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彼得原理與公司政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9日 16:36 21世紀商業評論
吳伯凡 一家建筑公司的吊車組有一個出色的司機,無論操作吊車還是排除機械故障,他都讓同事甘拜下風。在一定程度上,也因為有了他,吊車組的工作在全公司中引人注目,組長也因此被提拔,這位司機也就順理成章地被任命為組長。 這個只善于與機器打交道而不善于與人打交道的新組長不得要領地“領導”著吊車組。吊車組原來井井有條的工作一下子變得亂作一團,操作事故和機械故障不斷。這一任命導致了兩個結果,用吊車組成員的話說就是:“我們失去了一名優秀的司機,多了一個糟糕的組長”。 “彼得原理”講的就是這樣一種情形:在一個層級制組織中,如果按每個人現有業績作為其被提拔的依據,那么每個人都會被提拔到一個他無法勝任的位置上。 不勝任者爬上一個位置后,他要做的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工作,就是證明自己不是不勝任的。這就需要種種“替代技巧”,即“不履行本職工作,用其他工作替代原來的工作,并完成得十分圓滿”的技巧。 作為職場“障眼法”的“替代技巧”花樣繁多,不妨略舉三種。 一是“不斷準備”。不勝任者努力讓你覺得他正在努力地工作,他會把他的工作分解為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并將準備階段無限細分,這樣做既可以讓你覺得他工作投入、細致而且專業,同時可以有效地拖延時間。他會不斷地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報告向你表明他正在推進工作,時不時地、頗有分寸地對這件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做表示質疑,他會一再渲染這件工作的難度,指責其他人、其他部門的不配合。與此同時,他還提出多個備選方案供你選擇,每一種方案都聽起來頗有道理,讓你難于選擇。就在他如此這般準備的過程中,時間在“卓有成效”地耗費,機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你對這件工作的興致也悄悄減退,最后這件工作也就不了了之。而他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他的勤奮、細致也給你留下了印象,你漸漸覺得他不僅勝任他的工作,而且適合做更重要的工作。 二是“枝節問題專門化”。不勝任者深知以自己的能力無法履行這個職位的全部職責。他的替代技巧是:抓住所有職責中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往往是他被提拔之前的工作),利用現在這個位置提供的方便,把這種工作做得更專業、更“過硬”,而把自己應該履行的其他全部職能棄置一旁,不斷“精簡”自己的職責,一方面以局部的“過硬”作為自己整體無能的遮羞布,另一方面把不能勝任的職責連同可能出現的難題推給下級和上司。 三是“以形象代替表現”。不勝任者在爬上更高的位置以后,揚長避短,把自己定位于自己部門的“親善大使”,在所有不帶來實際效益、不要求嚴格績效評估的項目上頻頻出彩。當那些與之有直接業務關聯的部門和人在批評他的無能、失職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批評有失厚道和團隊精神。好人緣、好形象成為一張強大而無形的盾牌,抵擋一切有關他不勝任的指責,讓這個不稱職者成為一個“眾望所歸”的好人。 不勝任者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替代技巧,都可以歸結為“政客的技巧”。一位哲學家是這樣給政客下定義的:“政客是職位的奴隸。政客的全部特點表現在他的時間分配上:用百分之五十的時間把一切的成績都說成是他的,用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的時間把一切的過失都說成是別人的。”職位的“不勝任者”準確的名稱應該是“公司政客”。他的真正工作不是創造績效,而是不斷地制造阻礙公司運行、讓公司“系統崩潰”的病毒。這是彼得原理的“附屬定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