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企業個性的競爭能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5:49 《管理學家》
在企業實踐中,不同的企業圖騰體現出不同的行為風格,展示出不同的企業個性;企業的競爭力越強,其個性特征往往也越明顯。這給我們考察企業圖騰的文化個性提供了兩個維度:一是從個性的類型特征來考察;二是從個性對于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來考察。 秦志華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企業個性的文化類型 企業圖騰不僅是企業崇尚的偶像,而且是企業給我們留下的特殊印象,如華為的敏銳攻擊、蒙牛的樸實寬容等等。換句話說,企業圖騰表現的是企業文化的個性特征。 具有圖騰的企業通常是個性鮮明的企業,體現著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行為模式和文化內涵,可以加以概括和比較! 外向型 所謂外向型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世界的人和事上,從外部事情、經驗和公眾關系等方面獲得能力。這種企業喜歡交際,善于從行動或討論中學習,興趣廣泛;在市場表現中傾向于率先承諾,然后再做;善于表達,工作和公眾關系都比較主動。 外向型企業又可以分為感覺型、思考型和判斷型。 感覺型 該種企業喜歡通過企業員工去了解實際情況,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敏于觀察,尤其善于確認出形勢中的實質。此類型企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實而確切的問題上,看重有實際價值的應用,實在而具體,關注細節,連續地觀察、記憶,著眼于目前,希望依次獲得系統信息,同時也相信經驗。典型的如花旗銀行、戴爾、諾基亞,以及沃爾瑪等。 思考型 這樣的企業關注因果關系,注意行動的邏輯性結果,力圖從精神上脫離復雜的形勢,以便歷史地、客觀地觀察問題,以事實標準和應用原則為目標。這類企業的長處在于分析和判斷事情的發展狀況,從而集中運用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有專門從事分析的組織機構,運用因果推理,探求非個人的、客觀的真實情況,通情達理,公正。典型的如寶潔、IBM、福特汽車等。 判斷型 這類企業偏愛運用判斷力對待外部世界,做出決策,然后繼續下去。它們的運營往往按部就班、有條不紊,能夠把握過程,規避突發事件,重視按照計劃和時間表做事,欣賞和相信企業自身的辦事能力。這類型企業一般有專門的層級制組織決策機構,往往計劃性強,喜歡了斷一件事,避免最后壓力重重。典型的如通用汽車、西門子、德州儀器等。 內向型 所謂內向型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把注意力集中在企業內部的觀點和體驗上,從內部的想法和情感獲得激勵與能力。這樣的企業關注員工內心世界,喜歡通過內部交流推動學習,形成共同興趣。企業在市場中喜歡獨自處理問題,自我克制,隨時可以集中注意力。一般認為其公眾關系有點被動,但有很強的顧客忠誠度。 內向型的企業又可以分為知覺型、情感型和感知型。 知覺型 這種企業喜歡觀察,通過注意事實之間的聯系去獲得信息,希望抓住模式,善于發現新的可能性和不同的行動方式。這類型企業看重有想象力的洞察,注重事實中的模式和意義,相信企業內部涌現的靈感。典型的如通用電氣、微軟、甲骨文、3M、百事集團等。 情感型 該種企業考慮什么于己于人都很重要,設身處地替企業有關人員考慮,決策基于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這類型企業理解、贊賞并資助企業人員,容易形成凝聚力,通常富有同情心,重視對人的影響,追求和睦與個人價值,也易接受企業內各種聲音的影響。典型的如松下、豐田、宜家家居等。 感知型 這類企業運用感知來體會企業的行為,往往以靈活、順其自然的方式運營,希求在過程中去理解和適應變化,認為計劃和決定束縛手腳,寧愿事到臨頭再做抉擇。對于企業自身的足智多謀和適應形勢需要的能力很欣賞,也很有信心。這類企業靈活善變,辦事不喜歡有嚴格限定,能夠精力充沛地應付壓力。典型的如迪斯尼、波音、索尼等。 企業個性的競爭能力 企業的文化個性越明顯,圖騰越具有感染力,市場競爭力也越強。這是因為企業圖騰作為企業文化個性的象征,體現著一個企業成員的內部凝聚力。經驗證明,企業的內部凝聚力與外部競爭力成正比。 對于企業個性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企業個性的本質內容和形成方式兩個角度來考察。 企業個性的本質 什么叫企業個性?可以一句話來回答:企業個性是企業成員的共性體現。正因為如此,所以個性強的企業,也是競爭力強的企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所謂企業個性,是指企業與其他企業不同的特殊性。然而,只有在企業成員具有同質性時,該企業才會具有整體特點,才能在與其他企業的比較中顯出自己的個性。因此,企業個性同時也是共性。個性是就一個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而言,共性是就一個企業內部而言;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結果。 這種作為共性結果的企業個性,來自于企業成員的共同目標和行為準則,以企業成員的共同價值觀為主線。