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保護能夠緩解消費者的疑慮,并讓這家公司在中國輕裝上陣,打破僵局嗎?
文|CBN記者劉翔
克萊斯勒公司終于在4月30日按照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保護,以完成旨在使該公司避免被清盤的大規模重組計劃。其申請破產保護的資產雖然不包括中國市場,但絕不意味著這家公司此時在中國可以高枕無憂,那些認為中國業務將不受影響的看法都太過樂觀了。
目前,克萊斯勒在中國沒有合資公司,其所有在中國生產的車型都由戴姆勒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工廠—北京奔馳和戴姆勒-克萊斯勒輕型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代工組裝。戴姆勒曾經是克萊斯勒的合作伙伴,并組建戴-克汽車聯盟,但該聯盟于2007年底解體。
去年,這兩家工廠代工組裝的4款克萊斯勒旗下車型在中國的銷量約1萬輛。但是,隨著戴姆勒按照此次的破產程序全部退出,克萊斯勒旗下車型能否繼續在中國生產將充滿懸念。
2009年初,原本代工生產克萊斯勒300C和鉑銳的北京奔馳,已將去年庫存的近3000輛300C和鉑銳轎車打包賣給了龐大汽貿集團,并暫停了300C的組裝生產線。而300C一直是克萊斯勒在中國銷量最大的產品,在過去的兩年共售出了1.1581萬輛,占據其兩年總銷量的一半左右。
這意味著克萊斯勒2009年甚至未來在中國的銷售都將受到影響。如果克萊斯勒想要提振在中國的銷量,就必須加大投入建造更多的銷售網絡、進行更大力度的宣傳、直至找到一家中國合作伙伴,通過生產更多有競爭力的車型來提升銷量。
這對于已負債超過100億美元、只能依靠政府救濟的克萊斯勒美國總部來說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目前顯然無暇東顧。
盡管克萊斯勒在聲明中表示,克萊斯勒在中國建立一家合資公司的目標并未改變,但這看起來更像一種姿態。
在此之前,克萊斯勒之所以遲遲不能與中國汽車制造商達成合資協議,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合作伙伴擔心克萊斯勒的破產會影響到合資公司的未來。
而在這個敏感時期,克萊斯勒更是無法提起中國公司的合資興趣。去年,克萊斯勒已經宣布與奇瑞的戰略合作草案已過期作廢,而與另兩家中國汽車公司長城汽車和廣汽集團的合作,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此外,破產保護的消息極有可能對中國市場消費者的信心造成打擊。盡管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的規定,破產公司將繼續履行其對消費者的義務,也能照常向供應商和經銷商提供產品、服務及相關費用,但消費者通常不愿承擔風險,畢竟市場上的選擇還有很多。
事實上,克萊斯勒曾經有機會在中國市場搶得先機。早在1983年,克萊斯勒就與北京汽車集團合資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合資汽車公司—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生產Jeep品牌汽車,并差點搶在大眾汽車集團之前,與一汽集團簽訂合資協議。
北京吉普也有輝煌的時刻。即便是現在,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Jeep大切諾基、指揮官等經典的克萊斯勒車型的身影。
但遺憾的是,這家最早發現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公司卻逐漸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其在中國最古老的合資汽車公司北京吉普,早在10年前就被當作北京奔馳的基礎,改造成生產奔馳轎車的工廠。
這與克萊斯勒缺乏國際化運作經驗和遲遲不能推進本土化戰略有關?巳R斯勒并沒有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更多的投入,在改進設計、引進新車上反應遲緩,最終北京吉普走進了死胡同。
而比克萊斯勒晚1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通用汽車,卻憑借靈活的小型車策略,成功占據了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這家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在過去的2008年,共為通用汽車貢獻了109.4561萬輛的銷量,以及高達約30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
盡管通用汽車當下也面臨破產的危險,但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已經具備相當的自我造血能力,這讓其“中國業務不會受北美拖累”的說法稍具可信性。
事實上,克萊斯勒早在1980年代就曾醞釀研發小型車,并曾和本田汽車商討合作,但至今,這家公司幾乎所有的小型車計劃和設計都停留在紙面上,離量產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
而現在,如同其美國業務一樣,克萊斯勒把與中國廠商合資的希望寄托在以生產小型車聞名的菲亞特身上。
根據克萊斯勒與菲亞特的此次結盟協議,克萊斯勒主動申請破產保護,預計在30天到60天內整合美國業務,組建一家新公司。而菲亞特將持有新克萊斯勒20%股份(后根據協議增持條款,分三次逐漸增加到35%),并向新克萊斯勒提供節能車平臺技術、節能發動機系列產品及全球銷售網絡,以幫助克萊斯勒實現復興。
但是,在中國市場,菲亞特與克萊斯勒稱得上是一對難兄難弟。
菲亞特是中國汽車市場最失意的跨國汽車公司之一。一年多以前這家公司結束了與南汽的痛苦合作,現在盡管與廣汽集團和長安鈴木達成了技術合作和代工生產的協議,但至今,它還沒有與任何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達成合資協議。
目前,克萊斯勒只能和菲亞特一樣,通過銷售一些進口車型來維持在中國的整車業務。從年初到現在,克萊斯勒已經將旗下的改款Jeep指南者、道奇酷威和Jeep牧馬人Rubicon(羅賓漢)引進到中國市場銷售。
新車的引進讓克萊斯勒的進口業務在第一季度實現了17%的增長,但由于基數很小,這樣的增長并不能讓克萊斯勒在中國賺得更多的利潤,也不能幫助它贏得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好感。
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中國市場,僅靠銷售進口車已經無法取得足夠規模的市場份額。如果這兩家即將結盟的汽車制造商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中國合作伙伴,并投放具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其前景依然十分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