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前智 > 正文
 

破解企業斯芬克斯之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22:43 《互聯網周刊》

  信息化在“激活”企業上很有用武之地

  在多年從事企業信息化評價的過程中,接觸了不少實際,思考了不少問題,我越來越感覺到,著名治理問題專家李維安教授提出的企業活力理論,雖然并不是針對企業信息化提出的,但對明確中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方向,具有指導意義。

  “李活力”與吳市場、厲股份的比較

  如果說,解決企業活力問題,第一階段靠的是市場的思路(經濟學家吳敬鏈倡導的市場經濟理論,以下簡稱“吳市場”);第二階段靠的是產權的思路(經濟學家厲以寧倡導股份制,以下簡稱“厲股份”),這兩個階段的共同特點是單打一在生產關系上做文章;那么,李維安的思路—我稱之為“李活力”的思路—具有突破性,把生產力因素(信息和知識),引進“企業活力”這個問題中來,特點是看企業的角度轉向把企業視為有機生命體。

  李維安認為,作為社會生命系統,企業生命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空間上,企業是具有存在和活動能力的生命結構;在時間上,企業遵循著自身規律(沿著演化路徑)不斷運動和變化,體現為一種生命過程,與企業生命周期密切關聯。

  正如李維安含蓄指出的:“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活力性質發生了變化,知識成為體現企業資源的核心要素和影響企業活力的資源基礎”,“企業活力要素的性質發生了重要變化,知識創新與知識吸收能力成為企業成長與再生的關鍵。”換句話說,企業活力問題,從一個單純的改革問題,變為改革與發展相結合的問題。

  如果說吳市場、厲股份的“生產關系型思路”的時代背景,是把企業活力問題,放在同水平生產力歷史條件(即工業化)的計劃與市場兩種不同生產關系的矛盾中加以把握;“李活力”的思路則是把企業活力問題,放在不同水平生產力歷史條件(工業生產力VS信息生產力)下加以把握。這意味著,企業有沒有活力及國家因此興衰的問題,經過上一百年沖撞,演變為全球化過程中的生產關系趨同;后一百年的沖撞,有可能演變為

信息化過程中“機械化”企業對“生命化”企業的博弈。各國都要破解什么是“活力”這個企業斯芬克斯之謎。

  李維安教授對問題的診斷和開出的藥方,與我們從信息化角度的診斷和藥方,具有深層的一致性。李維安指出:“前一階段我們的主導方向是‘做大’,現階段普遍強調的是‘做強’,而新形勢要求我們要步入倡導‘做活’的企業經營成長的新階段。從組織活性上看,‘做大’主要是把企業當成‘機械組織’,‘做強’主要是把企業當成‘一般系統’,而‘做活’則主要是把企業當成有機的‘生命體’。”為此,李維安教授主張用“活力”(Energy dynamics,ED)作為企業生命狀態和質量的一種測度和反映,并建立了一個以“企業活力指數”來評價企業活力狀況的指標體系。

  我們認為,做大做強,都是把企業當作機械組織;做活是把企業當作有機(生命體)組織。機械組織的“企業活力”與有機組織的“企業活力”,在生產關系(改革)上看是一致的,但在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上看,特征卻顯然是相反的。相反之處在于,系統和環境越復雜,越不確定,機械組織的應變力越差;而系統和環境越復雜,越不確定,有機組織的應變力越強。21世紀,企業面對的狀況恰好是后者。造成復雜和不確定條件下組織應變力與改變力上相反表現的原因,一是組織的生產力基礎不同,二是組織的生產方式基礎不同。

  傳統工業化的企業,雖然可以通過改革煥發生產關系意義上的“企業活力”,但不經“新型”(信息化)的改造,不可能煥發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意義上的“企業活力”。這就是“李活力”與吳市場、厲股份所面對問題的不同。

  應變力與改變力是未來企業活力的核心

  21世紀的世界是復雜和不確定的世界,企業競爭的本質,將是工業化與信息化之間的博弈,具體表現為做大做強但“很死”的

恐龍型企業與做大做強又“做活”的企業之間的博弈。

  從把企業當成有機的“生命體”(李維安語)來理解企業活力,主要反映在應變力和改變力上。應變力,是企業這一“系統”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主要看企業是否能“隨需應變”;改變力,是企業這一“系統”對“環境”的改變能力,主要看企業能否自主創新。

  兩種不同的企業活力觀,進而反映在一系列推論的不同上:

  —機械化與生命化對生產要素需求不同:工業機械化運動,以有形生產要素為主要資源,所以企業活力問題主要在于對有形商品和有形資本的配置;信息生命化運動,以信息和知識作為主要資源。李維安教授曾反復指出:“企業活力要素的性質發生了重要變化,知識創新與知識吸收能力成為企業成長與再生的關鍵。”也可理解為,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的核心

競爭力,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事實上,信息資源作為系統的“活化劑”促進系統有機化,信息化作為企業活力的滋補品, 對于企業“做活”,也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機械化與生命化對財務價值理解不同:工業機械化運動,重視有形和短期價值;信息生命化運動,重視無形和長期價值。李維安教授《現代企業活力理論與評價》這本專著非常有特色,將企業活力,分為生存力、發展力和再生力,通過對傳統財務報表指標的改造,對企業活力分別進行了財務解析。李維安指出:“生存性” 主要是指企業保持自身機體健康,從而持續存在于正常運行,它反映生命僅僅作為一種“活體存在”的質量和狀態;“成長性”主要是指企業通過資源集聚、組織擴張等方式實現經營擴張與拓展,它是生命自我復制與增生能力的集中體現;而“再生性” 主要是指企業通過不斷創新、變革以及特定的資源獲取與集成等,實現新的跨越提升以及創造出新的企業生命,它反映著生命自我更新與再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命周期的能力和潛能。以上三者綜合體現為企業活力。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在企業信息化500強的測評實踐中,也深刻體會到對“企業活力”的新財務體系評價的重要性,摸索出了無形要素的評估體系,并運用在特大型企業的會計分析中,對于“顯影”信息化的績效,起到了明顯作用。

  —機械化與生命化對規則制度理解不同:工業機械化運動強調理性最優的制度和規則,重視組織的正規化和官僚化。信息生命化運動重視習慣、文化在制度演進生成中的作用,重視組織的柔性化、虛擬化,將企業作為一種“具有明顯的知識積累效應的動態演進組織”。

  信息化是做大做強的企業進一步提高企業活力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相對于企業來說,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提高企業的應變力,一個是提高企業的改變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至于通過信息化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只是一種輔助性的作用,它可以在一定階段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全部。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單純做大做強,只是傳統工業化;做大做強和做活加在一起,才是新型工業化。

  21世紀中國要想和平發展,如果在企業活力問題上不把握好時代特征,就會重現20世紀東西方進化博弈中的前車之鑒。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