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企業家健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16:03 招商周刊 | |||||||||
策劃人語 健康是福。企業家的健康則是更大的財富。 近20多年來,以階層式崛起的中國企業家群體,因被主流經濟文化逐漸認同為“經濟脊梁”,而使得他們總是被“精明強悍”、“春風得意”等眾多極富“歡顏”與“悅心”的 然而,耀眼的光環卻遮蓋不住深藏其后的焦慮、孤獨和苦悶:他們中自殺者有之,殺人者有之,發瘋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悶者有之……人們困惑了:集財富、幸福于一身的他們到底怎么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但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心理障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有資料也顯示,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礙的比率也高達20%左右。而中國企業家群體已成為與心理因素有關的多種疾病的高危人群——這不得不引起企業家自己和社會的重視。 本刊記者 宋忠升 作為擁有金錢、事業、名譽的中國企業家,也被人們認為理所應當地擁有著世間最浪漫的生活和最多的幸福,然而,耀眼的光環卻遮蓋不住深藏其后的焦慮、孤獨和苦悶。 多少遺恨在人間 2003年8月4日,韓國現代集團總裁鄭夢憲跳樓自殺,舉世為之震驚!盡管其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但人們普遍懷疑這與其不堪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關。其實,中國企業家因不堪心理重負而自殺的現象,近年來也日趨嚴重,甚至到了讓人觸目驚心的地步! 2005年,山西運城鑫龍稀土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恩龍與陜西金花集團副董事長徐凱,先后自殺身亡。前者52歲,后者55歲。 2002年7月23日,浙江一家印務公司的老板張良,在妻子3周年忌日這一天,到妻子墳前獻上一束鮮花后,便在家中服下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 …… 有關部門作過一個統計,過去的20年中,中國有1200余名企業家因種種心理障礙自殺身亡! 事實上,身患心理疾病的企業家并不在少數。據調查,有53%的中青年企業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不少企業家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壓力過重,心力疲憊;相當部分企業家劣性情緒增加;許多企業家有強烈的“親情減少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受;許多企業家覺得朋友減少,內心孤獨感加重;不少中年企業家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多中年企業家對工作產生厭煩感,甚至想干脆“退出社會”……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企業家的心理問題涉及人數之多,范圍之廣,感染程度之深,影響之大已遠遠地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財富背后的陰影 社會、經濟體制的劇烈變革對企業家的心理承受力構成了嚴峻挑戰。 自中國步入市場經濟時代,體制的巨變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每一個企業家的眼光、智慧和良知,驚濤駭浪,大浪淘沙,而這我們不難從接連落馬的上榜富豪中一窺端倪。與此同時,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企業家以及那些道德感、責任感強烈的企業家,最容易出現一種罪惡感(追求公平還是投機取巧?追求誠信還是忽視道德?),由此也易于產生心理危機! 其實,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家或者說職業經理人事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緣自社會機制的完善,或者說依托一個良好的市場與法制環境,企業的經營行為相對來說往往可以預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控制的保障。而在我國,由于社會、經濟、政治體制處于一個新舊交替的非常時期,由于缺乏機制與道德的約束,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導致一切都顯得難以預測和把握,企業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帶有一種灰色的成分或者說權謀。有專家認為,這一外在環境客觀上使得茍營者易于取巧,成熟的商規難以張揚,—種可正面參照的普遍性原理與榜樣空白,促使權謀的作用被無限擴大、變異、神化。 危機四伏,精神焦慮 1993年,廣東省茂名市一位年僅29歲的企業家馮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殺,原因是,在此前的3個月,他一手創辦的永豐面粉廠因經營不善而破產,他本人因此也患上了重度抑郁癥。其在遺書中留下的一行文字觸目驚心:“現實太殘酷,競爭和追逐永遠沒有盡頭……我將在另一個世界尋找我的安寧和幸福。” 2001年3月29日,香港一名41歲的銀行女經理鄭寶賢生意破產,欠下巨額債務,當日上午跳樓自殺。據其哥哥透露,她患有抑郁癥,曾經多次自殺。 