正是這種共同價值觀,把企業成員聚集在一起,成為行動統一體。一個員工如果在企業中找不到共同價值觀,就不會形成對于企業的歸屬感,與企業的結合就是松散的。其結果是要么這個企業沒有凝聚力,當然也就沒有核心競爭力;要么是這個員工不能為企業所倚重,難以在企業中發展。而找到了共同價值觀的員工,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發展依托,把自己與企業統一起來。這樣的人不愿離開企業,因為如果他們離開企業,即使在別的企業中從事同樣的業務,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出現不同的效果。 既然共同價值觀是企業個性的來源,因此企業個性本質上是文化個性,是企業文化內涵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就是說,一個有個性的企業,也就是一個有文化的企業。 企業有沒有文化,與企業成員有沒有文化,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必須區別對待。每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都有自己的目標和行為原則,從而體現出一定的文化特質。就這個意義而言,每個人都有文化,只不過由于目標和原則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僅如此,由于每個人對自己目標和原則的自覺程度不同,還會使文化體現出不同的表現形態,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自覺程度越高、行為傾向越穩定的人,其文化發展水平越高。 然而,就一個企業而言,說這個企業有沒有文化,要考慮的是另一個問題:個體的文化傾向是否能夠整合成一個整體,是否能夠形成從個體文化中產生出來,但又具有不同于個體文化的企業整體文化?而判斷一個企業整體文化是否存在,依據在于企業成員是否形成了共同的行為目標和行為準則。這種共同性構成了與企業成員個體文化不同的企業整體文化。沒有這種共同性,企業成員個別文化再高,也是一盤散沙,談不上企業文化。 這種共性和個性的統一,使企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員工成為了特定的群體成員,共同奮斗,從而塑造一個企業特有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個性的形成 企業文化個性的形成過程,是企業家對企業的人格化塑造過程。這包含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指企業家把自己的人格特征賦予企業,二是指企業在企業家引領下產生了人格特征。 企業家相比于一般經營管理人員,其特點在于具有創新精神。這種創新精神不僅表現為以卓越的指揮和膽識贏得市場、創造利潤,同樣體現為以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引導他人,塑造出特有的群體文化,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華為真相》的作者程東升認為:大凡真正的大企業家,首先應該是個思想家,對企業的宏觀戰略有清晰的認識,以自己獨特的思想認識、影響和指導企業的發展。在他看來,華為之所以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標桿,不僅僅因為它用十年時間將資產擴張了1000倍,不僅僅因為它在技術上從模仿到跟進又到領先,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而且是因為華為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在這種文化的背后,是總裁任正非穿透紛繁復雜表象的深邃思想力。任正非對企業目標的界定,對企業管理的創新,對智力價值的承認,開創了中國民營企業之先河。正因為如此,華為從產品營銷到技術營銷再到文化營銷,都做得有條不紊。 企業家對于企業成員的強大影響力,源自兩個方面:一是由職位和資歷構成的權力影響力,它使員工產生敬畏感和服從感;二是由品格和才能構成的人格影響力,它使員工產生信賴感和敬重感。蒙牛介紹了這么一件事:公司派一位部長去接管一家國有企業,這位部長進入企業時,公司領導為他“接風”,過后又拿出“接風”的宴請發票找他簽字報銷。他當場把發票撕了,拿出自己的錢予以支付。這件事對全廠震動很大。員工們說,蒙牛的企業文化就是了不起。從此,蒙牛的“文化基因”就一點一滴地移植到了這個企業中來。一年多,該企業就實現了扭虧為盈。事后人們發現:扭虧為盈的過程和移植“蒙牛文化”的過程,竟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側面。 那么企業家怎樣才能有效地促使企業人格化呢?首先要設定企業的動機,賦予企業使命。這個使命應該體現企業家的價值判斷和理想觀點的,應該是遠大和高尚的,應該是簡潔又能夠讓人激動的,應該是實際可行又超越競爭對手的。其次,企業的人格化過程是求同存異的過程,企業家要識別出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成員,把大家團結在自己周圍,成為推動企業人格化的核心力量。最后,要將企業使命穩定下來,使之成為可操作的階段性任務,通過行為規則的固定化和制度化加以落實,使關于企業使命的追求,潛移默化成為企業成員的共有理念。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