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民企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18:11 新浪財經

  曾水良 戴松玉

  近年來,倡導“企業公民”責任漸漸在坊間呼聲日益高漲,涌現出一批有見地的專家、學者,也產生了一批質量很高的專業文章。但是,這些文章大多是針對國有大型企業的,有關民營企業的并不多。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與作用均不容忽視。而由于民營企業大多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在組成方式與結構上有其特殊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得到了很快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很大貢獻。但同時,由于一些民營企業引發的諸如急功近利、制假售假、污染環境、逃避稅收、財務欺詐、拖欠工資、忽視安全、蒙騙消費者等社會問題頻頻出現,觸目驚心,使人們對企業在享受公民權利的同時要承擔與履行“社會公民”的義務與責任。

  事實上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民企老板于創業初都是抱著名利為企業第一目標的,這一點在原生態民企就更為突出。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就需要整合很多內外部資源,企業主的價值觀取向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主如果沒有以社會為責任的目標,就不會整合到豐富的社會資源;如果沒有以客戶為責任的目標,就不會與客戶持續共贏發展;如果沒有以員工為責任目標,就不會帶來人力資源乃至企業整體的提升。企業是賺錢的工具,但絕不是無血無肉無情無義的工具,更不是可以對社會不負責任的、不對人類饋贈的麻木不仁的機器。一個企業成功與否,不能把利潤作為惟一的標準,企業還必須承擔起社會和環境所賦予的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區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等。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對其自身經濟行為的道德約束,它即是企業的宗旨和經營理念,又是企業用來約束企業內部包括供應商、生產者經營行為的一套管理和評估體系。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民營企業更應該主動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以及對內部員工的責任,從而為自己的長遠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而且,從世界范圍來看,企業與社會間的關系也是互動關系,是“雙贏”的。無論是一個產權多元化的國有企業還是一個產權單一的私營企業,它都要既為投資者著想,也要為它所存在的國家、社區和消費者著想,更要為企業內部的員工著想。只有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利益,才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負責任的企業,這個企業所在的社區和國家才能真正的發達繁榮,民企自身才能走上更高的層次乃至實現長盛不衰。因此,把社會責任感“拋在身后”的民營企業應該向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學習,以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肩負起自己的各種社會責任。做社區和國家的企業公民。我國的一些民企往往覺得在一個地方已經完成了納稅任務,至于其他的就應當政府的事情。這是片面的,錯的。企業加大“公民主體”意識、義不容辭履行社會責任,是我國民企實施以人為本、構建

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要求與呼喚。

  在家族企業經營過程中,有一個始終困擾管理者的問題——當家族成員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長遠發展利益發生矛盾時,就舍誰取誰?事實上,在兩者之間尋求妥協和平衡的努力往往很難長久維持。這種平衡和妥協的基礎是建立在非理性、缺乏合理機制的基礎之上,十分脆弱。所以,從中舍棄一個、留取一個成為必然選擇。從獨占利益、獨家決策轉型到學會與人分享,分擔投資風險,上市、引進國外戰略投資等一系列的合作方式。與人合作不僅是引入資金,還應包括引進投資者的決策理念,毫無保留地與人分享自己的盈利能力,提高增強對資源的整合能力;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它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但企業也是社會這個有機體的一部分,企業在完成其經營目標之后,也要完成其他的目標,即社會責任。產權由私人獨資或家族獨資轉向資本社會化轉型。民企要有“共同目標、共同創業、共同利益、共同發展”的理念,凝聚了人心,吸引了人才,激發了企業員工的創造力和同舟共濟的使命感。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利潤最大化,而是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取得企業品牌、美譽度、社會形象等的最大化,企業回饋社會,是企業價值境界的最高體現。這就需要企業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也即由“經濟人“向“社會人”轉變。所以,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即是一個“經濟人”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人”。事實上,企業拿出一部分利益來,是在營造企業經營的良好社會形象,這與企業經營目標并不相悖,更談不上損害企業競爭力。學會同社會、企業員工、人才分享利益必須具備平衡心態要雙贏,以至多贏的理性思維。

  大部份民企實際上是老板家庭的擴大,企業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往往就是老板個人愛好、個人志趣、個人行為方式、甚至個人生活習慣的擴大,是老板家族

傳統文化的擴大,完全依附老板個人而存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因此從高效靈活然而稍帶私密的運作文化,轉型為透明化運作,民企老板應理智地思考如何實現全透明運作,盡量減少外界對企業的不了解;其本質內涵是讓外界了解企業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競爭對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產品文化、服務
文化人
文哲學價值觀。政府搭建平臺,進行政府體制改革,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創造吸引更優秀的人才進入民營企業的體制環境。民企老板缺乏的是哲學家的頭腦、企業家的襟懷和政治家的眼光。說得更明白是一種文化素養、一種理性思維、一種人文精神、一種基本的道德感,是一種深層次的哲學。哲學思想才是民企“企業公民”的關鍵。

  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很多,包括雇員、客戶、社區、供應商、自然環境以及對社會和經濟福利的貢獻。以依法納稅這條最基本的責任來說,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納稅意識都不強,很多民企老板都在想方設法偷稅漏稅。對于如何提高民企老板的公民意識,慧泉國際公司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認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是通過個人—企業—社會這樣一層層來體現的,公民意識的形成也同樣必須經歷個人—企業—社會的過程。所以,要通過社會輿論、學術文章等對人們進行影響,提高人們的公民意識,從而提高企業公民意識,其中包括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對不良現象的監督;如果總是寄希望于民企老板的良心,寄希望于民企老板的誠信,寄希望于民企老板自發的行動來達到大眾能夠接受企業公民的責任觀,那是十分可憐的。

  (稿件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