的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國市場僅有不足5%的市場占有率。隨著中國加入WTO保護期的終結,外資進入的限制逐漸解除,外資與內資、外資與外資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因而搶占市場,尤其是壟斷行業成為跨國企業的現實選擇。而快速實現這一目標手段無疑是并購。

  二是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片面強調GDP、引資額等經濟數據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助長了地方政府支持并購的情緒。跨國企業并購地方國有、甚至是民營企業不僅為地方政府解決了擴大招商引資的難題,同時也為解決地方國有企業改制、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和社會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更何況跨國企業在資金實力、品牌優勢和管理經驗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

  然而,地方政府和跨國企業的雙贏并不意味著從全局來看這就是一個最優策略。跨國企業壟斷某個行業所涉及的并不僅僅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其主要影響的應該是整個中國民族經濟的健康發展,外資所追求的壟斷化和獨資化對中國民族經濟發展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試想如果三星、LG僅僅是某個跨國公司在亞洲的制造中心,那么即使其發展再迅速、所獲利潤再豐厚,也不過是跨國公司的成就,而與韓國無關,今日韓國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及所受他國矚目的程度也將大大遜色;不能堅持獨立民族經濟地位的案例很多,如南美國家盲目向外資開放所有領域,在經歷了短暫的繁榮之后,即發生產業空心化、本國貨幣貶值等一系列經濟問題。畢竟跨國企業進入是為了圖利,而非植根于本國經濟。一旦自身的產業優勢消失或被他國取代,則跨國企業亦會通過犧牲產業鏈的部分來保全整體。

  此外,以行業壟斷為目標的跨國企業并購無疑只是將國有制的壟斷轉變為外資的壟斷,其壟斷的本質并未改變。從某種角度來看,跨國企業的品牌、技術和管理優勢甚至是加強其壟斷地位,因為外來競爭者的進入門檻被大幅地提高了。這樣的壟斷地位最終必然會威脅到消費者的利益。國外相關的《反壟斷法》對此均有明確的規定,如美國國會在近期提出要加強對外資并購行為是否威脅國家安全的評估,并為此立法。而我國雖在2003年出臺了《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首次對并購導致過度集中的審查問題作出了規定,提出防止外資并購造成市場過度集中。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將審查制變為了備案制,從未出現過運用法律禁止合并的案例。

  跨國企業的并購必須被限制在合理的區域內,既有利于促進良性競爭,同時也有利于中國民族經濟的健康成長。

  陸志明 (

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