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明了神奇藥物之后的110年里,拜耳如何通過一次次的市場營銷把這款藥品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又通過專利與商標把這款商品的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文|CBN記者 張晶
對拜耳先靈醫藥公司最重要的產品之一—阿司匹林的效用紛爭又有了新說法。2009年5月10日,美國對2002年發布的《阿司匹林使用指南》作出修訂,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新觀點:性別與藥效相關—對于男性,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更有效,對女性預防卒中(中風)更有效;另外一個是:小劑量阿司匹林同樣有效,并且更加安全。
這對一心想挖掘阿司匹林潛力的拜耳公司來說是個不小的好消息。2008年底,他們在美國剛被FDA(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警告鬧了個灰頭土臉。當時,拜耳在新產品的標簽上稱,兩種新的阿司匹林非處方藥物可以降低心臟疾病風險和女性骨質疏松癥。FDA則稱兩種藥物的新功能未經批準,屬于違規銷售。
這種從3500年前“柳樹皮可以止痛”發展而來的藥物與青霉素、安定并稱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幾乎每一次人類出現新的重大疾病,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就會被發現,并被迅速大規模推廣。因發現阿司匹林作用機理而獲得1982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約翰?瓦內爵士說:“盡管阿司匹林是一種古老的藥物,但我們每天都可能在它身上發現新的東西”。
《阿司匹林的妙用》的作者Eric Metcalf聲稱:“每天一片阿司匹林,讓你遠離醫生。”他在書中探討了阿司匹林在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帕金森、骨質疏松癥等病癥的預防和治療中的最新醫學進展。到2007年,應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已經和兒童時期免疫、戒煙預防措施一起,成為2007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推薦的首要醫學預防措施。難怪拜耳公司前主席巴克馬得意地說,每天服食兩粒阿司匹林差不多已經成為美國的傳統。
110年的歷史足以讓人看清楚,至少有兩個原因促 進了作為商品的阿司匹林的暢銷:售價低廉以及拜耳公司的有力推動。阿司匹林的新用處總是不斷被發現,但要證實這些額外效用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要變成商品銷售則更加復雜。110年來,拜耳公司要做的就是,通過一次次的市場營銷把這款藥品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再通過專利與商標把這款商品的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發明專利申請被通過,商品專利號為36433。阿司匹林開始在位于德國伍珀塔爾的埃爾伯福特工廠生產。四年以前,它的發明者、29歲的德國化學家菲利克斯?霍夫曼接到導師的通知,讓他停止手頭對煤焦油的研究,開始專攻一種藥物—改進水楊酸,制造一種穩定的副作用更小的解熱鎮痛藥。
霍夫曼這個藥物并不陌生,這東西也不是什么新發明。但他需要改造這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物,使它從一個土方子變成一種商業化的藥物。很早的時候,霍夫曼飽受風濕之痛的父親就服用水楊酸解熱鎮痛,只是它引起的嘔吐和胃部不適讓人難以忍受。他父親早就在問他能否找到一種辦法,讓水楊酸既能達成藥效,又不要這么大的副作用。
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論文,終于找到了一種方法,生產出穩定又副作用較小的乙酰水楊酸(ASA,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比其他產品研發人員幸運的是,他背后有一家強大的公司。
作為一家傳統的生產染料的公司,拜耳已經長時間銷售停滯,招收了大量高學歷的人才卻沒有開發出新產品。然而研發染料的一種副產品“對硝基苯”卻被拜耳的研究人員轉化成為乙酰氧乙苯胺,取名非那西汀(現為復方阿司匹林成分之一)。這種解熱鎮痛新藥上市之后,恰逢第二年流行性感冒在北半球蔓延,英意法俄美患者服用非那西汀,拜耳公司便財源滾滾。因此,拜耳決定將解熱鎮痛藥作為自己醫藥部門的研發重點。
拜耳做了其它制藥公司不屑于做的兩件事情,一是為化學品乙酰水楊酸取了個商標名“阿司匹林”,二是為其生產過程在很多國家注冊了專利權。
當時醫藥公司對藥物的命名多直接沿用化學名,而拜耳公司將乙酰水楊酸命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其中A代表這種物質中含有醋酸基,spir是植物繡線菊spiraea的前4個字母(繡線菊提取物有助于消除阿司匹林的副作用),in則是拜耳公司特有的在一種藥名上加的后綴,代表該公司為這個藥物的唯一生產商。
