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三大角度洞察中國式管理智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7:39 《全球商業經典》
決策思維、用人結構、制度諫言 三大角度洞察中國式管理智慧 文:韓斌 公元626年的一天,長安城太極宮門前像往常一樣的平靜。輕拂的柳葉和蕩漾的湖水,沒有人意料到這里就要發生的是一場政變。而此時的李世民則率領著800名護衛,埋伏在皇林叢中,屏住呼吸。忽然,期待已久的局面終于出現,李世民舉起弓箭,“咻”的一聲……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長兄太子,從而弒兄殺弟,并挾父自重而登基,成為唐朝第二位帝王。 2007年開春后,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的年度大戲《貞觀長歌》和稍早的電視劇《貞觀之治》描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他是中華第一盛世的開創者,也是歷史上盛唐近300年繁榮昌盛時期的起點。 由于取得權位的不正當,以及目睹中國非常短命的王朝隋朝的敗亡,這一切,讓李世民比中國任何一個帝王都要更加戒慎恐懼、謹慎小心,也促使他謹慎使用權力、發揮領導職能,以市場之心為心,以百姓之心為政。 “狂人”作家李敖點評唐史曾經說,領導人謹慎而小心,低調而堅持,通常是開創事業格局的起點。作為領導人,李世民開創出四方朝拜的天可汗帝國,成為中華第一大帝;經濟實力強盛,百姓不僅豐衣足食,而且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當時之長安,則可比今日之紐約,成為四方匯集的國際大都市。 但是,現代企業界往往只知三國歷史,卻不曉貞觀。如果說,三國時代是一本人才學的典章教本,那么貞觀盛世則是一本CEO的管理實踐手冊。CEO李世民的治理能耐,則可用十六字管理真言總結——“屈己納諫、任賢使能、恭檢節用、寬厚愛民”。 這十六字領導人真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盛世貞觀之治,也成了現代企業CEO的管理啟示錄。 掌管上萬名員工,排名中國第一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上海外服公司總經理顧家棟最喜歡借古喻今。評論說,屈己納諫,強調的是領導人個人修為、態度以及避免領導人一言堂的決心;任賢使能是一種量體裁衣的團隊組合人才學;而恭檢節用則是成本意識,寬厚愛民是市場導向,李世民真正做到了修身而治天下。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的轉折時刻,后人評論李世民常常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來形容,其實說的就是李世民創業成功后,卻能拋開創業者依靠人治、獨斷成功的法寶,完全用另外一種不同的方式,靠法制、分權治理國家。他,丟掉所有成功者的壞脾氣,克制自信心的脹大;他,選擇依法治國,成為超越古今的CEO。 就李世民的傳奇一生而言,如果從現代角度,把李世民當作一名企業的CEO,我們可以分為“創業”和“事業創新”兩大管理時期。李世民的創業期是從公元617年與父親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對抗隋朝,到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而事業創新時期則是從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管理天下、治理帝國,到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 這兩大管理時期,又深深刻上完全不同的兩種管理哲學。前者,李世民是重人治,強調決策速度,懂得用誠心籠絡人心,組建合理團隊;后者,李世民是創制度,立諫言,重法制,避免一言堂,由人治決策變成制度決策,用法治與權力制衡管理天下。這樣的轉變,對于如今創業成功不過十多年的中國企業而言,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 創業期:重人治、收人心、組團隊 公元617年,隋煬帝暴政導致天下大亂(有點像是原來的市場占有率大王,因為沒有處理好與消費者的關系,而導致新的市場進入者有機可乘的局面),李世民和父親李淵在長安起兵造反。