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重大建設項目稽察成效顯著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1日 13:12 《中國投資》

  ○ 本刊記者 秦鳳華

  2006年2月20~21日,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會議在大連市順利召開。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姜偉新介紹了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要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對幾年來稽察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指出稽察工作要主動服務大局,擺正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

  姜偉新指出,實踐證明,開展項目稽察是完全正確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特別是投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稽察工作將會越來越重要。

  

國家發改委稽察辦和各省區市稽察辦抓住國債投資項目和各級政府投資項目這一稽察重點,最近3年來稽察了幾千個項目,對于違規招標,挪用、擠占建設資金,弄虛作假,工程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問題進行了嚴肅查處。

  在稽察中,各級稽察辦注重跟蹤稽察后的項目整改情況,查幫促相結合,不僅解決了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而且促進了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稽察效果很好。近幾年來國債投資和各級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除了深化改革、加強項目管理等因素外,與各級稽察辦的稽察工作是分不開的。

  稽察工作方法不斷改進和創新。如近幾年對不少項目開展了聯合稽察,有部門與部門、地方與地方、中央與地方的聯合稽察等;又如在對單個項目進行稽察的同時,開展專項稽察,注重發揮行業監管的作用。

  地方稽察辦在項目稽察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如北京市發改委出臺了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內部監管辦法,全面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稽察監管力度;四川省強調關口前移,加強對稽察人員、項目業主和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把事先防范與事中、事后監督結合起來……

  在評價近年來的稽察成效時,姜偉新還援引了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對稽察工作的批示:“項目稽察是投資監管的重要舉措,對促進項目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改進政府投資管理、提高投資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稽察辦注重發揮稽察在投資宏觀調控和項目建設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以政府投資項目為重點,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專項稽察,加大了違規違紀項目的查處力度,有力地促進了項目實施和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為加強政府投資監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姜偉新指出,今年仍然要把對政府投資項目包括國債投資項目的監督檢查作為重點,其中有四個方面要引起注意。一是農村項目,今年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債投資中,農村項目投資的比例和絕對數比前幾年都有大幅提高,這些項目量大面廣,不容易監管,很容易出問題,所以今年要把對農村項目的監督檢查作為重點來抓。二是總投資10億元、包括幾百個子項的三峽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三是各級領導批示的項目,這類項目一般都十分重大和緊急,或問題特殊,或影響較大,或群眾反映強烈,越是這樣的項目越得重視,要進行專門稽察,而且要有完整的報告。四是其他政府投資項目包括國債投資項目。稽察重點還是要放在項目建設的實施階段,各地稽察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拓展了一些稽察的領域和范圍,也應支持。

  國家發改委稽察辦主任曹長慶認為,做好稽察要研究和處理好五個關系:

  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的關系。要管好政府投資項目,逐步實現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同時要探索對社會投資項目的有效稽察監管模式,堅持為投資宏觀調控服務。

  點與面的關系。在稽察中要以點為主,解剖麻雀,解決項目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提出宏觀政策措施與建議,推動面上工作。要在依靠自身稽察力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其它監管部門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

  中間與兩頭的關系。要繼續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實施階段的稽察監管,并逐步向項目建設前期、建成運行階段延伸,最終實現對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監管。

  查與處的關系。要查處并重,著力查清查透項目建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正確把握相關政策法規,提出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整改措施。

  上與下的關系。上級稽察辦要加大對下級稽察辦的指導和協調力度,通過加強培訓、聯合稽察、委托稽察等方式,把各級稽察辦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工作合力。

  2006年重大項目稽察六大要點

  2006年是“

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投資體制改革深化的關鍵一年,國家投資將繼續保持一定規模,并繼續向基層和農村傾斜,投資和項目建設領域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一些行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的現象沒有得到完全遏制,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在新的形勢和任務下,2006年稽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稽察工作全局,緊密圍繞發展改革的中心任務,抓住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展開稽察,進一步拓展稽察深度和廣度,逐步實現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過程監管;積極探索適應社會投資項目的稽察監管模式,培育和維護正常的投資和項目建設秩序;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查處力度,不斷擴大稽察成效;注意發揮地方和相關部門在投資和項目監管中的積極作用,優勢互補,形成監管合力;繼續加強法制和隊伍建設。

