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人力資源工作者來說,最痛苦的事件莫過于“請人走”了。記得有一個開管理咨詢公司的朋友曾經告訴我,有些企業不愿直面將被裁員或解聘的員工,就專門找咨詢公司以第三者的面貌出現去做此事,以避免可能經歷的痛苦和尷尬。他自己就接過好幾個這樣的咨詢項目,為公司贏得了收入。而親自裁過員、開過人的管理人員,更是常常不能拋開那些不愉快的記憶,像在心里留下了一塊永恒的傷疤一般。在全球經濟大環境普遍低迷的今天,這卻成了許多人力資源工作者天天需要面對的問題,其考驗之嚴峻難以言表。
如果說裁員是企業在經濟、市場環境逼迫之下作出的無奈之舉,那么解聘員工卻恰好相反,是公司根據員工表現和對企業的長期價值權衡,主動做出的決定。對于高層管理人員的解聘,則更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本期雜志結合裁員的話題,在封面報道中回顧和反思了外資企業SAP在解聘三位中國本土(非外籍)高管過程中的種種過失,以及因此導致的法律訴訟和仲裁結果,由此引伸出對于解聘這個行動之復雜性的深入探討:是溝通不足、失效?是中外經理彼此無法建立信任?是光靠業績不論其他不符合企業價值?還是企業內部權力斗爭的結果?法律又如何保障雇傭者和被雇傭者的權益?人力資源工作者在此過程中的橋梁作用如何體現?又如何監管公司的操作程序以避免不必要的勞資糾紛?其中牽涉的問題繁雜,希望我們的報道能夠給讀者提供一些思路和角度。
與此話題相關,我們的“風暴來襲,裁員應對?”話題,大家各抒己見,分享各人的觀察和體驗;同時,“離職員工回來要不要?”的話題,從一個相反的角度來審視員工與企業的關系。另外,我們還結合勞動法討論了在“資產重組時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案例,突出依法裁員/解聘的重要性。
本期雜志的中人群英會,話題也相當有趣實在:人力資源工作者如何“管理”自己的老板?討論的招數雖然是站在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角度,其實對所有被他人“領導”的職場人士都適合,希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2008年11月于美國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