不久之后,隋煬帝在揚州被手下將軍宇文化及所殺。天下隨之被割據為四大創業集團,大唐李家父子居于關隴(陜甘)一帶,中原腹地則被河北創業集團竇建德和洛陽軍閥王世充瓜分,江南市場是盤踞江陵(今湖北荊沙)至東海的蕭銑占有。 如果單單從地理形勢上來看,李家父子所處的關隴之地,并不是什么核心市場和中原要地,也不是一個經濟實力很強的地方。論地利,他們偏居一隅,比不上竇建德和王世充;論經濟,他們比不上盤踞江南的蕭銑。入主中原,李世民成了不被看好的種子選手。然而,從最后的結局來看,顯然勝利一方屬于李世民(李淵造反是因為李世民設計,把宮女與父親撮合導致死罪,被逼而反)。為什么?他的眼光和別人有什么不同? 關鍵在于,在李世民眼中,其他創業者重視的業務實力和資源優勢(比方是地利)都不被看好,而他更重視的是人心和團隊。如果通俗點來講,李世民就是很好地處理了顧客關系和人力資源的問題。他曾經這么說,“爭天下的關鍵是,你是否有爭天下的人才! 而就現代觀點來看,顧家棟也認為,創業時期的團隊建設最重要的是人和,“因為創業初期,核心產品、核心市場和企業目標都沒有確立,一切都處于變動狀態之中,創業團隊可以拋出不同意見,但是如果一碰挫折就倒就散,團隊分離,那企業一定無法成功!痹谌缃裰袊髽I界,創業道路上,市場從哪里來?資金從哪里來?人才從哪里來?領導人應該如何管理創業隊伍?這些棘手的問題,往往也成了衡量創業期領導人的成功標準。一個強勢而有決斷能力的領導者和一群能干且忠心的團隊成員是組織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人和,往往就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調和出來的,一定不是生來就有的。 創業起初,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群雄割據,千頭萬緒,從何下手?曾經因為快速搶占中西部可樂市場而一戰成名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就說,“什么都想清楚了,市場就沒有了,創業就是在亂中取勝,錯了還能改啊! 市場賽馬,缺的不一定是錢,能夠駕馭資金和人才的領導人才是一大“缺口”。 李世民創業期的管理手段體現在“重人治、收人心、組團隊”九個大字上。他不強調合議和民主決策,但又注重強調人才和籠絡人心。應對市場變化,他集權而專斷,身為秦王(政變之前的封號)時,李世民便有收人心、組團隊的習慣。 因此在創業階段,李世民經常是眾人合議、一人獨斷。由底下善于謀略的臣子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想出決策方案,李世民自己決斷。很多人說,決策者和創業者是獨孤的,因為下決斷的一剎那,是沒有人可以替你做決定的。功利一點來看,臣子出謀劃策,贏了是臣子謀劃的功勞,輸了是領導人沒眼光,臣子何必為你去做決策? 最能反映這項決策機制的是,李世民圍攻洛陽軍閥王世充的戰役。當時,王世充與河北軍閥竇建德準備里應外合,合擊李世民。此時,唐軍內部出現了重大分歧,有人認為應該盡快拿下王世充,也有人認為應該收兵回長安。但是李世民卻說“狙擊竇建德,滅了竇建德,洛陽肯定不攻自破”。決策即出,一片嘩然。洛陽全力出擊怎么辦?拿不下竇建德又如何?如果突厥人偷襲長安怎么辦?這一切疑問,都意味著一場賭局的開始。李世民則說:“洛陽糧食已無,何以出擊?” 后來,他也聽取眾人建議,留下齊王李元吉佯攻洛陽,自己以不足一萬的兵馬據守虎牢關天險,大戰竇建德十萬兵馬,還利用“驕兵之計”活抓了竇建德,洛陽城也就此開門投降。這就是,李世民創業途中著名的洛陽之戰。 洛陽之戰,之所以可以取勝,關鍵是決策速度,如果猶豫不決,李世民也許會錯過良機。反觀現代企業創業,也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速度意味著市場份額、利潤,意味著企業在新進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馬上打天下,重在以快制勝。 作為中國外銷微波爐、空調第一品牌格蘭仕的員工經常可以聽到總裁梁慶德告誡:“速度是力量的平方,速度是資源的代替,行動迅速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速度可以產生強大的沖擊力,讓競爭對手產生震驚和恐懼! 2004年,格蘭仕實現銷售收入130億元,微波爐出口1300萬臺,同比增長30%,已連續9年保持中國市場銷量第一,連續7年在全球市場稱冠。中國微波爐的生產企業不下上千家,為什么廣東小廠出身的格蘭仕會取得成功?關鍵還是,它在創業時期的決策速度。