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兒子,一生有眾多機會去當“大清集團”的董事長———皇帝,但他還是放棄了當董事長的念頭,甘心做一個CEO,一個優秀的CEO———“皇父攝政王”。
強力整合
16世紀末17世紀初,中原的“大明集團”氣數已盡。而此時關外的“大清集團”在皇太極的帶領下,已經占領了整個東北市場,并力圖攻入山海關,打開整個中原市場。就在“大清集團”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集團董事長皇太極猝死在了辦公桌前。多爾袞為避免自相殘殺,接受“子承父業”這個中原傳統觀念,擁立皇太極幼子福臨接任董事長,自己則甘當CEO———攝政王,統管集團各項事務。
盡管多爾袞當上了CEO,且剛上任不久就干了件漂亮事:迅速打開山海關市場,并全面占有中國市場。然而他的地位并不是十分穩固。
“大清集團”的成員幾乎全是滿人,在中原客戶看來,他們對大清集團有很強的排外心理。“大清集團”員工從關外來到中原,對中原文化也很難接受。強烈的文化沖突使得業務很難開展。“大清集團”的男員工統一著深藍色長袍,跟據職位性質(文職或武職)的不同及高低配不同的文武補子及頂戴花翎。同時頭發前面一率剃光,后面編成一辮子。
大膽變革
多爾袞非常清楚,現在的“大清集團”跟在關外時情況完全不同,要想鞏固全國市場,必須加大本土員工的力量。多爾袞接受了大學士范文程的建議,“以漢治漢”,很多前“大明集團”的管理層繼續到“大清集團”擔任要職。
另一方面,滿族人說滿語,漢人說漢語,語言不通很不利于公司內部的溝通。多爾袞主動學習漢語和漢文化,影響集團內部其它成員,并將漢語當作“大清集團”的共同語。多爾袞的“以漢治漢”政策吸引了很多漢人才加盟“大清集團”,為剛起步的集團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入關后的“大清集團”亦不得不進行組織變革,以適應新的市場業務模式。多爾袞大膽改革,但為了使原“大清集團”高層不因組織變革帶來的利益沖突影響工作,“八旗”事業部制繼續保留,同時前“大明集團”的組織人員裁汰冗員,保留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延續科舉制選拔晉升員工。多爾袞在職期間,全面打開了中原的市場,正式把總部Office定址北京,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多項改革。可以說,多爾袞是個十分優秀的CEO!
|