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乃是自然規律,但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常給企業家一種風云突變,朝不保夕的危機感,面對已取得的成功,他們害怕失敗。一位經理人曾慨嘆,“我被卷入了瘋狂的競爭中,這種競爭的殘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來再比賽。就像奧運會比賽,最后只能有一個冠軍,其他人都是失敗者。你必須爬到金字塔的頂端,想不干的時候,連退路都沒有!”而一些背運的企業家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后,心中難免失去平衡,以至于走極端,甚至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身心疲憊,難以承受在外人看來,董事長、總經理的名頭既響亮又威風,但這背后卻是多少個不眠之夜和怎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嘔心瀝血,精神的弦總是處于緊繃的狀態。“有時候,工作就像一場接力賽,在奔跑的過程中,我朝向目標健步如飛,根本顧不了那么多事,流下的只是汗水,聽到的只是自己的呼吸和腳步聲,看到的只是前面的對手。”在此情況下,不管企業家本人的意志多么堅強,都難免有招架不住的時候,也正因如此,在對心理存在障礙的自述原因中,近七成接受檢測的企業家認為是“工作太累,壓力太大”,其中68%的企業家說自己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 的確,面對客戶挑剔的眼光,面對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面對“社會精英”的角色期望,不少企業家往往載不動許多愁,心理不堪重負。事實上,一個人一旦選擇了以企業家為業,便意味著他的一生從此將與壓力、競爭、勞累、焦慮結伴而行,再也不得輕松。由此,企業家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壓力,而當這個壓力超過他所能承受的極限時,他們就會面臨墜入深淵的危險。據專家分析,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前總經理方宏,為什么自殺身亡已10多年,但在業界和精神病學界所引起的震撼至今仍然不能平息,說到底就是因為企業家身上的壓力之大第一次顯現得如此慘烈!更耐人尋味的是,一位企業家因犯罪而身陷囹圄,但他卻說:“我終于可以解脫了,我不用再承受社會給予我那么大的重壓了,我終于可以為自己而活了!”這或許也就是為什么“好企業家成惡人”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的深層次原因。 家庭的變故和不幸 2001年10月15日,北京一個裝修豪華的辦公室內,金銳千翔通訊公司董事長祝鳳生突然從窗口跳了下去,在對其死因的調查中發現:他的妻子和6歲的女兒被入室行竊的歹徒殺害,此后他變得十分沉默,與周圍人幾乎沒有什么交流,客戶也基本是由助理、經理們接待。其秘書回憶說,很多時候,她送文件進去都不敢出聲講話,把東西悄悄放下便退出來。 而據媒體報道,前文所提到的張良,其自殺也與家庭不幸有關。原來,早在1999年他的妻子就因車禍去世,留下一個7歲的女兒。他一方面要應付業務上的各種事務,一方面又要照顧女兒,精神的弦越繃越緊,漸漸患上抑郁癥并最終走上絕路。 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家人對他人、對社會、對人際關系和人性道德等各方面的基本看法,也深刻地影響并決定了一個創業企業家心理健康的基本面和基本色彩,親情減少引起心理失衡自然難以避免。據學者調查,在有心理問題的中國企業家中,11%的人有過失去親人的經歷,包括父母、妻子(丈夫)、兒女,13%的人出現過婚變,7%的人童年生活十分不幸。接受調查的企業家90%以上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家,希望自己的配偶能夠理解自己,做自己的知己。“家庭與事業產生矛盾,我感到難以兩全,內心備受煎熬。”這是一種典型的心態。而與此對應的,是那些心理健康的企業家,往往都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 心理學與企業管理接軌 新形勢下的企業家要有“MQ”意識,即“心理商數”意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情緒,特別是要主動接受生活的挑戰,只有正視挑戰,也才可能平和自如地融入競爭的社會生活中,即使是身處逆境也會堅信,“事實并沒有你想象那么糟。”而若一些企業家已經意識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礙,也不要諱疾忌醫,相反,更應積極地配合心理醫生進行治療。 經濟學家周其仁曾說“中國有世界上最昂貴的企業家制度和最廉價的企業家”,這句話包含了多少無奈和痛惜!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家的身心健康也是企業健康的基礎。國內一著名管理顧問公司在研究“中國企業家與中國企業健康之間的規律”時發現,企業家的“快樂指數”和企業的“健康指數”之間密切相關,其中企業家的心理健康與企業的文化健康更存在著長期緊密的關聯性,甚至可以說,企業家的心理健康關乎著企業的興衰!而從另一個大的方面來講,人的行為模式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系復雜而微妙,所以,經濟心理學在人類理性決策領域的地位也日漸凸顯。在此情況下,將心理學應用的實戰理論引入企業管理,并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之一已是勢在必行了。 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