成立之初,格蘭仕就面臨資源短缺,既沒有社會關系,也不是上市公司的局面。不過,梁慶德和執行總裁梁昭賢一直很警惕速度的問題。別人工廠18小時運轉,他們就組成三班制“日夜趕工”;別人害怕量產之后有庫存,他們卻分時議價,利用價格浮動,低價清貨,控制市場。 格蘭仕為什么能達到這樣的速度?因為他們把每條生產線都用DV錄下來,仔細分析其中可以改良的地方。后來企業變大后,梁慶德又擔心速度放緩,他就用一個很獨特的做法:分裂繁殖企業發展法來增快速度。 所謂“分裂繁殖”,實際上就是讓一個組織分開成幾個部門,自由發展、自由決斷,每個部分都可以直接和上層對接,而總部則從財務和行政掌控,市場賽馬,各展其能。梁昭賢一直強調:格蘭仕的管理是“一竿子到底”,從總經理到部門經理再到下面,基本上是三個層級,溝通反饋不超過四個層級。管理重心盡量下移,管理風格是上下結合、上下互動。梁昭賢表示:“企業速度變慢,我們將會變成溫水里的青蛙!辈粡娬{管理架構,卻強調決策速度,這也正是如今中國大多數企業在創業時期的成功之道。 創業期用人策略:強調絕對忠誠,團隊建設強調互補 如果比較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后的用人策略和創業時期的用人決策,兩者也有著很明顯的區別。在創業時期,李世民廣納賢才,很多李淵想要殺掉的人,李世民都把他設法營救,他不殺降將、不殺功臣(創出中國古代歷史之最,劉邦、朱元璋都沒有做到),他要的是用誠信換取別人的忠心。創業期,他擅用絕對忠心的人。 李世民不聽讒言,反贈黃金,收降隋朝大將軍尉遲敬德。當時,尉遲敬德的副將叛變李世民。有人懷疑尉遲也可能叛變,向太宗說,此人太厲害到哪里都不容易對付,不如先殺了他。李世民一聽笑著說:“他想叛變,早叛變了!苯酉聛,李世民上演了一出“用誠心換忠心”的好戲。為了挽留尉遲敬德,李世民準備了一箱子黃金給尉遲當作盤纏。平時做事莽撞的尉遲,準備提起箱子就走,但是沒想到卻提不起來,因為里面真的全是黃金。連尉遲敬德這樣的猛將都無法提起來,說明深諳人心的李世民,果然誠心一片,從此讓尉遲敬德誓死效忠。而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后,魏征、王均是太子黨的部下,李世民卻能引為自用。 人才組合上,李世民任賢使能,用不同的人才組合互補智慧。而內親加外士,是李世民為了鞏固創業團隊。嫡系部隊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小舅子,大將軍尉遲敬德則是降將。歷史上著名的決策組合“房謀杜斷”,也是李世民任賢使能的本領。 房玄齡屬于謀臣性格,在李世民創業時期的人才庫中,他精于謀略。但在性格上,這種掩飾自己欲望的人,做事務必求全求美,遇判斷拿主意就經常猶疑不決。這時,李世民找來另一位名相杜如晦,他是能進行周密分析,精于決斷的人,任何策略方案經他審視,很快就能變成一項決策,成為有執行力的謀略!胺恐\杜斷”的人才互補組合,是李世民打下江山的關鍵,也正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兩人搭檔,齊心謀劃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在如今企業界,梁建章、季琦、沈南鵬和范敏,四人創業的故事一直被人提為美談。他們也是近來被公認中國最成功的創業家。雖然了解他們故事的人很多,但還不太有人從團隊角度來看這四人。事實上,甲骨文出身的梁建章擅長內部管理、季琦善決斷、沈南鵬善謀劃,是一組絕佳的創業組合。 2000年,當他們三人決心創辦如今中國最大在線訂票網站攜程網之時,實際上他們之中既沒有網絡高手,也沒有人懂旅游。怎么辦?三人便軟磨硬泡找來上海旅行社總經理范敏,這才擁有了技術上的人才。而在后來的創業途中,攜程網創業團隊遇到了非典(SARS)這一天災,公司營業利潤直線下降,那時創辦如家酒店又碰上無法營運下去的難題。這個時候,梁建章的堅持和堅忍,季琦不服輸的執著都成為攜程網能夠走出困難時期的關鍵,也為今后納斯達克第一高價的中國概念股奠定基礎。這一切都說明,人才和創業團隊都必須形成互補(現代創業模式,當然也有與李世民創業不同的地方,李世民是君臣合作,而攜程網團隊是伙伴合作,不過關鍵是不同人才的組合)。 事業創新期:創制度 立諫言 重法制 玄武門之變后,初嘗權力的滋味,李世民知道要收斂,必須放低身段,安撫市場。在管理之初,他也不清楚創業期和事業創新時期的不同。有一次內部朝會,他論述得天下和治天下的不同時這樣說:“打仗的時候,軍令一出,部隊沒有不聽從指揮的,大家都竭盡所能攻城略地,錯了也能及時糾正,但是政令一出,就幾乎沒有改錯的機會,所以在出政令之前,如果有人多跟我說‘錯了’,這不就很容易做‘對’嗎?”