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循環經濟,實際上就是做一筆一本萬利的買賣。
朱繼龍
實施循環經濟讓甘肅銀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嘗到了甜頭。
銀光集團在13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積上,綠化覆蓋率達38%;生活區人均擁有綠地35.6平方米,是所在地——白銀市城區居民的7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實現零排放。2005年6月份,銀光集團被甘肅省列為首批廢水、廢渣零排放30家試點企業之一;利用城區垃圾場開展綠化,5年掩埋垃圾35000余噸,在上面植樹120余畝。企業銷售收入逐年遞增,2004年是2002年的2.6倍;職工年收入比2002年增加67%;2005年企業生產經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各主要產品均大幅超產,前三個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9%。
能源使用市場化
從2002年開始,銀光集團實行能源管理改革,能源管理實行內部市場化機制,能源消耗逐步裝表計量,能源供給與使用單位建立買賣關系,按市場價消費。生產區能源由銀光能源動力中心根據用能單位需求購進、生產、出售;生活區能源由銀光社會事業發展部從銀光能源動力中心購買后向生活區銷售。位于生活區的機關、學校、醫院等辦公單位實行能源定額消費,節約獎勵,超耗罰款。廢除企業長期執行的對員工的能源福利性暗補制度,改而按“企業補貼一部分、個人承擔一部分”、“困難員工適當減免”的原則,分在崗員工、離退休人員、特困群體等不同對象給予相應的水電氣能源費用補貼或減免的管理新辦法。
在對水電氣等主要能源實行市場化管理后,銀光集團還將壓空、循環水、冷凍鹽水等次要能源納入市場化運作。能源按市場價消費,員工對能源開始斤斤計較,僅生活區,每月水消耗量降低3000余噸。
在對能源實行內部市場化運作改革的同時,銀光集團根據生產實際需求,對生產線大功率舊電機進行變頻調速改造,同時安裝了22臺(套)高效節能的變頻調速設備,年節約電能55萬千瓦時。2004年累計節約能源資金1195萬元。
污水廢水零排放
銀光集團將污水重復利用,利用偏堿性的鍋爐沖灰水作水煤氣制造廠的洗氣補充水;建成5個冷卻水循環系統,實現冷卻水的閉路循環。從建廠至今企業累計環保直接投資2000多萬元,加強了對堿性廢水、酸性廢水的有效治理;建成酸堿水中和系統,實現以廢治廢,共同達標排放。
各生產單位從改革工藝、改革原材料質量入手,不斷采用新技術,盡量減少或消滅污染源,把廢渣、廢液及酸性廢水的排放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于2005年4月份實現廢水零排放。為鞏固成果,企業于2005年7月1日下發酸性廢水管理制度,強化生產廢水管理,對生產廢水超標單位加收排污費。銀光化工五廠作為企業專門處理廢水的環保工廠,在新的管理制度面前,與其它生產單位一同接受環保管制。企業規定該廠處理后的廢水pH值不達標時,仍將對其加收排污費。
銀光集團通過2004年和2005年環措項目的相繼實施,先后在廠區南北兩側興建了3個總容量達9萬立方米的污水庫和6個泵站,鋪設了長達10余公里的污水綠化主管道,并在主管道兩側蜘蛛網般地織起了數十公里的綠化分支管網,收集處理后的生產區、生活區廢水,用于廠區環境綠化,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用污水開展綠化,銀光集團每年新增綠化面積100畝,2004年和2005年,新增綠化面積150畝。目前,公司13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綠化面積達4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企業還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生產區閑散空地全部綠化。企業把生活污水和未被污染的生產廢水從工業廢水中分離出來,年節約生產用水100余萬噸。
垃圾場上綠化忙
5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吹石頭跑的不毛之地,經過一代代銀光人的辛勤耕耘,如今,銀光集團已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工房、車間、縱橫交錯的生產管線、高大的框架,掩映在一望無際的綠色之中。
在銀光集團西南角,是企業與白銀城區部分垃圾的傾倒場,每天有20余噸的垃圾向此傾倒。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狼藉,塑料垃圾被風吹得滿山遍野。從2000年以來,企業動用3萬余土方,用厚度達0.7米至1.3米的白土對垃圾進行填埋,并在垃圾場上種植苗木,建成綠化林地120畝,收到垃圾治理與綠化美化雙重效果。此后,企業及時填埋垃圾,每年抓住綠化時節,對垃圾場進行綠化。
銀光聚銀公司813熱電站是該公司動力之源,但每年產生的100萬噸煤渣堆滿了廠區南側的荒灘。銀光集團總結生活垃圾場地搞綠化的經驗,對這片生產區垃圾場也進行了成功治理,將昔日的煤渣灘改造成為生產區的綠色屏障。
副產品由副變正
銀光集團的參股公司——甘肅銀光聚銀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與甘肅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著優勢互補原則,利用雙方的生產需求和各自的資源優勢,互用副產品。甘肅稀土的液氯、液堿與銀光聚銀的鹽酸均為兩企業生產中的副產品。銀光聚銀在生產TDI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液氯、液堿原料,但每年要產生約5000噸左右的副產品——鹽酸。在以往的生產中,該公司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利用電解裝置對副產品鹽酸進行環保處理,通過電解回收氯氣、氫氣以在生產線循環利用。與此同時,隨著該公司生產線的擴產改造,鹽酸電解裝置的電解能力已不適應整個生產線的發展要求,而企業又要花大量的資金采購生產所需的氯氣。與銀光聚銀相類似的是,甘肅稀土在生產稀土中,需要大量的鹽酸作原料。鹽酸從生產中氯堿產生的液氯用水稀釋而生成。使用銀光聚銀TDI產品的副產品——鹽酸作原料,使甘肅稀土既減少了一道工序,又可直接獲得大量的生產原料。銀光聚銀直接用甘肅稀土的液氯、液堿,也收到互惠雙贏的效果。從2005年6月份開始,甘肅稀土每年向銀光聚銀提供液氯1萬噸,液堿按銀光聚銀TDI生產需求的80%供給;銀光聚銀則每年向對方提供鹽酸3萬噸。兩企業打破過去各自封閉的發展思路,互用副產品,實現了合作雙贏。
廢氣體再現青春
銀光集團TDI生產線上的水煤氣裝置與氣體凈化裝置,在生產過程中要產生大量廢氣。在過去10余年的生產中,這些廢氣被專門設立的燃燒裝置作燃料環保處理。在2005年的生產線擴建改造中,該集團新上了一臺以廢氣為燃料的鍋爐。根據生產能力計算,投產后,每小時可生產9噸-13噸中壓蒸汽。這臺鍋爐目前已進入試生產。它的投入使用,不僅使銀光集團的生產廢氣得到無害化處理,而且每年為企業節約資金500余萬元。
依托循環經濟之路,銀光集團正在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中闊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