拜耳在為阿司匹林申請專利時,也獲得了美國境內17年間對全部乙酰水楊酸生產的合法控制權。這意味著拜耳能夠在特定時期內控制某種物品的生產。拜耳緊緊抓住這個機會,拼命將阿司匹林同拜耳聯系在一起。
即便拜耳公司擁有阿司匹林的專利權,仍然受到走私和假藥的困擾。20世紀早期,全球約有1000個公司仿制阿司匹林。拜耳公司想盡辦法將專利方面的損失從商標上找回來。它們把在美國生產的阿司匹林制成片劑,每個藥片上印上拜耳的十字標記,再把藥片裝入包裝盒。1916年秋,美國各地報紙上出現了阿司匹林的廣告,一盒阿司匹林的照片上方寫著一行大字:“拜耳。阿司匹林片。”下面寫道:“每一盒每一片真阿司匹林上的‘拜耳十字’保護你不受一切偽造品和代替品的蒙混。”拜耳努力使消費者將“拜耳”與“阿司匹林”聯系起來,讓他們一有頭痛腦熱第一反應就是自己需要阿司匹林,拜耳的阿司匹林。
當時只要是醫生能夠認可一種藥物,藥物便能夠暢銷。所以,拜耳選擇向學術界和醫學界而非大眾營銷。前面幾年,拜耳甚至沒有向公眾做藥物廣告。他們只是在醫學雜志上登廣告,以及向醫院和醫科教授寄送免費的阿司匹林樣品,用這樣的方法逐步在醫生和教授這樣的專業人員中建立阿司匹林的影響力。
在那個年代,醫生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藥品穩定副作用又較小,便足以得到醫生認可:20世紀初衛生條件太差了,健康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個出生于1900的美國人一般只能活到49歲左右。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包括肺炎、肺結核、腸炎和傷寒等,這些疾病多數是由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導致的。因此和在歐洲一樣,阿司匹林很快便作為解熱鎮痛的首選藥物。從西伯利亞到舊金山的藥房里,到處能買到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很快就擁有了一幫醫生粉絲。美國成為拜耳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而阿司匹林也成了拜耳在美國最重要的產品。到1907年,拜耳產品在美國的總銷量中,阿司匹林占21%,到1909年達到31%。
最初阿司匹林的供應形式是250g的瓶裝粉末,粉末每1g裝入紙袋,分發給患者。后來阿司匹林以500mg片劑與世人見面,之后1904年管狀試劑上市。1915年阿司匹林是片劑,而且不再需要醫生開處方。
不過,拜耳對學術界和醫學界的影響力依然強大,這為阿司匹林迎來商業需求上的第二個高峰打下了基礎。
阿司匹林市場前景最大的應用領域—心臟病預防,其研發過程并不是由拜耳公司主導的。拜耳的能力體現在,當阿司匹林對心臟病的預防在學術上被證明,昂貴的臨床試驗也由政府機構完成之后,拜耳很快開始介入,并用自己最擅長的營銷和專利權的籌碼,將這種藥品的影響力極盡可能地擴大。
194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耳鼻喉科醫生Lawrence Craven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事情,他給那些扁桃體發炎的病人使用相對大劑量阿司匹林,會導致他們流血過多。這讓他聯想起,阿司匹林也許能夠增加血液供應,而增加血流供應是保護心臟的一個途徑。于是他從1948年開始,利用阿司匹林治療他的年邁的男性病人,幫助他們減少心臟病發病幾率。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發表了幾篇論文,聲稱他的8000多個病人無一遭受心臟病突發事件,而且阿司匹林還能幫助他們預防中風。
對于阿司匹林對心臟的作用,他的認識和當時整個世界都相反,但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不幸的是他的數據非常粗略,他發布論文的期刊也不夠有名,受眾十分有限,他的結果因此沒引起太大關注。他的發現甚至沒能幫助自己,他于1957年死于心臟病突發。
在那個年代,阿司匹林能夠保護心臟被認為是一 種荒謬的說法。因為人們服用水楊酸用于解熱鎮痛的時候,很多人會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最早阿司匹林在拜耳的實驗室里被合成時,在實驗室里停留了很久,也正是因為當時拜耳的醫學總監拿不準其對心臟的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拜耳的科學家仔細地考察了歷史上服用水楊酸的劑量,發現當使用較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時,其對心臟副作用會較小。后來拜耳又委托幾個德國醫生悄悄作了臨床試驗,在證明對心臟足夠安全之后,才敢正式開發這個藥物。
一直到1950年代,拜耳對阿司匹林對心臟的作用都仍然高度警惕。哈佛教授、阿司匹林專家Charles Hennekens手里保存著一張1950年代登載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的阿司匹林廣告,上面有一系列文字特意保證阿司匹林不會影響心臟。
直到1971年,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能夠保證血液中的血小板凝結,這樣便能夠保持心臟的血液供應,以保護心臟。然而在整個1970年代,針對阿司匹林用于心臟病預防的臨床研究規模太小,還不足以說服公眾。