此后,李世民逐步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套完備的諫言制度,讓“不同的聲音”有管道傳遞上來。 一心想著社稷市場的李世民,也意識到一定要避免創業時期的“一言堂”格局。而中國歷史上最完善的宰相內閣制度——三省六部制,也是在李世民執政時建立起來。當時,唐朝宰相還擁有政令和皇昭的副署權,中書舍人和門下給事中則擁有“封駁”權……這些分權的措施,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少數“絕無僅有”的案例。李世民,身為帝王卻主動分權,開創出“集體合議政治團隊”的局面,“貞觀之治”達到了盛世之巔。 身為帝王,李世民能從人治向法治、立諫言的轉變,也是如今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企業管理者都推崇李世民為中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CEO的理由。其中關鍵是佩服李世民在人生旅途中,發生的重大轉變。他是靠武功創業成功,卻能在完成創業后,用文治創新事業,統御天下,找到新的藍天。 而如今現代企業最困難的階段,也是由創業階段轉行到發展階段,所謂“創業易、守業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成功創業者開始變得驕傲自滿、總是停留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中,或者底下部屬也開始變得明哲保身,企業中沒有再敢直言的人,變成一言堂,企業就算拿下市場,也會遇到生存危機。中國企業中最好的例子是曾經獨霸江湖的匯源果汁集團,創業者朱新禮早在2000年時,就已經成為果汁市場上的絕對霸主。 但在成功之后,外界卻幾乎只知朱新禮,不知匯源有其他人才,公司便逐漸失去了創新的動力,三年后他們失去了果汁三大細分市場的龍頭寶座,被現代企業制度相對完善的味全集團、可口可樂公司超越。匯源果汁是一言堂的反例,而反觀國內PC市場的第一名聯想集團,創業者柳傳志成功后,楊元慶、郭為等后起之秀卻成為聯想集團的執行決策核心。后來柳傳志退居后臺,企業規模卻還在逐漸擴大,在DELL、HP夾擊下,始終保持著中國PC市場占有率的第一名。 為什么?在貞觀之治的古代智慧中依然可以找到答案。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曾經說:“君不與臣爭功,讓臣子盡量表現,這才是王道。” 李世民也深知想要打破一言堂格局的困難,要那些已經封王封侯的臣子說真話,必須建立起一套制度,不能像創業時期那樣,靠個人集權來做決斷。李世民深知,“權力不僅會腐化帝王,也同樣會腐化臣子”的道理,如果沒有制約的力量,原先親近的臣子也早晚會走向腐敗。這和如今中國企業界創業團隊成功后很多人逐漸走向衰敗的道理,是如出一轍的。 《中國式管理》一書作者曾仕強認為,創業文化和新生成的企業文化之間最大的矛盾在于,創業期多是“個人經驗主義式”的管理,以創業者個人的思維習慣、價值取向、甚至喜好決定企業事務,同時,創業過程中形成以創業團隊為中心的文化。但是,企業規模的擴大,卻一方面使得創業者個人的精力和經驗,不能掌握和控制企業;另一方面,新進的“空降兵”則帶來新的價值觀,使得新舊派別永遠水火不容。 除了價值取向的不同,利益分配上,原有的薪酬分配方式也會出現局限,新老兩個陣營在分配上產生矛盾。此時,領導者CEO就要在事業創新時期,在相對穩定的管理環境中發揮作用。他,既是一個裁判者,也是利益獲得者(因為作為企業領導人,無論是哪一派做出的貢獻,都是對企業和你自己的貢獻)。 在利益碰撞過程中,CEO的視野,有沒有全局觀是衡量一名領導者能力高低的標準。 以任用貞觀名相魏征為例,當時很多人反對李世民啟用他,理由是,他是前太子的謀士。親信長孫無忌甚至說:“讓他去安撫河北,等于是放虎歸山,誰都比魏征合適,現在是我們勝了,卻派魏征出使,這哪里像是我們勝利了?” 李世民一聽卻憤怒了:“我們?他們?我們是誰?我問你,現在還有秦王府嗎?現在誰是東宮?你腦子里都是他們和我們,像陰陽兩極,始終對立。你知道,這已成為過去了,我是執掌朝政的東宮。知道嗎?天下之才都要為我所用。” 貞觀CEO用人策略:天下之才皆為我用 在人才戰略上,李世民曾經說:“打天下用人在于人和,治天下用人在于無才不用、用盡天下才。”也就是在事業創新時期,人才管理的關鍵是,“你感覺不好的人,對你不敬的人,別人的人”你都要懂得用。國內企業界,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也算是一個很有視野的領導人。 