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再論管理的精神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7:23 《管理學家》
□ 向松祚 華友世紀創始董事長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講過一個故事。某日收到來自邊遠小城一封信函,說看松下演講,一切都好,只是所帶眼鏡實在不像話,要求免費為松下替換眼鏡,云云。松下以為是廣告宣傳,置之未理。然寄信人鍥而不舍,多次來信催促,松下不為所動。一個偶然機會,松下到此邊遠小城演講,寄信人是座上客,力請松下光顧眼鏡店。松下盛情難卻,勉為其難走進眼鏡店,經營之神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這里有全世界最優良的驗光配鏡設備和最專業的工作人員。老板堅持免費為松下配備最好的眼鏡,松下問其緣故,答曰:您是名人,卻沒有佩帶最好的眼鏡,人們會以為我日本沒有世界一流眼鏡業。松下感慨良久:此乃日本民族得以自立世界之真精神也。 吉田茂是日本戰后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蕩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于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于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后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 是的,無論從哪個方面講,百年來日本之崛起,是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說是奇跡還是低估。國土狹小、資源貧乏、閉關鎖國、文化落后,百年前誰也想不到日本會奇峰突出,讓亞洲和世界為之震撼。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第一”、“日本全球出擊”、“日本取代美國”之呼聲響徹全球。日本企業之無數管理創新,成為各國效仿之典范;日本制造之“輕薄短小”高精尖產品,所向披靡;松下、盛田、本田等數之不盡的日本企業家,成為家喻戶曉之英雄。最近十年來,日本似乎大勢已去,韓國、中國之崛起似乎已然搶走了日本的風頭。然而,筆者最近偶然翻閱日本著名之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的文章,大意是中國今天是世界工廠,值得自豪,但日本早已從“日本制造”轉向了“日本創造”,制造者怎可以與創造者競爭呢?創造者永遠居于價值鏈之高端,賺取的是高端、高額利潤。中國制造,世界工廠,不足為日本慮也。日本企業每年申請之全球專利,僅次于美國,其技術創新能力,不可小覷。 日本崛起之謎,向來是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多年前翻閱一本美國人解釋日本奇跡之書,赫然列舉日本秘訣四十多條,什么儒家文化、高儲蓄、勤奮努力、團隊精神、終身雇傭、師徒制,等等,幾乎無所不有。一看便知是劣作,難入法眼。當然,一國之興旺發達,原因數之不盡,秘訣之說,噱頭而已,不足為訓。然而,管理大師德魯克的一席話,讓我若有所悟。 他說,戰后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道奇計劃之道奇也,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于360日元,即道奇之杰作。“這個匯率出臺后,日本便以這個匯率作為日本經濟活動的中心。這一匯率穩定了日本的經濟,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日本的出口,復興了日本經濟。”(吉田茂語)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于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 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后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于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后于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愿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日本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對本質工作均抱著尊敬態度。” 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正是今日中國社會最缺乏的基本精神。淺嘗輒止、短期利益、多賺快錢、什么好賺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態。近日與幾位IT界人士閑聊,他們說三年前衡量IT企業成功之標準是上市,一年前之標準是被別人收購,今天之標準是吸引到風險投資。老板不是真正有遠見、有長久打算之老板,員工也不是真正敬業盡職之員工,實乃今日中國企業之普遍狀態。所謂長期發展,所謂百年老店,所謂國際級大企業,說說而已,無法當真。 追求至善、精益求精之專業態度和精神,我以為是管理的真精神。從最本質的意義上講,管理是協調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態度、理想和追求。為誰賺錢?為什么賺錢?為什么要創造和管理偉大的企業?是基本戰略問題,歐美和日本人的理解大同小異,背后皆是深刻的宗教情感,歐美是新教倫理,日本是武士道(不要忘記,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經濟騰飛的領袖,全部是武士出身)。戰略問題解決了,接著就是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實現偉大戰略,這就是專業分工與協調了。最極端、最完美的情況,是人人言而有信,各負其責,每個人都將自己專業的那一行做到最好。日本和德國比較接近此一完美境界,兩大民族之高效、專業、盡職,世人有口皆碑,鑄成了兩國產業之偉大成就,傲然于世。 西方管理數百年歷史,一言以蔽之,就是宗教精神(新教倫理)+數字管理+專業態度(職業倫理)。最容易學到手的是數字管理,最難的卻是培養獻身偉大事業之宗教般的熱誠和矢志不渝的職業倫理和專業精神。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