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俠原
《道德經》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道德經》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
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段話的意思是墊起腳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穩;邁著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遠;經常自我表現反而名聲大不起來,經常自我夸耀反而沒有功勞,自以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認可并獲得尊重。用“道”去衡量這些行為,可以說都是多余無用的,大家都討厭這些行為,所以懂得規律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進行形象的比喻,說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這些輕浮、急躁的舉動都是違反自然法則的,都會短暫而不能持久。
在古人的文章里,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極其形象的比喻,如《韓非子》中的“刻舟求劍”,《詩經》中的“碩鼠”篇。通過簡單而形象的比喻來闡明深邃的哲理,是中國古人的一貫作風。老子更是如此,通過“墊起腳尖”和“大跨步地行走”來說明冒進和不知守弱的缺陷。“企”,究其字面意思,就是墊著腳尖不斷向前發展,希望、盼望的意思。那么“企業”也就可以理解為墊起腳尖正在做著的事情、事業、產業。這樣墊起腳尖,能站多久呢?除非是練過功夫的人可能會站得長一點,其他人是難以長久立足的。
我們翻開古今中外的企業史,有多少企業是毀在擴張策略上的,能夠留存下來的一定是深諳勞逸結合這一道理的企業。任何企業,當遇到自身發展的問題時,首先就是放下腳跟,收縮戰線。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穩當,然后才是在穩健發展的基礎之上前進。
跨著大步走路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能偶爾為之。如果你非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遠路,那只能是自取顛沛之道。因此,老子用人生最常見的兩大錯誤行為來說明企業或個人好高騖遠、自狂自大的后果。“企者”為好高,老想和巨人比高低,而忘記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跨者”為騖遠,老想跑得比別人快一些,而忘記了自己的專業和目標。如果把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都沒有做好,偏要不切實際的向更高更遠的方向去努力,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毀。老子進而導出了“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的四不道理。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人類的通病。一個企業,作為企業家人格的一種衍生組織,自然也擬人化具備了這些通病。企業作為一群人的組織,就具備了人性的劣根和弱點,能夠克服這種人性的劣根和弱點,企業就能夠生存得很好。一個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往往不在外部,而在于自己的內部。
喬致庸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商人,其個人財富甚至遠遠高于當時的清政府。他深知經商的秘訣就是“人棄我取”和“物以稀為貴”,他認為自己能夠成功的關鍵就是踏踏實實做事情,做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讓人們認可喬家的品牌,信任喬家的品牌。最后,當自己面對功名利祿,始終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懂得舍得,所以不會急躁冒進,自我炫耀,自以為是,反而成就了他“匯通天下”的夢想。中國富翁的代名詞“陶朱公”也是同樣的成功規律,功成名就身退,反而贏得了民心、民意、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