他不懂電腦、軟件硬件,卻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成功;他沒有高學歷,卻從一個英語老師變成了企業領導人。別人是學習技術,而他卻是在練習管理,馬云懂得只要有人才足夠,天下盡歸我所有。 平時留心觀察中國企業界的馬云認為,許多中國企業幾年創業下來,只有領導人成長最快、能力最強,其實這樣并不對,領導人應該學習唐僧,用人用長處,管人管到位即可。這頗有點像李世民組建管理團隊的謀略,僅憑一人之力,企業永遠做不大。 馬云為什么會成功?就說人才管理和建設這一點,便能理解這位掌控阿里巴巴、淘寶網、雅虎中國三大明星網站的CEO如何成功的。馬云說:“我訓練干部管理團隊,要求他們在問題發生之前就把問題處理掉。你做的任何決定都關系到公司3-6個月之后發生的事情。如果沒有人能取代你,你永遠不會升職。只有下面的人超過你,你才是一個領導人!弊岊I導人的手下超過領導人自己,這聽上去就是一個奇怪的言論,但是馬云確實是靠這個策略成功的,在阿里巴巴誰不比馬云更懂網路,而最成功的人卻是馬云自己。 馬云認為,領導人不要做具體的工作,要下面人去做!澳阌6個月如果還找不到替代你的人,說明你招人有問題。6個月你找不到人,說明你不會用人。領導要能把人身上最好的東西發現出來。你要找這個人的優點,找到這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這是你的厲害之處。如果有一只老虎在后面追你,你的奔跑速度自己都想象不到,為什么能跑這么快?有老虎追你。每個人都有潛力,關鍵是領導要找出這個潛力。” 有一次,馬云看到美國NBA打籃球越打越好,他認為是因為板凳上坐了12個人,下面的人很想上去,都認為自己打得也不差。上場的人壓力很大。這樣你會有一套制度,用制度保證你的公司,不要用人。所以我們在培養干部隊伍方面,形成了“學習制度”。 一個企業必須做到流水不腐,創業團隊的領導者也不能有鐵飯碗。企業家需要自信,同時保持自省和視野,這樣才能保證下一次不被打敗。自信不等同于自大,這一點是馬云能夠領導阿里巴巴持續成功的關鍵。這一點和李世民從創業時期向事業創業時期轉變的時候,“屈己納諫、任賢使能”頗為接近。 《聯想風云》作者凌志軍曾在書中寫到柳傳志的人力制度的謀略。柳傳志說:“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樣閃閃發光,但他是一條線,能把那些珍珠串起來,做出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來。”尊重制度,讓柳傳志獲取了并構IBM電腦的大成功。 貞觀CEO創新術:避免一言堂 任賢使能 有了天下之才盡為我所用的視野還不夠,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關鍵還是在制度,同時如果沒有領導人的屈己納諫,主動聽取不同的聲音,任何制度也是無法執行的。李世民與諫議大夫魏征之間也經常發生口角,魏征的進言直諫,使得李世民幾度想要殺掉魏征,不過李世民卻嚴守屈己納諫的CEO管理哲學。 有一次,在削藩王議政上,李世民召集大臣商議。魏征桀驁不遜地對著李世民說:“陛下是要做一個明君,還是做一個暗君?” 李世民非常不耐煩地回答,臉上的表情已經有些憤怒了,“你說,何為明君,何為暗君?”魏征緊接著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薄澳俏衣犇阍挘皇蔷统闪似艈?”此時,魏征笑了一笑,因為他知道李世民已經走向他設定的話題之中,“所以啊,你必須聽聽那些既得利益的老臣意見。只聽順耳的話,不聽逆耳的諫,如何叫做明君呢?” 這句話,讓李世民恍然大悟。魏征接著說明自己的意圖,“我要做的是一個良臣,而不是一個忠臣,忠臣忠于君王是愚忠,而臣是社稷之臣,君是社稷之君,臣不是忠于君,是忠于社稷,所以選才一定要選良臣,而不是忠臣。”所以企業界,任人不但不能唯親,也不能只用愚忠之人。 華人政治評論家南方朔認為,當政權不穩固時,領導者通常謙虛,謙虛就能集眾人之智,此時諫言體系比較容易發揮功效。一旦各種言論管道暢通,領導者也比較容易下正確判斷,讓權力穩固。 李世民的屈己納諫和任賢使能,讓作為君王的他,卻像是一名四處學習的學生,克制欲望,渴望真言和直諫。而且,在人才資源的配置上,李世民是一律重用原秦王府、原太子黨和太上皇的三撥人馬。在忠臣、良臣、反臣中取得管理平衡,他要的是建議和直言,不需要弄明白“你原先是屬于誰的部下”。 貞觀時期的名臣,諫議大夫魏征和太子府詹事王是原太子黨的人,右仆射裴寂、仆射封德彝是太上皇李淵的人馬,而丞相房玄齡、丞相杜如晦、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則是原秦王府的人馬,諫言匯聚,思想如流。