這時候,拜耳公司數十年堅持的學術營銷開始發揮作用了。這種藥品的影響力,加上它異常便宜的價格,讓更多的學術界人員致力于此藥物的臨床研究。很快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學術證明不斷出現。1977年發表于美國《Strok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腦卒中之后,越來越多的證實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事件作用的研究發表于世界權威醫學雜志。
在阿司匹林從一個藥物變成一種商品的過程中,不能把所有功勞歸在拜耳身上。阿司匹林確切地能被適用于哪些病癥,還是需要大規模地被FDA認可的臨床研究來證明。這種研究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和資源,不過掏這筆錢的不是拜耳,而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
內科醫師研究是阿司匹林拿下心肌梗死一級預防資格的關鍵點。這次研究由NIH于1983年開始組織、22071名美國健康男性醫師參與。這項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的目的是,評價小劑量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預防健康人首次心肌梗死的發生。參加研究的醫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身攜帶并服用研究藥物,平均隨訪時間達5年之久。
這項原本耗時8年的研究,在第5年被倫理委員會提前終止。原因是阿司匹林實在太有效了。研究中期結果便足夠證明,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風險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6%,糖尿病人群首次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1%。倫理委員會認為對照組的醫師有權利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冠心病,以便從中受益。1988年,該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美國《新聞周刊》上,引起了巨大轟動。
類似的,阿司匹林的女性健康研究納入了近4萬名美國女性醫務工作者,歷時十年;護士健康研究納入了12萬名美國女護士,歷時達24年。這些由醫務工作者親自參加的研究大大推動了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發展,也標志著阿司匹林已經通過了研發階段最嚴格的考驗。
在拜耳遇到的挑戰中,最大的莫過于1917年2月阿司匹林專利權到期,加上一次世界大戰的因素,拜耳在很多國家都失去了專利權。尤其是美國市場,拜耳的命運堪稱多舛。
1917年美國政府強制征收了拜耳在美國的資產。一家生產治療頭皮屑和陽痿類藥物的公司Sterling花了530萬美元購買了拜耳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資產。拜耳在德國也失去了獨立性,成為了IG Farben的一部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拜耳才又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
1986年,拜耳重獲美國阿司匹林控制權的舉動取得了重要進展。它向Sterling購買了在美國的部分商標權。Sterling可以繼續利用拜耳的名稱和商標在北美銷售阿司匹林,但是拜耳購買了一些相關塑料、有機和非有機化學品的商標權。到1994年,拜耳又購買了Sterling的非處方業務和拜耳十字形標志的使用權,這樣拜耳終于能夠重新在美國銷售自己的搖錢樹了。
2007年,發表在《柳葉刀》雜志的研究顯示,5年間每天使用300毫克或高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使治療后10至15年的結腸癌發生率降低74%。這印證了澳大利亞 G.Kune教授1988年的研究,被拜耳視為阿司匹林繼解熱鎮痛、心臟病預防之后的第三個飛躍。
拜耳依然希望保住對這種藥品的控制。時間太長了,控制專利變得越來越難。但是拜耳發現,哪怕在劑型上有個創新專利的新花樣也是有效的。1971年,拜耳阿司匹林加維生素C的泡騰片問世;1993年,拜耳阿司匹林腸溶片上市。腸溶片在阿司匹林外面加了一層包衣,這種藥片在胃部不溶解,直到腸道才發生作用,這樣就幾乎完全解決了胃部不適的副作用問題。2003年拜耳阿司匹林粒狀產品(無需飲水)面世。
拜耳總是試圖擴大阿司匹林的額外效用與銷售范圍,但當商業的想象力超過了臨床實證的時候,也難免會出問題。2008年,拜耳推出兩種非處方藥,分別為阿司匹林加植物甾醇和阿司匹林加鈣。FDA則稱,并未批準這兩種幾乎沒有任何創新含量的藥物可以用于防治骨質疏松,FDA還強調,這兩種新藥根本不能以非處方的形式銷售。
阿司匹林的發展中一直都有商業與科學兩種推動力。商業與科學究竟誰該領先半步,這問題拜耳已經考慮了110年,恐怕還要繼續考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