  按照這一基本思路,2006年稽察工作要點是:

  以政府投資項目為重點,加強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監管 進一步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稽察力度,重點圍繞以下項目進行稽察:南水北調工程、廣西百色水利樞紐工程、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治淮骨干工程、大型電力項目、石油儲備基地建設項目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京津風沙源綜合治理工程、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及水環境治理工程、軍隊重點水污染治理工程、“三河三湖”城市污水處理項目、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等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項目;優質糧食產業化工程、易地扶貧和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奧運場館建設項目、網上教育平臺和遠程教育等“三農”項目和社會事業項目;縣城電網、供水等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國債項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西部開發項目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項目;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高新技術項目。

  在緊緊抓住項目實施環節,重點做好資金和質量兩大主線稽察的同時,密切關注項目申報、設計、評估、審批等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項目建成后不能正常運行和發揮效益等問題,積極探索建立項目決策責任追究機制的方式和途徑,加強項目后評價等工作,逐步實現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過程監管。

  為投資宏觀調控服務,探索對社會投資項目的有效稽察監管模式 適應投資體制改革的要求,針對項目審批管理和社會投資項目監管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的稽察監管模式。2006年擬選擇社會投資中涉及公眾安全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國家限制類項目以及電力、煤炭、電石、鐵合金等行業的項目進行稽察試點,對國務院要求停止建設的一批電廠項目的現狀以及大型火電脫硫設施建設運行情況進行重點稽察。按照核準和備案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對項目建設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質量、標準、安全性和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稽察。對不按規定履行相應核準或備案手續的有關地方、部門和項目單位,依法進行嚴肅處理。

  創新稽察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稽察成效 在對項目查深查透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稽察、檢查、調研、評價等方式,抓住項目建設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研究提出改進投資和項目管理整體水平的建議和措施。堅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注重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探討重大項目招標投標監督運行機制。針對中央投資逐步向農村基層傾斜、項目建設點多面廣、管理基礎薄弱、監管難度大等特點,研究強化項目監管的方式方法。繼續選取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開展動態監測與預警信息系統的應用試點,增強系統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為系統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努力把現場稽察和日常監控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稽察處理力度,建立健全稽察信息披露制度,及時處理群眾舉報的各類案件,充分發揮稽察的懲戒警示作用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

  完善各項法律法規,推進稽察工作法制化、規范化 盡早促成《重大建設項目稽察條例》頒布實施,加緊制訂和完善相關配套法規,推進依法稽察。修改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底稿制度》、《重大建設項目違規問題舉報辦法》,制訂出臺《重大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和參建單位信譽評價辦法》、《重大建設項目違規問題處理辦法》和《重大建設項目監測和信息發布辦法》,進一步規范稽察行為,提高稽察成效。健全內部制度,明確責任,規范管理,不斷提高稽察質量和效率。

  加強稽察隊伍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繼續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廉潔從政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稽察人員的政治素質、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發揮地方稽察辦作用,形成稽察監管合力 繼續通過聯合稽察、交叉稽察、委托稽察和加強業務培訓等方式,加大對地方稽察的指導、協調和支持力度,上下溝通,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各地發改委應在進一步充實稽察人員,落實專項經費,改善稽察條件的基礎上,著力健全稽察工作機制,為稽察辦提供了解投資和項目安排計劃、項目批復文件、相關政策規定等與稽察相關信息的條件和渠道,保持稽察辦在項目選擇、問題處理等方面相應的工作獨立性和自主性。各地稽察辦要更加注重提高稽察質量和水平,不回避矛盾和問題,履行稽察監管職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