而聰明如李世民,還能根據不同臣子之間的性格優缺點、出生環境,取長補短,組成不同的管理團隊,開創貞觀盛世。 2005年,是一個動蕩的年份。那一年,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了全球IT業霸主雅虎在中國的分公司。企業界的“狂人”馬云成為橫跨電子商務、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的中國企業第一人。不過,他在入主雅虎中國后的第一件事,卻并不是調走原雅虎人馬,而是盡可能挽留人才,就算是爭議人物周鴻袆,也在雅虎中國CEO的職位上任職兩年。這一切,都說明了馬云作為領導人的管理胸懷。而李世民在人才梯隊上的建設,也是打造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套完善的科舉制度。 過去隋朝和隋以前的朝代,也都有官員科舉的制度,但是,多由貴族和門閥勢力推薦,這樣酷吏大官很容易就能培植自己的勢力。李世民改變了這一套制度,首創全國性“任人唯賢”的科舉體系。這樣,每一位百姓只要苦讀學問,便能出任官員,報效國家。這和企業界提升基層員工為高級管理人員的道理是一樣的,而且往往基層出身的管理者,因為對底下的聲音和市場實際情況的重視,更容易創造大成績。 貞觀CEO創新術二:從人治到法制 創建管理制度并主動分權 貞觀之治的第二大管理創新是,李世民身為帝王卻能放下身段,主動分權,建立起一套中國歷史上最為完備的分權制度和諫言制度。 1390年前的隋朝,實際上已經擁有尚書、中書、門下為核心的三省六部制度,當時的主要職能是執行命令。通過政變上臺的李世民,始終很擔心自己的地位。因為隋朝第二任皇帝楊廣也是通過“政變上臺”,他擠掉了長兄太子楊勇繼位,結果不出15年,隋朝便滅亡了。對于這一點的擔心,李世民始終是寢食難安,最后他想通一個道理,只有讓國家昌盛才能使得政權穩固。 唐代的宰相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化決策權力、避免一言堂,使得政令一出便能準確。在唐代,宰相擁有副署權,如果李世民想要發布昭令,沒有宰相的簽署則是無法執行的。在后世,武則天當政時期,她想要整一個人,就下詔此人處斬,不過此人接過詔令一看,說宰相沒有副署,這個政令是違法的,他也就逃離了災難。 當然管理游戲中,領導者想要如何修訂制度,規矩始終是可以改動的,但主動分權的制約形式一旦形成,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也就要開啟了。 為了避免一言堂,李世民還專職設立了諫議大夫。這是個專門提反對意見的職位,當然很多話也就不是什么好聽的言論,特別是魏征,經常利用各種事情,刺激李世民“明君與暗君”、“兼聽則明”的道理。李世民雖然有時也覺得很煩,但是,他卻能以市場和天下為己任。李世民建立不同聲音的管道聽取管理——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實權的“言官制度”。 諫議大夫屬于獨立單位,無任何實權,也免去任何直言責任,所以他們可以提出諫言,李世民更提倡逆耳直諫。光是諫議大夫魏征提出的諫書,就多達兩百多條,李世民喜歡把諫書貼在寢宮的墻壁上,天天提醒自己。 在設立諫議大夫的職位上,CEO李世民十分清楚設立該官職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一言堂,而不是為了分散三省六部的執行權力。所以一般而言,諫議大夫擁有“上封事”、“廷諍”等權力,但是官銜最大只有四品,一般則為七品!坝兄G言權無實權”,避免兩權合并,也避免諫議大夫不敢說真話。 雖然企業制度是可以建立的,但發揮制度的作用,關鍵還是領導人自己可以貫徹執行。 從一個一貧如洗的少年,到帶領國美電器成為中國零售企業的第一強,國美電器發展只有20年歷史,與西方一百多年的企業比較起來,還是非常年輕。但是,在這2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美經歷了“經濟制度轉型”、“兩次宏觀調控”還依然能夠活下來,這說起來也實在是不容易(同時代的很多人也都消亡了)。去年,本刊專訪黃光裕,問他,你在20年的過程中如何避免不犯錯?這讓黃光裕一聽,就感覺是問到點子上了。 正襟危坐的黃光裕這么說:“沒有人可以避免不犯錯,錯誤,最起碼可以從兩個階段去看,一種是不影響大局 (或者說是可以修復的),另外一種錯誤是不可以挽回的,那是屬于冒進;如果冒進的話,這個事情就是企業的機制問題 (小錯誤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往往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認錯誤,特別是當權者。