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面魯商:儒家遺韻的對接與揚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8:11 中國經營報
魯商,“魯商”與“齊商”之集合體。 濟南等地孕育了“魯商”,青島等地造就了“齊商”。“魯商”尊儒,近官上行;“齊商”面朝大海、開放外向,兼具道家風格。 海洋與內陸文化的交集、對沖,創生了一個注定充滿矛盾的商業群體。 謝揚林(記者) 拯救“山東第一民營企業”。 此時此刻,就在山東淄博,最具傳播廣度的商業事件當屬魯商集團重組ST萬杰。萬杰,曾有“山東第一民營企業”之稱,其快速衰敗的一大因由可追究為4年前替政府“背包袱”,接手了幾近破產的淄博鋼鐵,結果反而導致自身元氣大傷、氣數漸盡。 萬杰的創始人叫孫啟玉,從村辦企業起家,原本的主業是醫療。2003年3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孫啟玉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萬杰所在地淄博博山區政府方面找他談話,希望接收陷入停產狀態的淄博鋼鐵。 孫啟玉從未想過介入鋼鐵行業,但他還是同意了。一則是替政府接“包袱”,二則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道義擔當。這位山東企業家在當地享有極高聲望,他仗義疏財,在萬杰醫院所在地岜山村,村民戶戶都能住得起房、上得了學。 重義輕利、仗義疏財,更強的道義感,并且與政府有著普遍的微妙關系。 孫啟玉是魯商形象的真實投影嗎? 左手拿論語,右手拿算盤 如果以漫畫的手筆刻畫魯商,那會是“左手拿論語,右手拿算盤”。 魯商先賢有兩個代表。一個是子貢,他是孔子的弟子,山東人,典型的儒家,雖然從商,“義”且“信”,孔子去世,別的弟子守靈3年,獨子貢復又3年。另一位是輔佐越王勾踐的謀臣范蠡,激流勇退,悄然奔赴齊國,隱姓埋名,在今天的山東定陶一帶做起生意。自稱“朱公”,人稱“陶朱公”,堅持“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自然規律,成為富甲一方的商賈。 陶朱公祖籍河南,在山東發家,成為富豪后,廣散其財,富而行其德,熱衷“公益事業”。“陶朱事業”后來竟成為商業的一種別稱。 孔孟文化對于魯商的影響,存留至今。入主萬杰的魯商集團董事長季緗綺在詮釋魯商集團使命時,其核心用詞就是“仁智合一、商行天下”。 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在博客上寫道:“成長在圣人故鄉的魯商,有幸得天獨厚地多受孔子思想精華的熏陶,并融會貫通于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獨特的魯商精神。” 事實上,孔孟之道的“重農輕商”、“重義輕利”,壓抑了魯商的形成,尤其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后。清末時期,山東淄博周村的貿易以及濰縣(今濰坊)工業的興起,才讓魯商再次走上商業舞臺,那個時期,孔孟之道正承受著現代文明的激烈沖擊。商業巨子孟鴻升要算是當時魯商的典型,他于光緒19年(1893年)創辦瑞蚨祥綢布店,直到今天,還屹立在北京前門。他數次去鄒城認祖,卻屢次因違背祖訓,棄讀從商而被拒門外。 將孔孟文化與商業文化合而為一,并上升到理論高度的,并非山東人,而是一位遠離孔孟之鄉的日本人澀澤榮一。這位日本株式會社企業形式的創始人同樣是位左手拿論語,右手拿算盤的企業家,晚年潛心《論語》,1923年確立“論語算盤”說,以“義利合一”的思想,影響著幾代日本企業家。 “尊賢尚功”與“尊尊親親” 在山東,力諾集團董事長高元坤是位頗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濟南市政協副主席。