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承有脈 新豫商不應失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 09:05 中國經營報
2004年7月4日,我應邀去上海參加上海河南商會的成立儀式。在我的觀念里,河南有數量龐大的人口在外打工,應該是打工的多、當老板的少。但是我意外地發現上海竟然有很多河南人辦的企業,而且有不少規模超過10億元。 在上海的河南人有兩個特點:首先大多是在具備一定資本積累后才出來發展的;其次在行業分布上,河南人壟斷了海產批發、糖果等市場。不少跨國公司總裁級的人物都是河南人,比如金光紙業、正大集團的中國地區負責人都是河南人;更讓我意外的是在當地的金融、證券領域,河南人有不小的影響力。有句玩笑話,在交通銀行上?偛浚虾T挷怀韵,普通話或者河南話才吃得開。 “新豫商”不是突然間冒出來的,他們是“傳承有脈”。河南有做生意的傳統,古代有“商圣”范蠡,近代有康百萬等。 “新豫商”的存在也是客觀事實,我們只是起了一個發現、提煉、催化的作用。這其中有個悖論。一方面全國活躍著大量出色的河南籍商人,河南本地產品也有好幾個第一,比如速凍食品占到全國市場的一半以上,以宇通為代表的客車產品“縱橫”全國,鄭州的女褲占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集體失語。 “新豫商”的整體失語,也與河南沒有對外宣傳有關。因此我們要通過宣傳河南企業來打造河南的經濟名片,扭轉河南形象。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新豫商”概念的提出是出于狹隘的地區發展考慮。在提出“新豫商”概念的同時,我也主張發展“河南人經濟”。河南的問題,光靠河南本身是解決不了的。今年我們提出了4+2計劃,把廣東河南商會、上海河南商會和豫南四個地區結成對子,這個計劃已經有100多個企業參加。豫南的這四個地市需要投資,而沿海地區由于勞動力、能源等限制,需要轉移一些產業。這些回鄉投資的河南企業,帶回來的不僅是資金,關鍵是理念和市場。他們的市場觸角還在外面,而把生產基地帶回了河南。 推動河南轉型,關鍵是我們要有強勢的企業和品牌。這就需要進一步促進豫商的發展。這其中,我認為首先政府要明確定位。政府應該引導和規劃發展方向,創造適宜企業發展的環境,而不是具體地去管企業,管得越多就越有問題。河南企業近幾年的發展,是有心種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其次,一定要認清楚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能做什么?我認為高科技應該含在各行各業里面,雙匯殺豬殺羊有沒有高科技?包湯圓餃子能做到四五十億的量有沒有高科技?我們一定要避開一味發展高科技的誤區,河南應該利用自己在農產品、勞動力、能源上的優勢來做點事情。 在“新豫商”的大旗之下,真正要使豫商作為一個整體形成,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團結。河南企業給人印象很深的一點就是各自為政。團結是根本,合作是基礎,發展是目標!靶略ド獭毙枰挛幕,而這新文化就是團結、合作、發展。 陳義初,生于上海,至今在河南生活了38年。曾任鄭州市市長,現任政協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首倡“新豫商”、“河南人經濟”概念。 中國經營報記者:鄔靜娜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