不管是我黃光裕也好,還是我們底下的各級領導也好。那你要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錯,當然是不對的。錯了,就看你能怎么去修復,不承認總是不對的! 為了避免不犯錯,在國美,黃光裕成立了一個7人決策委員會,他自己卻不在其中。這個決策委員會授權相當高,除了黃光裕之外,這是國美最大的權力機構。“我們這里不是某個人權力最大,我的問題也需要通過決策委員會產生出來,在他們的基礎上批示意見。”記者追問說:“你的意思是不可能7個人都錯了?”“當然也有可能7個人一起錯了,也不排除這個可能,但是可以把錯誤排除到最低。” 國美集團在收購永樂電器之前,擁有超過500家門店,每家門店的開張成本都要上千萬元,假如沒有主動承認錯誤的機制,那么國美電器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在國美,有一個180辦公室。何為180辦公室?就是為開足180天的店,進行每半年一次的綜合分析,這是國美的關鍵指標。比如國美開店,每年希望關掉5%(實際上每年是2%~3%)。這個錯誤不承認不行,因為“我們是承認錯誤的大將軍,一定是要關的”。國美提出一個口號“開店開得好,不如關店關得好”。也就說,承認開那么多店的同時,或者是說在區域性人口分布變化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錯誤。這既是一個CEO的學問,也是一個企業制度的學問。 無論是黃光裕,還是馬云,身為一個事業創新時期的管理者,必須要面對眾多問題。建立決策機制、運籌人才學,都是必須有制度推進,CEO和領導人始終都要很清楚自己的角色。顧家棟說,如果一個領導者始終都在管理細節,甚至越級管理,那企業制度又何在呢? 特別是像李世民這樣,從創業階段走過來的管理者,要做出180度的轉變實在不容易。顧家棟說,領導人的難,也就是難在這里。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免除一名老百姓的“租庸調”。但是,魏征卻站出來說不可,他又是對李世民說“明君暗君”的道理,李世民一氣便說,我身為皇帝,難道連這個都不能做嗎?魏征回答說:陛下此舉不僅是錯了,而且十分愚蠢。李世民一驚,幾乎從御座上站起:魏征,你也太放肆了吧!魏征則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應該是什么都可以做,可是解了一家的困難,解不了天下百姓的困難。若要解天下百姓的困難,靠的是政令。天下一百多萬人口,都有困難,陛下一個一個地去解,解到什么時候。發現基層的問題,不是單要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順藤而上發現制度上的問題,制度的問題解決了,單個問題不也就解決了,如果只是一個單個問題,就應該由基層干部解決,不能越級管理,“解這一家之急,其他百姓都去找縣令,這個縣令還如何當得?”李世民冷靜地思索了一下,不但沒有責罰魏征,還犒賞他三千石(糧食)。 李世民身為CEO,能夠做到以身作則,不破壞制度。這就好像是現代企業領導人,在事業創新階段任用職業經理人,信任與授權是必須做到的管理技巧,一旦權力下放絕不能輕易越級,必須以身維護制度。在信任與授權的問題上,做得最好的國內企業管理者是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2000年就已經退居二線的他,始終沒有干預楊元慶、郭為在管理中的具體事務,甚至楊元慶提出聯想多元化戰略,進入手機、網絡和IT服務領域,柳傳志也是充分信任,沒有過問。柳傳志的管理哲學表面上看是對人才的“用人不疑”,但實際上也是對制度的尊重。 CEO的遠見:重成本和市場 還要擁有戰略高度 但是,光是靠屈己納諫、任賢使能就能創造貞觀盛世嗎?歷史上,李世民早年還極其重視成本和市場,做到恭檢節用、寬厚愛民。 身為帝王他卻從來不修建新的宮殿,也不勞師動眾遠行泰山。攻下洛陽時,很多人都勸李世民一把火燒掉隋朝勞民傷財修建的洛陽宮殿,爭取天下人心。但是李世民卻認為,燒掉宮殿,不如拆掉,把木材送給百姓,既收買人心又安撫天下。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比歷代君王都要更加重視成本,秦朝末年項羽攻陷秦都咸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卻沒有想到廢棄的東西也是可以濟民的。恭檢節用。