高元坤原是山東沂南玻璃廠廠長,后來去山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攻讀碩士,畢業后分配到山東省醫藥管理局。按他自己的說法,創業并非出于經商掙錢的沖動,在醫藥管理局的日子富足,沒想過去闖蕩江湖。可是有一天,沂南玻璃廠的一位老搭檔找到他,相告企業垮了,高元坤說自己受不了昔日職工沒有了飯碗,決心為大家找條路,這才有了從銀行貸款50萬元創業的舉動。 某種角度上來看,這也算是魯商“義利合一”的一種實踐。 山東有齊魯大地之說,春秋戰國時期,山東是齊國與魯國的轄地,齊強而魯弱,到今天,稱謂都是齊在前,魯在后。而在談及山東商人時,緣何稱之為“魯商”,而非“齊商”? 周討紂王,天下大定,分封諸侯,姜子牙領封齊地,就是今天淄博、濰坊及以東一帶,周公姬領封魯地,也就是今天曲阜泰安一帶。齊王問,如何治理魯國,魯王說,“尊尊而親親”;魯王問齊王,如何治理齊國,齊王的方略是,“尊賢而尚功”。 經商習氣,在齊國由來已久,位于臨淄的齊國故都博物館展示的齊國刀幣,見證著2000年前齊國的商業文明。陶朱公、子貢,皆出于齊,也是環境使然。 直至今日,齊魯之地依然透露著不同的商業文化。青島一帶的“齊地”更具海洋文明的外向經濟特質,而1904年開設商埠的濟南一帶,略顯保守。 青島的工業,有“五朵金花”之說,指的是海爾、海信、青啤、雙星和澳柯瑪,海爾的張瑞敏和海信的周厚健甚至成為了魯商的象征。 濟南也有“五朵金花”,輕騎、小鴨、渤海、濟百和金泰,除金泰外,其余4家國有市屬企業都早在1994年就改制成為了上市公司,領全國城市上市政策之潮流。可惜到了2003年,伴隨著金泰上市1年后就出現的巨額虧損,濟南的全部5家市屬企業集體沉淪為ST,在當時引發出不小的爭論。 兩幅迥然不同的畫面陳列于前,探尋新魯商,齊文化與魯文化的差異是不可不述的一筆。 政商與“招安” 直到今天,與浙商、晉商等商幫相比,魯商的群體認同感都稍遜一籌。不過,在儒商之外,他們仍具有明顯的共性,那就是更愿意與政府形成一種默契。 另一魯商大鱷要數山東鄒平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士平,吳官正執政山東期間曾說,山東有兩張,東有張瑞敏,西有張士平。張士平將一家棉紡企業做成了數百億元的規模,利稅占據了鄒平財政收入的51%。張士平的崛起,與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的扶植關系密切。 諸多事例足以顯露魯商的政商關系,用無政不商來描述,并不為過,而魯商對政治與政途的關注,也表現得比其他商幫要濃厚。 現在,我們來戲說《水滸》,雖不嚴謹,但卻形象直白。梁山水泊位于山東之西,這家草根起家的“民營公司”人才輩出,108名干將經過了艱難的、殺富濟貧的初創期,好不容易創下基業。為首的“CEO”宋江便思起了與“國企”重組的念頭,并主動邀來昔日的競爭對手“大宋公司”前往考察,甚至不惜被低價估值,只為換取一個紅帽子的身份。結果,“梁山公司”被“大宋公司”重組后,隨即被安排去重組另一“民營企業家”方臘的“企業”,最終品牌消亡、灰飛煙滅。 正是山東地方政府的強勢,扶持了一批省內大公司。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山東民營力量的相對滯后。 山東財政學院教授王蔚認為:“山東商人大氣、勤奮、守信重義。但是魯商與政治的微妙關系則成為牽制其健康發展的軟肋。所謂關系的微妙,即他們窮困時惡官甚極,劫富濟貧的沖動于民間隨處可聞可見,而一旦飛黃騰達,又燃起近官親政的官僚氣焰,走向玩世不恭的犬儒主義。”在王蔚看來,這或許因為魯商只相信行政的權杖才是捍衛財富的唯一法寶,又源于魯商畏懼權貴的絕望感與宿命心理。而這折射出了山東人為商的不徹底性。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