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注意力 打開認知與決策之門的鑰匙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8日 17:15 《管理學家》

  方由林

  注意力在認知與決策中具有重要作用。西蒙特別強調有限理性,而理性的有限同知識和信息的不完備相關;知識和信息的不完備,根源在于人的注意力的缺乏。

  所謂的注意力,是指“在任意給定的時刻人們自覺意識到的那一組要素”。“在大多數情況下,注意力的范圍和理性之間的似乎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講,只有信息進入了人們的注意區,才會引起人的重視,才能排上進行研究和探索的“議程”,而對于那些沒有落入人們注意區的事物及相關的信息,人們是“視而不見”的,既便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毫不例外。西蒙用這樣的一個例子恰當地說明這個問題:人們日常的行走、書寫、發音之類的簡單的動作再平常不過,但是,參與這些動作完成的個別肌肉的運動,一般并不會被人們所注意。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自然界與社會時時刻刻都在向人們傳送著其運動規律的信息,但大多數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被注意到并集中注意力研究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關于世界的知識就不可能達到完全理性所要求的那么完備。

  人的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這是導致人類認知的有限性,進而導致決策的有限理性的最根本原因。所以,人類認知總是循序漸進的,并非一蹴而就。一般最先引起人注意力的是與人自身形體大小在同一數量級的事物,而大得超出了人的視野范圍或是小得連肉眼也看不見的物質,往往不會首先成為人類認知的對象。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識。這種認知的局限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對問題的認知過于片面或簡單化。在科學發展史上,牛頓力學先于天體物理學和分子物理學,也正是因為它所研究的系統比另外二者先進入人類的注意區,只有牛頓力學得到一定的發展之后,天體和分子才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在牛頓之前人們對常見的

蘋果落地總是熟視無睹,而在牛頓之后,才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從分子說到夸子說的微觀世界的理論。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知識與信息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如果沒有牛頓的經典物理學或是現代實驗科學所提供的實驗資料,科學的發展同樣也是不可想象的。經典物理學建立起來之前,人們天天面對日月星辰,但仍不明白太陽和地球是誰繞著誰,為此哥白尼還付出了畢生的代價,這也是科學發展的代價。如果弗萊明不能通曉細菌和霉菌的知識,他自然也發現不了青霉菌的作用,當然也不會有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青霉素的出現。知識和信息當然非常重要,否則也不會得到如此的推崇,“知識社會”與“信息社會”也正是因此而提出來的。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擁有了充足的信息(包括知識),卻沒有注意力這枚通向認知的鑰匙,“地心說”仍舊會游蕩在地球的每一角落,青霉素仍游離于可能存在青霉菌的地方自生自滅。在西蒙的決策理論中,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注意力沒有把決策的目標、方案及抉擇的必要性列入“議事日程”,要么決策不存在,要么其中某個方案不存在,更談不上“完全理性”。

  認知與決策的前提是激起人的注意力,而認知和決策的過程中也要分配和保持足夠的注意力,要不然行為就不可能得到繼續。認知與決策都是持續進行的過程,在其進行的過程中,相關的信息只有通過注意力這個“瓶頸”被送到人的大腦或決策中心,下一時間點的認知與決策才可能發生。當然,注意力的保持,除了人的理性選擇以外,感情等非理性因素也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喜愛、偏好與意志力等,都屬于這類因素。理性的選擇是,人們為了實現某種決策的目標,對已經開始的事業鍥而不舍,或者是對已經投入一定“沉沒成本”的實施過程,決不輕言放棄。非理性的因素能夠通過對事物本身的興趣,或通過對成就感本身的渴求而集中注意力,從而使其行為得以繼續。

  電子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及因特網的普及,使認知與決策中的信息不足不再成為最重要的問題,而恰恰是注意力的缺乏,則在電腦時代明顯地凸現出來。“這個世界隨時隨地用信息充盈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每秒達成百上千萬比特的信息量。而根據最新權威的證據,我們只能處理大約50比特的信息量。所以,限制不是來自于信息,而是來自于我們注意信息的能力。”甚至于有人稱這種現象為知識大爆炸或者信息泛濫。從另一方面講,超出人注意能力的信息是沒有意義的,相反,它還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因為人們首先要耗費注意力對信息進行處理,找出與認知、決策相關的信息,并清理掉無用的信息冗余。其實,類似的問題過去也同樣存在,自然界與社會總是不停地向我們傳送著冗余度大得不可思議的信息,它們同樣需要整理和分類,只是沒有電腦時代這么突出而已。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合理的分配注意力,有選擇地甄別和接受信息。好在信息與信息處理已經成為一個飛速發展的學科,通過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部分地解決人的注意力不足的缺陷,但對人類來講,注意力的缺乏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而,重視注意力問題,并對它進行深入研究,或許是管理學理論的下一個突破口。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