李世民還主動刪減宮中宮女,一次釋放了3000多人,他說:“放一些宮女出宮,許配民間,十多年后,人口就增加了,稅收也可以上來。” 到了貞觀之治中期,據《資治通鑒》記載,貞觀時期,大唐出現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場景,一年之中被處以“死刑”的犯人全國僅有19人。李世民已經完成了入主中原、平定四方、國泰民安、豐衣足食的帝王偉業。 事實上,作為一名普通的領導人,按理說他已經可以滿足了。但李世民就是李世民,如果他因小安而逸,就不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CEO。他的下一步目標,視野已經瞄向了“國際市場”,爭奪土地和人口,把突厥連年侵占的奪回來,而這只不過是貞觀中期的事情。 而在此時,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雪災。草原上雪災幾乎是致命的天災,明年春天牛羊將吃不到新草,更糟的是牧民也得不到補給。突厥族小可汗(當時突厥還是部落形式的國家,分大小可汗)向大唐求援糧食。善于決斷的杜如晦等大臣,都認為這是一舉殲滅突厥族的好機會,不給敵軍補給,突厥必不戰而降。但是,李世民卻給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他說:“牧民不是兇手,他們是即將面臨絕境的災民!我們攻打突厥為了什么?為了生靈免遭涂炭,為了四方平安,百姓安居樂業。正是因為我多年征戰,才知道苦難對于百姓來說意味著什么。難道你們沒有人贊同我的決定?” 這句話一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紛紛暗自佩服李世民的目光遠大,給敵人補給,他要的不是土地而是真正的人心、真正的歸順。后來感恩戴德的小可汗果然幫助李世民統一江山,掃平草原18部落,大唐皇帝成為真正四方敬仰的天可汗。 作為一個現代企業的CEO,除了擁有創新的管理思維、卓越的判斷能力、懂得如何求才用人和授權之外.還需要能將企業提升到一個較高戰略位置的能力,也就是擁有遠見(vision)的能力。遠見是一種向前看事情的能力,能預見并解決即將到來的問題。 公眾形象較為張揚的馬云,從來不諱言自己早在1995年就看到互聯網的潮落又潮起。“他的遠見和努力,不僅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阿里巴巴成為一家成功的國際性公司,而且幫助許多亞洲企業走上全球化之路。”美國亞洲商業協會主席大衛·本田闡述這家過去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杭州小公司,美國亞洲商業協會在2001年將年度“商業領袖獎”頒給了馬云,這也是自1976年來唯一的非美國籍獲獎人。 貞觀盛世是一個能令中華民族驕傲的時代,唐太宗李世民就像是這個時代的CEO舵手般指揮和統馭。然而人性畢竟還是有弱點,在開創貞觀盛世的后期,李世民也逐漸落入到權力與欲望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他一改當初控制成本,決不勞民傷財的原則,開始大興土木建造自己的奢華宮殿,包括現在已經被埋的西安古城黃土之下的玉華宮、寶雞的九成宮、終南山的翠微宮、長安東南的湯泉宮等,都是李世民時期的寶殿。《資治通鑒》記載,玉華宮的興建經費“巨億計”。150多米的高山上,共有十座巍峨的宮殿,相當于6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地上鋪設琉璃,這意味著欲望已凌駕于權力之上。玉華宮的奢華,強烈地諷刺唐太宗剛接位時的儉樸作風。 南方朔分析認為,一旦權力坐穩大位后,領導人性格通常會開始出現劇烈變化。權力穩固后,野心更大,但也讓李世民的心性變得十分多疑。在權力鞏固后,謀臣的天性也告訴他們,此時君心難測,千萬不要觸犯龍顏。 而諫議大夫魏征的去世,也是導致李世民距離市場(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遠!爱敊嗔o所不能,權力癡呆癥就會開始顯現,眼睛、耳朵開始異化。因為領導者攤開地圖,他認為已能辦到上天都不能辦到的事!睋碛薪^對權力的李世民,開始求仙求佛,祈求長生不老,玉華宮內一時金飆丹火,最后中毒一病不起,享年52歲,貞觀盛世也畫下了休止符。 中國企業方才起步,但暴起的財富和名譽.已經逐漸讓許多創業者、CEO們落入權力與欲望的陷阱之中。治國是如此.企業經營道理亦相同,權力與欲望、治世與興世,永遠不可懈怠啊。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